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与美俄争端_北约东扩论文

北约东扩与美俄争端_北约东扩论文

北约东扩与美俄之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争论文,美俄论文,北约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4日成立,共有16个成员国。北约成立时的宗旨是使各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其矛头实际上是指向社会主义国家。为此,在苏联的倡议下,欧洲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5月14 日在华沙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相抗衡。在冷战时期,北约作为一个集体防御联盟,与华约对抗,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对付苏联的威胁。同时,北约还是维系欧美关系极为重要的纽带,是美国有效参与欧洲事务的重要场所。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个更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还是与北约相抗衡的华约解散了,前苏联驻东欧国家的军队先后撤回本土。但是,冷战并没有完全灰飞烟灭,因为华约所对抗的北约依然继续存在,并且中东欧国家从自身安全利益出发,还纷纷要求加入北约,因为它们担心俄罗斯将来可能会施加压力,把它们重新纳入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了巩固和扩大冷战后的胜利成果,在政治上、军事上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一致赞同保留和扩大北约。1991年,北约组织同它的东欧前对手开始了对话,成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这一机构建立后,原华约中的东欧国家以及从前苏联独立的一些国家纷纷加入该委员会,使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为北约的生存注入了活力。1994年1月,北约16 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了苏联解体后的第一次首脑会议,正式作出了北约东扩的决定,如此种种喧嚣和行动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安全的敏感神经,因而俄罗斯与美国的矛盾与斗争成了北约东扩最主要的“伴生物”。

从北约东扩计划出台至今,美俄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斗争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93年上半年开始,双方围绕“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众所周知,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仍拥有庞大的军事实力和较强的综合国力,仍是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因此,美国仍把它视为潜在的主要对手。把北约向东扩展到俄罗斯边界,一可以夺占原苏联的势力范围,使华约这样的组织再无死灰复燃的可能,俄罗斯也将永远失去中东欧广大地区的战略屏障;二可以把西方防务的前沿阵地推进到俄罗斯的家门口,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迫使俄罗斯对西方俯首听命;三可以确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从而确保美国对整个欧洲防务的主宰,剥夺俄罗斯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发言权。所以,1993年上半年,美国主张尽快吸收东欧国家加入北约,俄罗斯在看透了美国这一战略意图后,对北约东扩表示了坚决反对。

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原因有三:第一,俄罗斯认为,北约和华约一样都是冷战的产物,既然冷战已经结束,华约早已解散,北约已无继续存在的必要。而北约不但不采取措施让其消亡,反而准备东扩,吸收中东欧国家为成员国。这样一方面使俄罗斯失去了这一传统影响地区,另一方面将北约这一架庞大军事机器推进到俄罗斯边界,严重威胁其民族利益,并将从根本上削弱俄罗斯的地理政治地位和地理战略地位,形成新的地缘政治环境,危及整个欧洲的安全。第二,从俄罗斯国内因素看,北约扩大可能刺激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情绪,帮助它的共产党敌手和民族主义敌手取得政权,从而使俄罗斯变成一个极不稳定,因而也就更加危险的国家,并最终可能导致俄罗斯国内形势失控。第三,俄罗斯开始调整外交政策。从当初一头扎进西方怀抱,急于与西方结成联盟的政策调整为致力于与西方建立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东、西方兼顾,开展全方位外交;把重振俄罗斯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民族利益作为俄罗斯外交目标;谋求与西方同等的大国地位和权利。很显然,北约东扩与俄罗斯的这一政策调整是相逆悖的。所以俄罗斯在与美国和西方关系上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要争取在欧洲的平等地位,并提出欧洲安全应该以欧安会为基础,北约只能是欧洲安全的保障机制之一,力图在前苏联地区保持特殊地位和特殊利益等。

当然在这场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中,美国早就下定了决心,坚持强调俄罗斯在这一问题上没有否决权,东扩不可逆转。由于冷战结束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的武装力量已今非昔比,经济也较衰弱,所以它的反对立场也难以阻止北约东扩的进程。但美国也清楚地认识到俄罗斯的态度将影响东扩的进程和模式,没有俄罗斯的默许和认可,北约匆忙扩大将导致东西方的重新对峙;俄罗斯出现动荡会对欧洲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这将直接损害美国及其它北约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与北约东扩的目的相违背的。因此,美国和北约诸国决定作出让步,在东扩的进程上采取渐进方式,作为第一步,先与东欧、独联体国家确立“和平伙伴关系”,减缓东扩速度。

