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国原始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及其社会影响_图腾崇拜论文

简论中国原始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及其社会影响_图腾崇拜论文

中国原始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及社会影响述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腾论文,中国论文,崇拜论文,原始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腾文化是人类精神家园中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作为世界古老民族之一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曾创造过极富特色的图腾文化。只是在漫长的历史风云岁月中,图腾与神话、史话相互纽结,以致神话化、史话化,渐次湮没不彰,罕被道及。

本文不揣浅陋,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图腾崇拜片断记载的勾沉、爬梳,并结合民族学、民俗学材料,就上古时代存在过的大量图腾崇拜现象及图腾文化作一番考察,试图说明:图腾崇拜对上古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确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现象

从文化学角度考察,图腾崇拜是人类早期混沌初开时产生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中华文化虽以其独特的文化体系,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其发展早期仍未脱离这种共性,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图腾文化,并且通过图腾崇拜使初民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其理由如下:

(一)从大量的调查报告和论著来看,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曾普遍存在图腾崇拜行为。

例如在东北、内蒙地区的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都以虎为图腾。这些民族在行猎中从不围猎虎。即使偶然遇到,也要设法避开,不加冲犯。赫哲人尊称虎为“王”、“老爷”、“爷爷”等,出猎时碰到虎,常常放下猎具,跪在地上叩拜,希望虎神多赐猎物。祷告完毕才攀到树上避开。赫哲人阿克腾卡部族的神话传说中,即有虎和一个赫哲女人成婚繁衍后代之说等等。

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中南、东南的壮族、瑶族、畲族、土家族等都广泛存在图腾崇拜现象。这些已普遍为人所知,不再一一赘述。

上述大量少数民族图腾崇拜材料为中国上古时代曾存在过丰富多彩的图腾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旁证。

(二)将中国古代史籍中关于图腾崇拜的点滴记载勾沉、串连起来,亦可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古代图腾崇拜的大致脉络。

东夷族团是中华民族古老部族之一。据专家考证,“夷人中最早的部落是传说中的太皞。……太皞同大昊,昊,天也,表示太阳经天而行的意。……夷人奉太皞为祖宗,只是说他们自认为是太阳的子孙,或者是从太阳升起的地方产生出来的。”(注:田昌五:《中国社会形态研究》,第120页。)可见, 古代夷人是以太阳为图腾的。古代神话著述《山海经》等文献中,都记载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因为太阳与人类生活关系十分密切,人们依靠它来确定耕种与收获的季节。正因为人类受惠于太阳,因此“祭日”便成为古人最主要的图腾崇拜习俗。郭沫若认为甲骨文中的“宾日”、“出日”、“入日”就是殷人对太阳礼拜仪式的记载。《礼记》中“祭日于坛”、“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注:《淮南子》卷2。)的记载即可印证。我国古代东夷族团在发展演进中, 各支派亦衍生出不同的图腾崇拜。如殷商氏族,据甲骨文记载,其高祖为夔的甲骨文写法有好几种,但大都不改“鸟头”象形部分。《诗经·商颂》中亦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记述,足见殷商族曾以鸟为图腾。

华夏族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先祖,华夏诸族(如黄帝族、炎帝族、陶唐氏、周族)在历史上亦曾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图腾文化。

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云:“母曰附宝,之郊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注:《史记·五帝本纪》。)可见,雷电曾是黄帝族的图腾。

周族与黄帝族一脉相承,从古公亶父奠基到周武王立国,开创了成周八百年基业。据考证,周族是以月亮为图腾的。

著名学者丁山先生曾指出:“姬周为姬,实寓有‘女和月母’的神话在其中。公刘‘乃觏于京’以前,盖亦尝号称‘月神之国’。……姬周以‘月母’为民族大神”。(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可以看出,周族确曾有产生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许多部族把日、月、星合称“三光”或“天宗”,按时进行祭祀礼拜;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之久。可见,在我国,月亮并非是一个普通星体,它是图腾崇拜的对象,负载着深刻的原始文化的内涵,朗朗明月从古至今一路流转于中国人的广阔心灵空间,凝聚着古代先民的生命感情和审美感情。

