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第二十五小学 赵文静463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小学低段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实施与对策,如:激发兴趣,读出韵律与节奏;掌握节奏旋律之美,感受节奏和谐;勤读乐读,营造气氛。
关键词:小学低段;古诗文;经典诵读;实施;对策
一、引言
古典诗歌和散文是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的文化遗产。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校以古代诗文阅读项目为核心,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探索了一种开展不同形式特色教育的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影响,真正起到了使古典诗歌和散文的阅读渗透学生的作用。生活的影响充分证明,通过阅读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经典来渗透学生生命是科学和可行的。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认识有误
有的老师目光短浅,认为古典诵读是让学生阅读和背诵大量的古诗文。他们把古诗文教学与古典阅读教学混为一谈。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朗诵诗歌和散文,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来解释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背景和意义。他们几乎不知道古典阅读的真正目的是充分利用记忆力背诵大量有价值的经典著作,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探索这些经典的意义,这一差异表明教师对经典阅读教学的理解有误,造成了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时间被浪费,此外,一些教师认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阅读的内容。我校学生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差,所以在选择古典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简短、易懂的作品。这样的误区将排除许多优秀的古典作品,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传统古典文化。
2.学生理解经典文化有障碍
毕竟,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传统古典文化的知识储备少,理解力差,这就给低段小学生对古诗文理解带来了困惑,大多数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却缺乏耐性,讨厌无聊的东西。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文化既深奥难懂,又枯燥无味,而且整个背诵过程困难,时间长,背过后又很容易忘记,这些都会打击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积极性,对经典诵读教学产生厌恶、抵触的情感。
3.学校对语文经典诵读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语文经典阅读教育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表现在评价内容单一、对教师教学效果认识不充分、评价方法不灵活、不能在教学评价中发挥良好作用等方面。例如,学校经常以抽查一些学生的背诵情况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这样虽说可以减少大量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却很死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经典作品的积极性,也不能为语文经典诵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改进小学低段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实施与对策
1.激发兴趣,读出韵律与节奏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愉快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人们愿意积极地、永久地接触并认识到一种新的事物。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1)范读教师诵读古诗,把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语调读准确,甚至模仿古人入情入境地摇头晃脑,把诗词饱含情感表现出来,借以激发诵读兴趣。
(2)讲故事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听故事。相当一部分古典诗歌和散文都有故事背景。对于这些诗歌和散文,故事可以刺激学生阅读兴趣。如在诵读《游子吟》一诗时,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孟郊要出远门,夜已很深,母亲还在油灯下为儿子一针针一线线地缝衣裳,衣裳千针万线,缝得密密的,生怕儿子回来太晚,衣服穿破没人补。第二天,孟郊上路了,他看到路边的小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生机勃勃,心想:母亲的恩情不就像这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通过一边讲故事,一边诵读古诗,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借助讲故事进行诵读的古诗还有《锄禾》《悯农》《江上渔者》,等等。(3)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大部分古诗都用简单的笔画生动逼真地绘制,与场景融为一体。在朗诵过程中,学生应善于用简单的笔画来描绘古诗的场景,使他们能够生动地理解古诗的意义,易于阅读和记忆。
2.掌握节奏旋律之美,感受节奏和谐
掌握节奏之美,古典诗歌和散文的一般语言简洁,节奏和谐,旋律优美。拥有节奏之美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因此,阅读正确的节奏和掌握节奏是感受古典诗歌和散文之美的第一步。我在诵读活动中,注意根据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选择听读、范读、领读、齐读、分部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浓厚的诵读氛围和诗歌意境。许多学生在反复诵读后常常欲罢不能,感叹“怎么这么好听!”。
3.勤读乐读,营造气氛
阅读活动成功的真正标志是快乐阅读,即学生体验到阅读的审美愉悦和成功的满足感,这样他们就可以享受阅读。让学生们从古诗的美感转向阅读的乐趣。为此,我采用了以下方法:(1)早晨诵读,养成习惯。每天早晨安排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2)课前诵读,营造气氛。每节课前3分钟,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诵读。(3)课余时间诵读,增进乐趣。把这周要诵读的古诗写在前黑板上,便于学生诵读。一周还不会的,把古诗写在后黑板上,便于学生复习。学生在课间游戏中都可以诵读。(4)校内互动,师生共读。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同一首诗,课上与学生一起诵读。(5)延伸到校外,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学生背诵家中的阅读内容给父母,父母欣赏诗歌,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家长和学生同步阅读相同内容,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进一步提升亲子关系。
总结:诵读中国古典诗词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儿童的语言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表现能力和计划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通过参加各种朗诵中国古典诗词的活动,他们不仅享受文化的影响,还提高了自己的个性,接受智力训练,自信心和记忆力。它显著增加。
参考文献
[1]华福群.低年级古诗文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43):40-41.
[2]余抒航.探析小学低段教学中的经典古诗文诵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8):49.
[3]马国萍.让低年级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提升审美情趣[J].教育科研论坛,2010,(10):15-16.
论文作者: 赵文静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经典论文; 古诗论文; 节奏论文; 古典论文; 诗歌论文; 散文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