1994年1月,北约首脑会议根据美国的建议, 抛出一项向东欧国家和欧洲一些中立国家开放的军事合作计划——“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主要内容有:(1 )北约正式邀请前华约国家和中立国家参加“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在军事演习、维和、危机控制等方面进行合作和政治磋商,但暂不接纳新成员国,也暂不向前华约国家提供安全保障。(2 )伙伴国可向总部布鲁塞尔派联络员。(3 )伙伴国必须承认西方的民主、人权标准,尊重现有边界。这是北约成立45年来首次提出向东扩展的新使命,使北约在维护欧洲安全中保持核心地位,它是北约在当时形势下与东欧国家关系最理想的选择。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东欧国家急切加入北约的意愿,又不至于背上过重的包袱;既能把自己的影响扩大到东欧,又不过份刺激俄罗斯。

对于北约该项大大向东扩展势力范围的计划,俄罗斯朝野对此几乎都持批评态度,认为它将在战略上孤立俄罗斯,把俄罗斯挤出欧洲,大大限制其外交自由。但同时,俄罗斯也意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对于事态的发展俄罗斯并没有什么决定权,如果俄罗斯坚持不加入,只会被排斥在欧洲安全进程之外而自我孤立,这对俄罗斯恢复和保持在原华约地区的势力范围极为不利。此外,加入该计划后,还可通过与北约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东欧国家和原苏联地区国家向西方靠拢的势头,增大它处理欧洲事务的发言权,同时也可消除北约和中东欧国家对来自东方的新威胁的恐惧感。为此,俄罗斯提出并坚持要美国和西方给予它的大国地位相称的特殊地位和北约成员国拥有的否决权。随后,美俄双方在幕后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在1994年6月22日, 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在布鲁塞尔与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框架协议和实际上体现了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双边关系协议——《俄罗斯——北约合作议定书》,同意实施伙伴关系计划。

根据该协议书,俄罗斯今后将在与其核大国地位和承担的义务相称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北约进行广泛的对话,双方将建立一种包括在该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不针对第三国的合作关系,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政治磋商,互通有关政治、安全问题的情报,在安全领域进行广泛合作等。

在围绕“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这场斗争中,美俄各方均有得失。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北约为其向东扩展势力范围打开了通路,但其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因俄罗斯的加入而增加新的复杂因素;俄罗斯则以此打掉了北约直接接纳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为其成员国的企图,但从长远看却为北约东扩开了绿灯。

从1994年12月开始,双方围绕签署《军事合作计划》和《建立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两份文件展开斗争。

美国和北约只是把“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作为吸收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过渡。1994年底,美国和西方决定制定北约东扩的时间表,将东扩问题正式提上日程,俄罗斯对此作出了强烈反应。12月1日, 北约外长理事会上,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出人意料地拒绝签署原定要签署的《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建立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两份文件。理由是,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强行作出了向东扩大的决定,这同它所倡议的“和平伙伴关系”相矛盾,有损俄罗斯的安全利益。12月5日至6日,在布达佩斯召开的欧安会会议上,美俄两国再次就此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叶利钦用“冷和平”来形容欧洲的安全形势,指责有人在播种不信任的种子,有可能造成新的分裂。克林顿则声称不允许任何国家在北约扩大问题上拥有否决权,北约将实施自己的预定计划。两国在该问题上的严重政策对立使两国关系一度下降到俄罗斯独立以来的最低点。随后,俄罗斯领导人批评东扩的调门继续升高。

1995年5月11日,美俄在莫斯科首脑会晤中, 克林顿向叶利钦表示北约东扩将顾及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才于5月31日, 与北约签署了《双边军事合作计划》和《建立定期公开磋商制度框架》两文件。主要内容有:双方交换有关欧洲地区政治和安全问题的情况;就防止大规模毁灭武器的扩散、欧洲爆发特殊危机等问题进行政治磋商;在维和、环保、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等方面进行合作。