在我国古代图腾崇拜行为中,崇拜的对象既有实在的自然物(如月、雷、虎、鸟等等),也有非实在的物象,亦即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物。例如“龙”便是头脑中的幻想物。自然界不存在龙这种动物,然而在崇拜者眼里,龙是自然界的多种力量的综合体现,因而龙在人的意识中的表象也是多种多样自然力和功能的象征。龙可以上九天入五洋,行云布雨降吉祥。“龙”逐渐成为超出自然界、超越动物属性的范畴的超级图腾了。

以上,笔者简要论证了中国民族学资料和原始文化中确曾存在过大量的图腾崇拜。通过对上述史实、遗迹的勾沉、铺叙,旨在说明:一切文化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反映人类的愿望,表达人类的思想追求,图腾文化作为一种源于生活、源于创造的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必然发挥着或明或暗,或强或弱的作用。

二、图腾崇拜的社会影响

图腾崇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此种影响在社会组织中表现尤甚,印迹也较为明显,概言之有四:

(一)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某些方面是受图腾信仰制约的。

现在人们一谈起原始共产社会就会提到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生产、共同分配,而且必须共同生活。所以在这样的公社内人与人之间必须平等,于是建立了平等原则。如《吕氏春秋·恃君览》所说:“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注:《吕氏春秋》卷3。 )那么原始社会这种平等原则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众所周知,原始社会低下的社会生产力,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凶狠的敌人,决定了原始时代的人们不能单独生活,而只能依靠氏族集体的合作来增强生存能力。原始人尚不能把自身和自然界划分开来,把自己特化出来。当他们发现自身具有灵性——精神现象时,首先就以类比的方法看到自己经常接触的个别自然对象,特别是动物也是具有灵性的。于是就把自身的灵性等同于,确切地说对象化为个别的自然对象,取得一种幻想的同一性。当作为人的灵性体化物的对象由个别到许多,即把自身的灵性同时对象化为许多自然物,就达到了人与自然对象特殊的同一。随着这种特殊的同一不断积累,终于又把人的灵性以及所有这些作为人的灵性体化物的自然对象全部归结为某一个特定的自然对象,往往是与现实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某种动物的灵性时,就达到了人与自然界的幻想的同一,而这个作为人的灵性的一般体化物的对象,就是人所具有的图腾。所以,图腾意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个别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而图腾的出现则是这个认识过程达到了一般形态的标志。

换一个角度说,图腾意识的形成并不是个别人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一个生产集体的人们在互相交流思想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共同完成的。因此,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对象的幻想的同一性,就恰恰导致了同一生产集体的人们之间的现实的同一性。既然大家都把自身的灵性等同于、对象化为同一图腾,那么这一图腾身上不是恰恰显示出所有这些人们的现实的同一性吗?!这种认识成果推而广之,应用到社会行为规范方面,就形成了同一个生产集体的人们之间的平等原则。对于原始人来说,具有同一个图腾就意味着社会地位的平等,而平等的根据正是具有同一图腾。可见,图腾意识的形成和平等原则的出现是同步进行的,前者正是后者的认识论基础。原始人的信仰是群体的,个体成员只有完全接受下来,才能在这个群体中生活下去,也因此而保持下去。而原始共产社会的平等原则正是由图腾崇拜赋予这一群体,并被每一个个体所接受,才成为普遍通行的社会准则。

(二)图腾崇拜在区分并维系社会组织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原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愈来愈广,各个群体之间的交往相应地也会日益频繁。这样,各群体之间常常会互相混杂,难以分辨。于是,当时业已存在的图腾名称和图腾标志便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通过它可以准确无误地识别不同的群体,防止本群体流向他群体,免使自己群体的力量受到削弱,以保障群体不断繁衍和壮大。

