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性活动课程中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浅谈自主性活动课程中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浅谈自主性活动课程中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

刘絮欣

(广州市第一幼儿园,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 :在国家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后,笔者尝试在自主性活动课程中寻找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文章中主要阐述研究探索在幼儿园开展自主性活动课程时所发现的一些关于教师角色换位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寻找一些“新思路”“新尝试”“新突破”。教师应从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转变成一个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研究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挑战,更是希望,教师应与时俱进,与《指南》同行。

关键词 :教师角色转变;自主性活动;新思路

“自主性活动课程”在幼儿园行业内是一个非常熟悉的词语。那么应如何理解“自主性”呢?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自主性的定义。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自主性活动课程中的重要性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新《纲要》的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生活中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还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教师更要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在《指南》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课程不断地更新改革,同时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更改变着教师的角色与定位。可见教师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有重要的问题。

教师对幼教理论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信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在团体里,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处于某一位置,或共同承担一份责任。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里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幼儿,还要通过自己的品行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现身说法去影响和传染感动幼儿。

2 教师角色与定位在幼儿园自主性活动课程中应如何转变

幼儿教师因以多重身份进入到幼儿的自主性活动课程中,有利于对活动的有效指导。

2.1 努力成为一名观察者,及时发现与把握幼儿的“哇”时刻

自主性活动课程是否能顺利开展,教师的观察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需要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再进行适当的提升与小结,把幼儿所发现的不断扩展,形成一个小课程。幼儿的兴趣点有很多,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把握住每一个有价值的话题。在本学期里,有一天,天气比较冷,孩子们在玩滑滑梯时就发现了,有两位女孩子从滑梯滑下来后,头发都自己飞起来了,他们都觉得很好玩,很搞笑。有个女孩子还起了好奇心,用手去摸了一下!“啊!”女孩子说:“好疼啊!”教师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把握住孩子们的兴趣高涨时,请幼儿回家与爸爸妈妈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就这样,一个“摩擦生电”的小自主性活动课程就这样开始了。在开展自主性活动课程中,教师就应该成为一名发现者,有心人。如上述所讲的发现与转变成课程的内容就是由于教师的观察与把握幼儿的“哇”时刻而获得的,在整个活动课程中,幼儿都十分的主动、感兴趣。只要内容把握正确了,课程就开了一个成功的好头,为课程的发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言语反讽是指我们说的是一回事,而暗含的却是另外一回事。因此,言语反讽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表面意义和隐藏意义、语言的包装与真实意图之间的对比与矛盾,但是也正是通过这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听众才能够通过表面意义读出作品的隐藏意义,从而体会到比直接陈述更为深刻和尖锐的思想内蕴[6]。

2.2 努力成为一名引导者,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以前的学前教育中,每一个自主性活动课程基本都是教师按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的兴趣点来选择内容的,但发现幼儿学习兴趣、探索欲望都不高。笔者一直都在思考,为什么幼儿会这样呢?这些他们都是很喜欢的话题或物品呀!在深入学习《指南》后,不断探索与尝试,发现原来所谓的喜欢的话题,都是老师觉得孩子们喜欢,但他们是否真的对此话题想深入了解与探索呢?教师从来就没有考虑过。那么就结合以上的“摩擦生电”的微课程来说一说。幼儿在发现“摩擦生电”的整个过程都是在日常生活游戏中的,教师观察到这个“哇”时刻以后,应把握机会,引导幼儿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回家与家长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生成下一个问题。因此,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正确引导,这个有趣的微课程便无法顺利开展了。

“拨”就是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各方面支持幼儿的学习行为,推动幼儿的游戏发展。在进行用废旧物制作爱心形的蛋糕时,泽珺拿着五个酸奶杯来拼,左摆摆右摆摆,发现杯子不够,于是又去多拿了几个。钜铭拿了九个酸奶杯,好不容易摆好了空心的爱心图形,但是被隔壁的慧君摆弄时弄乱了,他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有个爱心形的纸或者爱心形的板就好了。”而慧君开始选了酸奶杯时,过来说:“刘老师,我不会拼爱心图形,怎么办?”笔者笑眯眯地说:“你可以去找一找我们班上有没有爱心形的物品,拿来用一用哦!”慧君听了以后,在班上的“糖果店”里找到了一个爱心形的糖果盒,开始拼了起来。结果,到自主游戏结束时,这组制作爱心形蛋糕的小朋友都没有制作好他们的蛋糕,很是失望。等孩子们中午都睡着了,教师就准备了几块爱心形的KT板,放在了摆放材料的箱子里。

流感由传染性极强的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期为秋冬到初春。发热症状比感冒严重,持续高烧,婴幼儿一般还会有呕吐、腹泻等肠胃不适的症状。严重的流感引发肺炎及脑部疾病并发症的可能性也比较高。