促成俄罗斯签署两份文件的主要因素在于:第一,北约在对俄罗斯政策上作了调整。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俄罗斯虽无与西方硬碰硬的实力,但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无法撇开俄罗斯这个欧洲最大的核国家,北约强行东扩只会激起俄罗斯更强烈的反西方情绪,因此,不愿与俄罗斯发生战略冲突。在坚持不给俄罗斯否决权的前提下,仍然希望帮助叶利钦对付他的政敌和在控制核武器方面同俄罗斯达成交易。为了减轻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担心,北约表示它不打算在新成员国的领土上部署核武器,并表示愿意把这一保证写进北约——俄罗斯的一份宣言中。第二,俄罗斯改变了反北约东扩的策略。俄罗斯认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东扩的决心很大,并已制定了对付俄罗斯拒签两个文件的措施,俄罗斯已没有任何一张有效的王牌去阻止东扩,如果继续硬顶下去,很可能真的被排斥在构筑未来欧洲新安全机制之外。加上自身实力不及当年的苏联,北约东扩几乎已不可避免,因此不再一反到底,而是采取一项新战略:尽可能地使这一过程在外交上陷入艰难痛苦的境地。采取拖延谈判的策略,以便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作出更多的让步,如果谈判过分艰难,北约就不会再企图进一步东扩了。俄罗斯想通过签署这两个文件换取其在西方七国中更大的发言权,而美国等西方国家考虑到俄罗斯国内面临的困境,也不想把俄罗斯逼上绝路,失掉冷战成果。正是彼此的识此“时务”,才促成了文件的签署。但是双方在根本性分歧上并未达成一致,其矛盾和争夺并未停息。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就宣布俄罗斯坚决反对北约东扩,并表示俄罗斯将根据北约对俄罗斯的态度来决定今后同北约的关系,这表明了美俄双方的斗争将会更趋激烈。

从1995年9月开始,围绕俄与北约相互关系基本文件的签署, 美俄双方又展开了新的一轮角逐。

1995年9月20日,北约通过了《东扩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全面阐述了北约为何扩大和怎样扩大,甚至提出不排除北约在新扩展的国家部署军队和核武器。这刺激了俄罗斯,其反对和抗争骤然升级,其反应也充满了火药味,令西方震惊。俄罗斯军方随即制定了对付北约东扩的军事应急计划。面对俄罗斯准备决一死战的架式,北约国防部长会议连忙于1995年10月初作出了不在1997年以前进行东扩的决定。然而,让步仅是策略性的和暂时性的,实际上,北约东扩已势在必行,俄罗斯只能在坚持反对的情况下作有条件的妥协,以尽量使北约东扩对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俄罗斯无法抗拒北约东扩,因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决心扩大北约,而中东欧国家又坚决要求加入这一军事集团,并且都竞相争取首批加入。对于这些主权国家的行动,俄罗斯也只能表示无否决权。因而,在北约东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美俄双方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都不希望重新发生对抗,都在寻找相互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

1996年3月,叶利钦出访挪威时指出, 想加入北约的国家可以象法国那样,加入其政治委员会,而不是军事组织。对俄罗斯这种企图使北约东扩“空心化”的建议,美国是断然的反对。1997年1月, 俄罗斯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了一次有总统、总理、外长等出席的重要会议,制定出了对付北约东扩的政策要点,其核心就是北约的军事设施不接近俄罗斯边界,北约在吸收第一批和第二批新成员之间要有几年的间歇时间。不管怎样,缓和北约东扩计划已成为俄罗斯1997年对外政策的头号目标。当然美国也知道,俄罗斯仍是欧洲第一军事强国,任何没有俄罗斯参与或认可的欧洲安全体系,不仅是不稳固、不现实的,还可能引起新的东西对抗,而这样的东扩后果,并不符合自己的利益和意图。所以为了消除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忧虑,克林顿在2月初表示, 北约东扩前将首先与俄罗斯签署一项令俄罗斯满意的文件。叶利钦也随即表示同意达成某种妥协。

1997年5月27日,叶利钦在巴黎同北约16 国首脑正式签署了《俄罗斯与北约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的基本文件》。文件规定了北约不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核武器,不在靠近俄罗斯边界的地方增加其武装力量,也不筹建相应的基础设施。同时还确立了俄罗斯与北约进行经常性磋商和合作机制。为此将成立联合常设委员会,使双方可以平等地讨论和共同解决欧洲安全问题。