众所周知,在原始时代,没有个人与集体的任何明显状态的对立,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很难设想原始人自身在集团之外生存的可能。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群体团结紧密,相互依存,而共同的图腾观念、共同的名称和共同的标志等正具有巩固集体,加强团结的作用。使群体内人们形成了一个向心力,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连结人们心灵的纽带。图腾恰恰起到了一种凝合剂的作用,它将群体成员紧紧地凝合在一起,从而维系了社会组织的团结与稳定。

(三)图腾崇拜对人类社会组织的进步也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图腾的出现,图腾形式的普遍化,氏族与氏族之间的界限愈益分明,不同氏族之间的两性偶合渐趋淡化。此外,图腾意识的形成,也使公社之间的成员流动基本陷于停顿状态。由于公社的图腾同时也是每一个成员的图腾,改变社籍意味着必须同时改变自身的图腾归属,公社间这种流动、交流、渗入已不像从前那样简单、容易。民族学资料表明,改变一个人的图腾归属要经过一系列繁缛的手续,弄不好还会引起流血冲突。这样,随着图腾形式的普遍化,每一个公社都成了单独的、相对封闭的社会有机体,不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有机体,而且是人类自身生产的自我封闭的单位。从生物学规律来看,自我封闭的人类共同体代代相传必然造成近亲血缘交配的频繁逐步增大,造成遗传基础贫弱化和保守化的倾向。

因此,不同图腾集团之间的两性交往对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为人类自身种族的繁衍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从生物遗传学角度上看,不同图腾集团之间的性关系属于种内杂交,它可以使遗传基因多样化,变异范围急剧增大。两种性交关系所引起的后果是如此明显地不同,以致在当时原始人的图腾意识中也不能不有所反映——他们可能把不育、畸形儿、低能儿的现象归咎于同一图腾内部的两性关系,这也是后来氏族内部禁止任何性关系的意识的起源。这样,不同图腾集团的性关系从偶然到经常,为图腾集团提供了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下一代新人,因此大大促进了物质生产的发展。正是这种情况,使得不同图腾集团之间的性关系交往得到了各图腾集团内部的默认、许可,产生了氏族外婚制。而氏族外婚制又成为了氏族与氏族之间建立联盟的媒介,人类社会组织就这样联合、壮大了起来。

(四)伴随图腾崇拜而产生的图腾禁忌起到了最早的习惯法的作用。它约束、并且规定着当时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

德国学者冯特认为,图腾禁忌是“人类最古老的无形法律。它的存在通常被认为远比神的观念和任何宗教信仰的产生还要早。”(注: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第72页。)法国学者倍松也说:“说得好听一些,图腾主义便是原始人民的宪法。”(注: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第91页。)

图腾禁忌是人们把图腾当作亲属、祖先或神的一种表现。它包括行为、食物、言语三类禁忌,主要表现在禁捕、禁杀、禁食和禁触、禁摸、禁视图腾物,以及禁止直呼图腾名称。原始人相信图腾具有保护、降福和致祸的能力。假如群体成员违反禁忌,杀害群体图腾,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祸害,而且会给群体招来灾难。这样,图腾群体全体成员必然会严禁伤害、杀食图腾,把它当作一项人人必须遵守的、神圣的法律。如果有人违犯,予以严惩,以此来祈求消灾禳祸。显然,图腾禁忌已远非一般的生活规范,它俨然具有“法”的职能,是原始时代的一种习惯法。违犯者要遭到各种处罚,这种处罚在最初是极为严厉的,随着图腾观念淡化,这种处罚逐渐由严而松,乃至渐趋消失。

总之,信仰是每个人的灵魂,也是社会群体、民族的灵魂。图腾崇拜信仰在原始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原始氏族部落的象征,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维系、连结氏族部落的纽带。图腾崇拜对推动人类社会组织的进步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诚然,图腾文化以现代目光视之,自然极端愚昧、落后,但就当时原始初民时代情形而言,它的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

标签:;  ;  ;  ;  

简论中国原始文化中的图腾崇拜及其社会影响_图腾崇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