摘要:农业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地面灌溉作为农民施水的主要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的降低灌溉用水的消耗,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在灌溉的过程中进行科学的节水改造,对灌溉用水进行统一的管理,不断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农业生产的产量。由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其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加强研究和解决,为提高我国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效率而不断努力。
关键词:节水措施;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发挥作用
1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完善的节水灌溉管理
随着国家对于农田节水灌溉的不断重视,加快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和步伐,有效的解决了我国目前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问题,提高了节水灌溉的效率。但是在水利工程投入运营以后,由于缺乏完善的节水灌溉管理,同时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节水的意识,缺乏对节水灌溉对于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增收的正确认知,仍然还采用着传统的灌溉方式,从而导致节水灌溉难以实现其真正的效果。
1.2 相关的节水灌溉设施不完善
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都不一样,有的地方降水量少,有的地方降水量比较充足。因此,导致每个地区的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情况都不同。相关的节水灌溉设施的配置也根据地区的不同条件来进行配置,节水灌溉的设施可以有效的提升灌溉的效果,对于一些降水量稀少的地区,基础设施的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在很多地区的灌溉基础设施的配置都存在数量不足的情况,灌溉的方式和技术也相对落后,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水利节水灌溉的效果。
1.3 节水灌溉规划不够科学
对于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的提高农田灌溉的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在进行节水灌溉水利工程的设计时,没有认真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仅仅依据一些地质勘探的资料或者设计人员主观的设计经验来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是不科学的,是不符合实际的,会导致建设出来的灌溉水利工程缺乏实用性,很难实现当地的节水灌溉效果。
2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2.1渠道防渗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水体输送环节最为关键,其中要注意防渗保护,也就是要集中控制水资源传输中的下渗与损失,确保灌溉水体足数抵达农田,这其中渠道防渗材料的选配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农田水利灌溉渠道多由砌筑石块、防渗材料等构筑而成,或者采用混凝土护面、预制面等来控制水体下渗与蒸发,砌筑石料能够控制70~80%的下渗量,对于混凝土渠道应该首选U型渠,一方面能够扩大渠道传输水量,另一方面也能缩小过水断面,从而提高灌溉效率。
2.2管道灌溉技术
农田灌溉过程中,水体的传输难免会伴随着水分的蒸发,同时,如果是沟渠输水,沟渠附近的杂草也会吸收一部分水分,为了减少水体损失,可以尝试管道输水技术,通过管道传输水体,确保水分全盘抵达农田现场,利用管道传输的水体抵达农田再实行滴灌或喷灌,让细小的水流直接抵达植物根系,确保农业植物充分吸收灌溉水分,这样就能最大程度上控制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
2.3喷灌技术
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要达到两大目标:①最大程度地滋养农田作物;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水节能的目标。对此喷灌技术不失为农田灌溉系统中最为理想、最为高效的技术之一,从目前来看,喷灌技术已经成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最为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喷灌主要是借助水泵、动力设备等向水体施加压力,再将喷灌设备置于规定的高度,水体抵达喷灌装置,在自然力的作用下,水体透过细密的喷头以线状、丝形落向地面,滋润所要灌溉的植物,最大范围上滋养农田。水体以细密的水流喷向地面农田,一方面有效节省了水资源、控制了水体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让所喷出的水分充分流向农田植物,充分发挥了其灌溉功能,达到了灌溉目标。同时,也正因为是细密的喷灌,才使得灌溉分布更为均匀、合理,农作物得到了彻底的滋养。农田喷灌技术具有一定的自然性、灵活性,主要的喷灌技术包括:固定喷灌、半固定喷灌、移动喷灌等,每一种喷灌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势与优点,适用于不同的农田环境。例如:固定式喷灌通常适合小范围农田,由于喷灌设备位置固定,水体喷洒的范围相对有限;移动式喷灌技术则适合大范围、大面积的农田范围,由于面积过大、需要灌溉的范围较广,就必须让喷灌设备能够转移阵地、变动位置,从而达到全方位灌溉的目标。对于地形条件复杂的丘陵、山地、盆地农田,则适合选择移动式喷灌技术,通过移动喷灌设备机动灌溉、灵活调整,确保任何一种地形条件下,每一个角落的农田植物都能得到充足的水分滋养。最主要的是移动式喷灌能够灵活控制灌溉量,从而节省水资源。
2.4微灌技术
微灌溉技术同喷灌技术相似,也是通过对水资源的精细化利用达到预期的节水灌溉目标。通常是采用一根细长的管道,水体在水泵的压力下被输送至细长管道,水体经细管逐步传输至农田各个方位、各个区位,狭长的细管水流直接送到植物根部,滋养农作物根系。微灌溉技术是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限的灌溉水源最大程度地滋养了农田,实际操作也相对简单易行,有效控制了人力、物力等的浪费。微灌溉技术最适合干旱、少雨地区的农田灌溉,通常水体利用率可高达95%,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节水灌溉技术,然而,这一灌溉技术的弱点在于成本较高、投入较大,属于相对昂贵的灌溉技术之一,通常只适合用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灌溉。
3农田水利灌溉节水的优化策略
3.1统筹农业节水管理标准及规范
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制定明确的节水标准及规范。当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节水措施很难取得理想的节水效果,通常人们为了抗旱保丰收,一边在高喊节水口号,一边又在打更多、更深的水井,以满足农田灌溉需要。鉴于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特性,科学选择灌溉方式,进而在农田灌溉过程中取得理想的节水效果。
3.2加大资金的投入,落实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扶持,为了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国家应出台更多的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资金的补贴来不断增加资金的投入,可以设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优惠贷款,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支持,例如设立无息贷款、延长还贷年限、财政贴息等措施。另外,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对金融机构增加节水灌溉建设贷款给予税收优惠或退税政策等,引导和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扩大节水灌溉信贷投放。只有资金充足了,农民的积极主动性也就提高了,有利于落实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实现高效的节水灌溉效果。
3.3科学规划节水灌溉
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的效率。在进行水利灌溉工程的设计时,充分利用以往的地质勘探资料,对当地的耕地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要掌握当地节水灌溉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科学和有针对性的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设计。另外,对谁资源多渠道的利用模式进行探索,充分利用好生活污水、降水、地表水等水资源,对区域内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开展拓宽整治,积极进行护岸、护坡施工,加强各水系间联系及沟通。强化排涝施工,对现有不合理闸涵实施改造施工,并做好日常维护,进一步提高该地区农业种植活动抵御水旱的能力,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是支持农业建设的一项工程项目,为了达到预期的农田水利建设目标,就要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的节水效率,减少水体浪费,为农业灌溉创造良好条件,达到预期的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程云伟.节水灌激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
[2]木塔里甫•麦麦提.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与发展探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论文作者:程宇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7
标签:节水灌溉论文; 农田论文; 水体论文; 技术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