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重构--论盖茨的隐喻理论_文学论文

透视的重构--论盖茨的隐喻理论_文学论文

视角的重构:论盖茨的喻指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盖茨论文,视角论文,重构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艺理论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语言学转向表现为传统的理性中心为语言中心所取代,在兴盛一时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批评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之后语言中心研究的狭隘性有所暴露并得到了修正,文学研究的视角进一步扩展到更大的文化视角上,称为文化转向。这两次转向并非是截然分离的,二者之间有着自然的过渡和统一。

亨利·路易斯·盖茨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有关美国非裔文学的喻指理论就可以说是这种过渡和统一的体现。盖茨以西方文艺理论为依托,着眼于研究本族文化内部的符号系统,给处于边缘的美国非裔文学评论以逻辑缜密、视角全新的批评方式,使美国非裔文学走入了批评的中心,造成了学界的巨大震荡。

盖茨本人即是非裔美国人,他在收集整理本族裔传统文化资料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了独到的观点,在黑人文化传统认同运动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盖茨的主要成果包括《黑人文学与文学理论》(Black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1984)、《黑人形象:词语、符号与种族性的自我》(Figures in Black:Words,Signs and the “Racial Self”,1987)、《喻指游戏: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理论》(The Signifying Monkey:A Theory of Afro-American Literary Criticism,1988)与《种族的未来》( The Future of the Race,1996)等,他并主编了《诺顿黑人文学选集》(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frican American Literature,1997)和剑桥出版社30卷系列的《勋伯 格十九世纪黑人女作家文库》(The Schomburg Library of 19th-Century Black Women Writers,1988)等美国非裔文学重要文集。其中《黑人形象:词语、符号与种族性的自我》和《喻指游戏: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理论》是建构他的喻指理论的核心著作。

一、盖茨对喻指的定义

对于喻指这一非裔美国人的语言现象,很多学者和文艺批评家都曾经有所关注,并进行了一些界定。例如,布鲁姆认为,喻指是一种转义(trope),在其中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修辞方式,包括隐喻、比拟、转喻、提喻和反讽,甚至还有夸张和反语。克劳蒂娅·米歇尔·科南的观点是:喻指属于非裔美国人的民间用语,它具有特定场合,但没有普遍适用性。喻指的使用者的真实表达意图隐藏在潜在的含义中。另外,不少美国非裔作家也对喻指有着自己的见解。例如,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在她的文集《骡子与男人》中,提出喻指是利用各种可能的修辞手段以避免用直接的方式表述观点、意见和态度。拉尔夫·埃里森的观点与她相似,也认为喻指是一种修辞上的掩饰。

盖茨理论中的喻指概念吸收了以上说法的合理之处,但他旨在运用这一概念重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逻辑框架,因此结合了语言研究和文学史研究的方法,将喻指与美国非裔文化的心理关系加以阐释,从而创建了更为宽泛的文学喻指概念。

盖茨所定义的“喻指”现象首先是指黑人土语在标准英语意义表达的过程中由于增添转义而产生的具有族裔特点的表意方式,是构成美国非裔文学特殊性的重要因素。这种表意方式从文字上看可能与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图毫不相干,但它通过非裔文化中约定的语言符号理解方式间接地达到目的。喻指反映着历史上的奴隶制下非裔美国人生存状态对语言要求的特殊性,同时也表现了非裔美国人的智慧和幽默。盖茨并以喻指的概念为中心,建构了美国非裔文论的第一个系统框架——喻指理论。

盖茨的喻指理论分为两大部分:语言和意象的喻指、文本的喻指。其中前者是指运用特定的语言方式和形象以达到“言此意彼”的喻指手段,后者是指美国非裔作家作品以不同的语篇方式对同一文学主题的深化和发展。语言和意象的喻指通过微观的文本内部来认定,文本的喻指是指文本之间的喻指关系。通过这样从微观到宏观的语言意象和文本分类,盖茨将美国非裔文学文化的这个重要现象进行了梳理,从而使其在逻辑上的条理得到展现。

二、喻指理论的理论来源

盖茨在《黑人形象:词语、符号与种族性的自我》中初步阐释了非裔美国人喻指的表意系统的民间文化来源和黑人土语特性,以及喻指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种族心理内涵。在《喻指游戏: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理论》中,他进一步考察了美国非裔文学作品的源流之间的传承影响,正式提出“关于传统的理论”,即喻指模式(Signification),奠定了该理论的基础;同时还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证明了喻指在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结合对两部著作的综合考察,可以发现喻指理论主要有以下两个理论来源,这同时也是该理论兼具文化文论和语言学文论特征的重要线索:

(一)喻指理论首先来源于对美国非裔民间文化因素的考察

盖茨以黑人土语的喻指特点为切入点,通过追溯其历史文化起源来揭示美国非裔文学双重心理特征的产生和演变。盖茨考察到,黑人土语中的“喻指”一词来自非洲民间传说中具有猿猴形象的神祗:埃祖—埃拉格巴拉(Esu-Elegbara),主要负责将天神的神圣旨意翻译并传递到人间。美国非裔民间故事中喜欢恶作剧的猴子埃祖(Esu:the signifying monkey)由此演变而来,它承袭了其原型传递信息的功能,善于利用饶舌的 本领通过整理信息并沟通交流双方而达到自己的目的。盖茨在研究民间故事时发现“在 这类故事的背后所隐藏着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宁骚323)。

埃祖代表了非裔美国人的话语权。埃祖的力量在于它运用“修辞语言的模糊性,以建立解释的不确定性”(Gates,The Signifying Monkey 21),从而改变信息交流对象的命运。这即是说,它能够利用谐音、歧义和故意误听等多样性的话语选择对话语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这种带有促狭意味的说话方式含蓄委婉,隐蔽性强。盖茨联系对早期美洲黑人政治经济特点的分析,指出埃祖和喻指之所以从非洲文化延续到美洲,是因为非洲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大陆之后,无权公开直接地进行自我表达。喻指因此成为他们委 婉表达自我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操作途径。同时这也是他们由于英语程度不高而采取的一 种补充性表达方式,逐渐成为美国非裔文化的一部分。而学习怎样使用喻指更成了美国 非裔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通过剖析喻指的文化来源对形成非裔美国人的“黑人性”所 起的作用,盖茨显示了美国非裔文化系统的影响对作品解读的重要性,使文学与历史、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被提到首要位置。

(二)喻指理论也来源于对符号学等理论的吸收

盖茨在吸收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符号学的分析模式引入对黑人土语的分析中,以便更深入地剖析黑人土语的喻指特点。索绪尔在《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由能指与所指两个要素相结合而构成。语言的意义则是由其组合和选择过程,即对约定俗成的关系进行编码的结果。因此,一个语句只有在最后一个词出现后才能称为是完整的,这个过程被定义为意指(signification)。

但是语言符号在容纳、承载概念、表达、传递意义时一个很大的特点,即只能提供一个疏散的意义框架,也就是说,语言符号空框所容载的实体,不是界限分明的整体性实体,而是既是疏略的,又是开放的、无限的(因为人类的思维概念是无限的)。语言符号的这一特性,表现为符号单独出现时“所指”(概念内涵)的有益性和多变性。

盖茨以大量实例证明这种疏散的意义框架成为标准英语和黑人土语共同的表意渠道。盖茨将其中属于黑人土语的意指过程定义为喻指(Signification),和标准英语中的意指一词(signification)属于同形异义词语(homonyms)。盖茨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重现了美国非裔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之间复杂而又重要的关系(Gates,The Signifying Monkey 45)。而对这种曾经被忽视的关系的研究成了盖茨研究美国非裔文化文学的一个 极有重要意义的出发点。(在这里笔者赞同《后殖民主义》一书的译者在美国非裔文学 批评术语范畴内将该词翻译为“喻指”,因此既可以与正统的英语语言学中的“意指” 概念相联系,又体现了黑人土语的特殊性。本文将由此采用这种译法。)

虽然盖茨采用了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分析方式,然而他亦注意到过度偏重微观语义分析的局限,因此同时加强了对文学和文化背景分析的份量,使喻指理论兼有文化文论的特征。盖茨理论的可贵之处在于既包含了黑人土语语言符号微观分析的模式,同时也建立了宏观的历史文化心理和文学传承影响分析,将视线投射到了美国非裔文学深厚的文化和历史渊源,从而能够构建更为宏大和丰富的美国非裔文学分析框架。

三、喻指理论的特征

盖茨对喻指的特征进行了一些总结。首先,喻指的基本特点表现为“言此意彼”的委婉性。喻指的委婉性是指喻指的表达欲求是间接的,在文字表面无从反映。只有在对美国非裔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理解隐藏在文字中作者的真实意图。

第二,喻指还有着启示性的特点。所谓启示性,即是指在运用所有这些美国非裔文学传统中的喻指的转义,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典故的意象时,利用其本身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使读者对作品发展及其结局产生注定发生的预感。美国非裔文学传统意象是非裔美国人先辈生存智慧的总结和积淀,为美国非裔文学留下了无穷的文词、主题、神采和灵感,深刻地影响了非裔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准则乃至社会结构。