2.3 努力成为一名支持者,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点拨”

“点”是指教师需要点到即止,不可过多地给予幼儿,但也不可以什么都不做。在小班进行“甜甜地糖水”的自主性活动课程中,很多孩子都喜欢玩煮糖水游戏,弈铭也不例外。弈铭选择了材料红豆、绿豆、红片糖等材料,准备煮糖水。但是没有煮糖水的器皿,怎么办呢?这时,他走过来笔者身旁,问:“刘老师,没有锅,没有炉,我煮不了糖水啊?”笔者微笑着说:“我们课室里面有很多的废旧材料,你能找一些合适的材料煮糖水呀!”弈铭听了,想了想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笔者走过去看了看弈铭,看到他已经选用了两个“广州酒家”包点的塑料托盆,把一个反过来盖在桌子上,另一个当锅,把绿豆和红片糖放到里面,用一跟纸筒当汤勺,还在不停地搅拌糖水。笔者轻轻走过去,蹲下来问:“弈铭,为什么要这样搅来搅去呢?”弈铭:“因为糖水不搅拌会煮焦的!老师,你不知道吗?”这时的笔者听了,真的哭笑不得!笔者又问:“弈铭,你这个锅怎么没有盖子的?没有盖子,糖水要煮很久才能熟的。”弈铭听了,停下了手中的纸筒,马上走到放鞋盒的箱子边,二话不说地拿了一个鞋盒,把绿豆和红片糖放到盒子里,对着笔者说:“老师,我换了个锅来煮糖水了!”笔者笑着竖起了大拇指。其实幼儿都是很聪明很有想法的,很多问题只是一下子没有想到,只要教师轻轻提点一下,幼儿就能想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教师应处好自己的位置,千万不要所有知识都着急给予幼儿,其实让幼儿自己探索或者研究,幼儿会更感兴趣与掌握得更好。

因此幼儿教师应尝试转变自己的思想、角色与定位,真正做到“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幼儿为主”应体现于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发展、课程的研究等。“教师为辅”应体现于课程的小结、课程的提升、教师的支持等。

幼儿在开展自主性活动课程中肯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而且每一个幼儿遇到的问题都会不一样,这时,教师就应成为一名支持者与引导者。例如教师在自主性活动课程中适当的“点拨”是十分重要的。

国外的餐饮企业充分的调动了社会资源,实行轻资产运营,在供应链和中央厨房的选择上,并不自己建设,而是采用参股或者合作的方式,组织非常灵活,没有任何重资产,例如麦当劳、肯德基。

第二天在快乐自主游戏中。这组小朋友很快就在材料箱里看到了爱心的KT板,高兴地马上寻找材料进行拼砌。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利用爱心形的板做出了爱心形的蛋糕。泽泽看着其他的组员都成功了,他也开始着急了,但是已经没有爱心形的板了,他站着想了想,只见他拿了那个爱心形的糖果盒,走到笔者身边,问:“老师,这个盒子可以用吗?”笔者说:“当然可以!”泽泽听了很高兴,请笔者帮忙把糖果盒打开,只要了糖果盒的盖子,然后再去拿了三个酸奶杯,摆在糖果盒盖子的下面,但是发现粘贴不了,于是,泽泽到叶老师那里求助,要求用热熔枪把蛋糕粘贴起来。以上例子体现了教师在材料、工具、语言等地支持推动着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发展。

企业成本控制中,对于成本动因的选择需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并根据具体动因数据的获取方式和难度等合理的选择成本动因。同时成本动因选择的是否合理与机场资源成本分配结果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成本动因的选择中,需要坚持以成本动因的全面分析为导向,提升作业成本法的作用和意义。

2.4 努力成为一名分析者,提高自身素质

陶行知说:“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有人讲教师应是个“杂家”,言下之意,就是教师的业务知识必须全面。在《指南》实施中,教学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教师只有从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的分析者,才能适应《指南》中要求和学习成长变化的需要。教师应如何分析孩子们在自主游戏中的游戏状态,从而体现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的发展。可见,作为幼儿的自主性活动课程,是幼儿的一种内在动机行为,游戏本身就是目的,因此没有外在目标。经过了不断尝试与研究,教师急需转变观念,建立新的课程化思维,细心观察幼儿的自主性游戏,在观察与解读中推进幼儿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有“教育不是标准化生产,而是个性化滋养”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鄢超云,魏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陈永琴.发挥幼儿自主性 建构探索型主题活动[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7(Z1):58-60.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李文玲,舒华.优质幼儿园课程建设:理念与教学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章丽.图标:幼儿园课程实践新视角[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7]许娟.学前专科生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11(a)-0113-02

作者简介 :刘絮欣(1983-),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标签:;  ;  ;  ;  

浅谈自主性活动课程中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