文件的签署使双方各有所得,从美国和北约来看,它使北约得到了东扩的通行证。北约以非实质性的让步得到了较大的战略成果、维护了西方国家的安全利益,消除了申请入约国的疑虑,打破了与俄罗斯关系的僵局,达到了平稳实行东扩,确立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格局,使冷战结果固定化的目的。从俄罗斯来看,俄罗斯退而求进,从被动中争得了一个主动,因为它给俄罗斯提供了今后插足北约事务的机会,从而减少了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消极影响,提高了俄罗斯在欧洲安全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俄罗斯参与欧洲事务的权利。

总之,文件的签署基本上体现了美国和北约的战略意图,俄罗斯只是在无力阻止北约东扩的情况下,做出了无奈的选择。它标志着冷战后北约主导的欧洲安全格局已初步界定。

7月8日至9日,北约首脑会议在马德里召开,16 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1999年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为其新成员国,这一决定使筹划几年的北约东扩最终变成了现实。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还表示:北约东扩还将继续下去,北约将向所有希望加入它的国家敞开大门,波罗的海三国不会从北约候选国名单上消失。对此,叶利钦表示俄罗斯将坚决反对。因为如再让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让美国势力直逼圣彼得堡地区,俄罗斯西部安全就无保障可言,因此决不愿意让美国得逞。这说明了美俄双方围绕北约东扩的斗争,并没有随东扩计划的实施而结束,双方今后还会进一步展开尖锐复杂的明争暗斗。

美俄围绕北约东扩的斗争,归根结蒂,就是要重划欧洲的势力范围,确保各自在未来欧洲安全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它预示着冷战后一种维持欧洲秩序的国际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之中。

冷战时,欧洲就是美苏争夺的重点。美国作为冷战的胜利者,力图构筑自己独家主导的新欧洲安全体系。所以,1994年1月, 美国力排众议,使北约首脑会议作出了扩大北约的决议,企图借北约东扩来夺取对全欧的领导地位,并且遏制俄罗斯重新染指中东欧,以达到实现由美国领导的“新欧洲”的目的。俄罗斯对此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对北约东扩是坚决反对。俄罗斯将中东欧看作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确保维持对这一地区的影响事关其战略安全利益。难怪科济列夫警告说,北约东扩将会导致出现新对抗的可怕情景。在建立欧洲安全结构问题上,双方也产生了严重分歧。俄罗斯主张扩大欧安会的职能,以欧安会取代北约,美国则坚持北约仍然是欧洲安全的基石,表面上看,美俄之争焦点是美国坚持扩大北约和俄罗斯反扩大之争,实质上,却是美国企图把东欧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和俄罗斯力图保持对东欧控制的斗争,这也是美国和前苏联争夺东欧的斗争在新条件下的继续。

但是由于美俄双方实力对比悬殊,从争夺的态势上看,美国占有综合实力的优势,全球及欧洲的大环境更有利于美国。俄罗斯在地缘和军事上拥有一定实力,但国内问题尚未理顺,国力大为削弱,对外进取的意志和策略手段的选择因此而受到限制,既无力阻止北约东扩,也不可能得到对东扩的否决权,只能利用“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和与北约相互关系基本文件来设法抑制对手的功势,维护自身安全和战略利益,这也表明了俄罗斯在争夺中的弱势。当然俄罗斯绝不会坐以待毙,听任北约的包围和孤立。其拥有的实力,既足以使美国不能忽视俄罗斯的存在,又给北约东扩战略注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使双方争夺欧洲战略格局主导权的斗争更为复杂多变。

从情势上看,美俄由于根本战略利益和目标不一致,由于对立产生的彼此不信任,使得双方争夺欧洲事务主导权的斗争仍将继续下去。但双方都尽量避免激化矛盾,都在不损害战略利益和目标的前提下做出局部的、一定的妥协。在未来一个较长时期内,围绕北约东扩,双方会既对话又冲突,既协商又竞争,争夺的演进和结果将取决于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和欧洲安全形势、战略形势的变化。而且由于北约东扩牵涉到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众多国家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加上俄罗斯坚决反对,因此东扩的进程只能是缓慢的,并将困难重重。

标签:;  ;  ;  ;  ;  ;  ;  ;  

北约东扩与美俄争端_北约东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