第三,喻指是美国非裔文学的双声性特点(doublevoiced)的反映。盖茨提出的美国非裔文学的双声性事实上是杜波伊斯关于非裔美国人双重意识的观点在文学上的反映,而喻指是这一特征的表现手段。在这一点上,巴赫金的“多声部”复调对话理论也给盖茨带来了直接的理论启示。盖茨从巴赫金的理论中得到启发认为,人本身处于多种语言系统共同作用的环境中。因此,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中人自然会使用出于不同系统中(如正式的、私密的等)的语言。而这同样适用于黑人土语的表述系统。

由于美国非裔文学的载体仍然是英语,因此不能剥离欧美英语文化对美国非裔文学的影响;然而黑人原本的种族文化同样给美国非裔文学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养料。因此,美国非裔文学的作品显示出具有同时反映两个种族文化传统的双声性特点。概括地说,这种双声性的特点表现为采用正统化的书面英语文字方式来模拟黑人土语的民间化口语特征的倾向上。

此外,盖茨还归纳了喻指另外的一些特征,如:暗喻性、讽刺幽默性、节奏感、启示 性、针对性、双关性与解说性(Gates,The Signifying Monkey 94)。暗喻性是指喻指所 运用的转义具有形象的特点。讽刺幽默性是指喻指的语体色彩。节奏感是指在适用喻指 时对语言的要求,有节奏的语言更能够烘托喻指需要的气氛。当然,在某个具体作品中 的喻指也许不会同时出现上述所有特点——这种不确定性也是一切来源于民间的文学形 式的共性——但在不同的组合排列中也造成了喻指形式的多样性,使美国非裔文学具有 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

四、喻指特征在美国非裔文学中的反映

语言的喻指 指以非裔美国人的口头游戏为基础的语言的运用。通过以同音字替换、俚语联想、修改权威语录等方式间接达到讽刺、幽默的批评目的。

意象的喻指 指作家针对需要表现的描写对象,对文学传统中的一些基本意象的修订或者改写,从而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态度。例如,盖茨以“有声读物”(“the talking book”)为例,分析和评论了美国非裔作家对该意象的喻指。“有声读物”是来自于美国奴隶制时期的喻指意象。出于对西方文明的陌生,黑人奴隶误以为圣经能够和人类对话和交流。当他们拿到圣经后,圣经的沉默使他们进一步误会这是因为圣经轻视黑人。“有声读物”的意象曾多次出现在非裔美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如十八世纪奴隶叙述作家格罗尼奥索(Granniosaw)和玛伦特(Marrant)等,反映了非裔美国人对失语状况的困惑和尴尬感受。

通过分析美国非裔文学初期出现频率极高的“有声读物”喻指意象,盖茨指出文本具有对象性,即文本隐含着具有强烈倾向性的权力话语,它并不是面对所有人敞开的。非裔美国人在面对以圣经为代表的白人文本时的失语症则是在白人强势权力话语面前丧失对话能力的一种表现。

文本的喻指 在语言和意象喻指的基础之上,盖茨进一步推导出建立在委婉性和延续性基础上的文本喻指,从而使他的文学批评理论趋于完善。文本的喻指旨在以委婉含蓄的方式反映、或者呼应、或者对照、重申、修改或回应原作者所描绘的文本世界。这其实是美国非裔文学中“互文性的修订”,即对于共同文学传统中的某一主题,不同作家会根据自己的感悟、其他作家的影响,并结合作品需要表现的内容加以调整使用。盖茨发现,“非常明显,美国非裔作家阅读、评论其他美国非裔作家文本的做法与他们修辞策略上的自我确定密切相关。我们(指非裔美国人)的文学传统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这些可以用图表谱系反映的正式的文学关系”(Gates,The Signifying Monkey 242)。

盖茨将文本的喻指分为继承性的和改写性两种类型。继承性的文本喻指是对某一主题的深化和发展,改写性的文本喻指是对某一主题进行调整。盖茨以作家作品为例,展现了在美国非裔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中文本喻指的作用和具体特征。例如,盖茨证明艾丽丝·沃克对赫斯顿有着文本喻指的关系。赫斯顿在其小说《他们眼望上苍》(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中创造了一种“讲述者文本”(Speakerly Text),其修辞策略意在模仿实际讲话模式形成口头叙述的感觉。口头叙述的传统来自 奴隶制时期奴隶主要依靠口头传述和记忆力安排所有活动。针对美国非裔文学传统中原 有的对圣经和英语语言能力的敬畏,由主人公贾妮叙述的“讲述者文本”显示了非裔美 国人创造自己的话语与文体风格的尝试,话语权的代表也由象征权威的圣经变成为非裔 美国人的自由意志。沃克的小说《紫颜色》(The Color Purple)承袭了赫斯顿小说中美 国非裔女性主人公寻找身份的主题,通过女主人公西莉娅写给上帝的书信再现了她作为 女性主体意识的形成。虽然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都完成了自我的觉醒,但贾妮是通过语言 的讲述,而西莉娅是通过书面写作来确认主体身份。这就是盖茨所指出的,通过“将《 他们眼望上苍》里展现的声音概念比喻化”而完成的喻指(Gates,The Signifying Monkey 262)。另一位美国非裔作家伊斯摩尔·雷德的创作则代表了另一种文本喻指类 型:改写传统经典的基本表现模式。雷德是通过喻指、复现基本转义和叙事策略来达到 目的的。雷德通过双重声音、双重情节线索来强调对美国非裔文学双声性的体现。这种 改写性的文本喻指也普遍存在于美国非裔文学作品中。

