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中国政府采购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也标志着集中采购在我国逐渐成为采购的主要方式。当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集中采购逐步被大中型集团企业采纳,集中采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采购形式随之也从分散制逐渐向集中制变迁,从自由采购的方式逐渐向集中招标采购方式发展。
关键词:集中采购;采购管理
1集中采购理论
集中采购是相对于分散采购而言的,集中采购从运作角度上看,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将采购权利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机构中,一般是在集团化企业中设立中央采购部,组织架构上,总部负责及安排具体的各个子业务单元的采购工作,这种方式是将各子业务单元或者分支机构的需求进行汇总,并统一执行采购活动,各个子业务单元或者分支机构没有物资采购的职能和权力,只能提供需求及采购后的反馈。这种方式需要信息的有效整合,确保总部采购清楚并能够从企业层面制定及实施采购策略。另外一种方式,则是不设立中央采购,依旧在各个业务单元或者机构设立采购部,但是对于关键物料会实行专项集中采购,将所有零散的需求整合在一起,提升量的需求,从而提高整个采购交易的话语权,进而降低成本及享受更好的供应服务。一般第二种集中采购被视为第一种集中采购的过渡形式,最终要形成中央采购,才能够配合到企业战略。集团化的采购更加需要注重战略性,才能够全面支持集团的企业层面战略实施。集中采购的优势在于利用规模化采购模式,尽可能降低产品单价,能够让材料采购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切实降低采购成本。与此同时,集中采购能够让各个部门中的分散性采购组织集中起来,促使采购的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也可以降低采购环节当中的监督管理难度,有效防范采购风险,并且还可以让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的控制。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将以往分散性比较强的供应商信息数据整合起来,逐步实现统一的供应商管理目标,为供应物资的质量管理及采购过程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现存问题分析
2.1信息传递不及时
在集中采购业务流程中,集中采购实施部门需要面对来自各生产板块和上游供应企业的纵向信息,还要面对来自相应物料市场的动态横向信息,以及集团公司、国资委等上级领导单位的安排和要求。如果不能及时的处理好相关信息,在业务流程中直接体现的就是客户对交货期问题的不满和关注。虽然集中采购由集团物资公司统一来承担,但是具体需求的产品信息、技术条款、交货进度等都需要具体的物料使用单位及时准确提出并予以配合,但受各业务环节人员操作习惯、行业惯例等诸多因素影响,难免在业务活动中经常出现技术条款提报不准确、需求提报不及时、生产进度信息不跟踪不传递等瑕疵,造成供应链运行不畅,给上下游各环节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运行效率。
2.2供应商管理问题
由于集中采购的物料数目庞大,如果供应商出现问题就会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因此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下,必须要加强对供应商参与集中采购活动的监督和严格的管理。供应商作为集中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提供者,其资格是否符合要求,其供应行为和所提供的功能和服务是否符合集中采购的要求,对这些问题的审查和监管,在实现集中采购的科学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复杂,供应商的实力和资质良莠不齐,这些供应商一旦中标后,往往因为自身资金短缺、生产能力低下、生产工艺落后等方面原因,不能按质、按量、按期交货或完工,或提供的产品不符合技术要求,甚至提供假冒或残次产品,自然影响产品质量及生产进度,最终危害企业的正常经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库存信息共享不足
虽然在施行集中采购之后,企业初步形成了全集团一盘棋的初步局面,但是集中之后各子集团整体在资源共享方面仍然存在欠缺。主要体现在库存数据未实现充分共享。众所周知,库存是一项成本非常高的投资,占用了企业的有限的资金流。在19世纪末期,美国人F?W?哈里斯即提出了经济订货批量的模型,追求最小化采购费用和最低库存投资,例如某企业虽然对新增外部订单形成了统一采购的格局,但是各子业务板块在实施过程中也仅仅实现了以自身库存结构为基础提报采购计划,隶属于该企业其他子业务板块的库存在采购计划中并未考虑。需求提报到集中采购中心,因为各子业务板块的库存未进行整合,也未给予考虑,造成从整个集团企业的层面,重复采购的现象客观存在。从整个集团企业的层面,通过集中采购降低库存的效果不明显。
3问题的解决
3.1改善信息传递流程,规避牛鞭效应
随着企业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所需物料的种类越来越丰富,涉及的技术条款日趋复杂,各子集团在售前业务流程中各自为营,导致从整个集团层面来讲,重复工作,沟通效率低下,规模优势无法体现。供应链内各环节信息无法实现充分共享,既无形中增加了具体业务的不确定性,也进一步扩大了牛鞭效应。随着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不断相互渗透于结合,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改善供应链管理,用供应链管理的理念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的领域。以之前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搭建集团电子信息网络中心,将各子集团的生产管理系统按照信息的等级实现与集团电子信息网络中心对接,实现需求的提前预测,技术条款的同步变更。此外,上游供应商企业的订单生产进度、物流系统的导入,将促使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系统进一步高度集成,从而保障各子集团对订单实时信息的及时掌握。
3.2进一步完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选择的好坏,决定了采购的效率、质量和成本,企业应与重要的供应商建立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互相配合,实现双赢。面对候选供应商,可通过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资格预审,对于要建立长期合作的供应商,要进行更加严格、更加全面的资格审查,以降低采购风险。对于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制度,淘汰不良供应商,寻求优秀供应商,并用科学的方法控制供应商的数量,才能保证可以集中精力与优秀的供应商合作。对于建立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亦可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让供应商充分了解的采购需求,以便供应商有针对性的为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
3.3加强内部库存的整合
在集中采购工作进行改进时,应该建立整个集团企业层面的联合库存大数据系统,将整个集团企业各子集团的富裕库存物资按照品类进行整合,在各子集团下订单之前,优先按照实际需求数量对比库存大数据库,如果没有对应物资再考虑从外部供应商集采购入,可以有效的盘活库存,降低企业库存成本,规避最小订货数量给企业造成的额外负担。此外,在该部分库存资源整合后,针对各子集团发起的应急采购,特别是其中的批量较小、交货期紧急的追加需求,事实上形成了一个长期稳定且低成本的供应来源,极大的满足企业应急采购的需求。因此,实现库存信息的相互共享是加快订单流程、减少货物批量、缩短到货期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流程中,要求集中采购部门在收到各子集团的需求信息之时,先与整个集团的库存信息进行比对,如果相应物资不能满足生产所需,再考虑从外部供应商集采购入。从而达到有效的盘活库存,降低企业库存成本,规避最小订货数量给企业造成的额外负担。
4结束语
在集中采购管理具体业务活动中仍有诸多环节、事项有待改进,企业必须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业务需求、针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灵活运用集中采购管理手段,降低集中采购的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健.关于物资采购集中管理的一些思考[J].全国流通经济,2018,08:16-17.
[2]孔晓明.浅析国有企业集中采购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1:243.
[3]雷碧涛.关于企业集团推进实施集中采购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3:46-48.
论文作者:蒋经飞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采购论文; 供应商论文; 库存论文; 企业论文; 集团论文; 需求论文; 业务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