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论文_张珍

护士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论文_张珍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绵阳 612000)

【摘要】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护士应将心理护理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充分运用心理护理模式,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有效的心理沟通能够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大大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赢得了更多患者及家属的满意。

【关键词】护理;心理护理;入科宣教;健康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92-02

护士心理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不仅是优质护理服务中人性化护理的本质体现,而且也是病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已有研究认为,护士应该把心理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过程中[1]。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士心理护理在整个临床护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护理心理护理在护理模式、入科宣教、手术患者健康宣教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分析如下。

1.护士心理护理在护理模式中的运用

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预后、康复有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拥有高水平的护理技术,还应该拥有高尚的医疗道德,近几年来实行的优质责任制整体护理就是为了不断提升护理水平,护理人员不但要了解患者本身的疾病情况,还要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及心理变化,总的来说就是要去了解患者这一个人的心身包括与其相关联的周围一切事物[2]。

2.护士心理护理在入科宣教中的运用

当患者由于疾病不得不入院就诊时,在心理上是很抵触的,由于患者会担心自己的疾病能否医好,疾病是否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或工作,医治疾病的费用是否高昂,另外,患者突然来到陌生的医院,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不适应,因此患者往往有焦虑及恐惧的心理。这时护士应该热情、面带微笑、耐心和蔼的与患者交谈,站在患者的角度去向患者做入科宣教,首先可以使用亲切的称呼用语,比如:张爷爷、李阿姨等等,而不是直呼其名,让患者从你的称呼上感觉亲切,使他们消除陌生感,从而获得信任。也可以采取拉家常事的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让患者明白你处处以他为中心,这样做入科宣教效果会比传统式的效果更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护士心理护理在手术患者健康宣教中的运用

(1)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①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差异有针对性地讲解手术有关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和配合要求等;②针对患者怕术后疼痛或麻醉意外的心理,给患者解释麻醉的作用、性质、并告诉他们根据不同的手术选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是完全可以做到没有疼痛感觉的,而且是安全的。如腹部手术患者,通常使用硬膜外麻醉,给患者解释这种麻醉是半身麻醉,是清醒的,手术时有知觉无痛觉,并告诉他们麻醉的体位,配合麻醉对手术的重要性。同时嘱患者不要紧张,术前晚睡好觉有利于手术;③针对有疑虑心理的患者,采取的措施是、对一些接受破坏性手术的患者,如截肢患者,要给患者讲清楚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不做手术的危害性,告诉他们面对现实,同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感到生活的美好,做生活的强者[3]。对肿瘤患者,说话特别注意,谈话过程中尽量避免谈到恶性或癌症的字句,如果患者问到肿瘤的性质时,告诉患者肿瘤有各种性质,不一定都是恶性的,这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对家属实事求是说明病情,对患者不可轻易泄露诊断结果,同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医学科学的发展会治好他们的疾病。

(2)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①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同时认真交待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配合治疗;②术后切口疼痛的折磨和对出现并发症的担心,使患者产生新的焦虑,告知患者术后疼痛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力等有关,镇痛剂的恰当应用可减轻疼痛,并以关心、理解的心情从每个环节减轻患者的疼痛。

良好的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患者疗效的提高。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和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会加速患者的康复。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解除陌生、恐惧、疑虑等各种不良心理反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4]。(2)有利于医、护、患三者关系的和谐。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正常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与配合,一方面,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可以尽可能减少护患纠纷;另一方面,护理人员可以把采集到的临床第一手资料及时地与医生进行沟通,做好医生的参谋,协调医患关系,起到桥梁作用。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可敬,有安全感。(3)有利于护理人员素质的提升。心理状态在个体差异很大,反应在疾病的态度上也各有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因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要做好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的心理学知识一定要全面,只有这样,才能因人施护,达到最佳效果。全面掌握心理学知识,就必须向书本学、向实践学,通过学习提升广大的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综上所述,在护理工作中会遇到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患不同疾病的患者,他们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但他们心理特点有共同的规律,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也能维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孙腾.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的效果[J].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2):167-168 .

[2]康忠艳.临床护理工作中心理疏导的作用[J].医药,2016(10):00074-00074.

[3]谭小平.心理疏导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6):00175-00175.

[4]丁建华,谢晶,李香莉.心理疏导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2012,10(15):1359-1360.

[5]郑雅杰.临床护理中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的作用[J].心理医生,2016,22(10):135-136.

论文作者:张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护士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运用论文_张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