总之,以喻指方式采用同一主题的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出美国非裔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将主题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不断扩展,从而使美国非裔文学不断发展。在这样的改写和回应的过程中,一种以喻指为特征的美国非裔文学体系,或者说,英语文学的美国非裔传统建立了,表达并反思了美国非裔文化。

五、喻指理论的实践意义

在英语文学批评领域,美国非裔文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和自我发展性曾经长期处于一种被忽略或缺失的状态。美国非裔文学究竟是否存在,或者说它本质上属于白人文学的附庸、还是具有独特性?如果它是独特的存在,又该如何去取得证明?虽然在哈莱姆文艺复兴以来,非裔美国人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一直在呼吁黑人美学、黑人自我价值标准在文学中的实现,也有贝克等提出的一系列黑人美学观点,但是能够以系统的,逻辑的方式做出令人信服回答的声音却鲜有所闻。在这一点上,喻指理论系统性的批评结构具有开启性的意义。

(一)喻指理论批判了白人中心论对美国非裔文学的消极影响

美国非裔文学的诞生伴随着批评家的贬斥与排挤。美国非裔文学的成长是文学史上一种较为特殊的现象,虽然在美国文学中存在多种亚文化,然而只有美国非裔文学是历史上曾经尖锐对立的两个种族之间的文化交融的产物,是由一种曾经完全被否定的文化意识嫁接移植到主流文化传播工具产生的文学品种。盖茨指出,“将黑人身份安置于西方语言中就导致了一种反讽的语言运用方式。表述黑人主体与使用这种语言之间的关系从定义上说是一种反讽的关系,因为这个自我在这种语言中并不存在;或者说是一种缺失,因为这种语言包含的文化意识认为黑人性本身是不必要的”(Gates,Figures in Black 100)。

盖茨的理论也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和针对性。首先即是消除白人中心论的歧视和偏见。白人中心主义对美国非裔文学的歪曲对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美国非裔文学在实践上断裂破碎。由于感受到主流批评界对美国非裔文化的歧视,“黑人作家往往采取极端否认的态度,宣称自己没有文学上的黑人前辈的影响,或者宣称自己在继承传统上无可分辨影响的来源。并且,这种无可分辨来源主要是指无可分辨黑人传统的来源与影响。”然而,即使抛弃了传统文化,非裔美国人作品也并不能为白人主流意识形态所接纳,相反却还饱受“无原创性”、“邯郸学步”之类的批评指责。十九世纪对这样的美国非裔作家的一个著名隐喻即称其为“学舌鸟诗人”,指其一味模仿白人文学创作,缺乏自我意识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的真切感受。

从非裔美国人的生活现状出发,盖茨深受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所提倡的平等、否定权威主张的影响,认为不应当以种族的不同对其文学题材、语言和风格加以歧视,因此盖茨对西方主流文学批评在历史上对美国非裔文学的否定进行了批判。盖茨在总结他写作《喻指游戏》的目的时写道,希望通过建立与欧洲中心论相对应的美国非裔文学理论来“挫败欧洲中心论的偏见”,希望“消解这样一种令人惊异的看法——认为理论只属于西方传统范畴;对于主流之外诸如非裔美国人文化传统之类而言,理论是一种被排斥的陌生的事物”(Gates,The Signifying Monkey 100)。盖茨提供了大量非裔文化悠久渊源的材料,为多元文学存在的合理性地位做出了努力。

(二)喻指理论提供了研究美国非裔文学的新的角度

如果说白人中心论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那么建构一个客观的、能够反映事实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视角则是当务之急。喻指理论则填补了这样一种缺失后的空白。在喻指理论中,身份的审视与再发现是讨论重点。盖茨从黑人土语语言着手论证黑人土语造就了美国非裔文学传统的特性,通过综合性研究美国非裔文学的各类艺术形式,使美国非裔文学特性在美国文学中从模糊走向清晰。

文论对文学真理的保护以及对文学方向性的指点是盖茨一直强调的文论的本质意义所在。作为一部反映美国非裔文学内在规律的文论专著,《喻指游戏: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理论》意义深远。盖茨第一次求证了美国非裔文学有着独立于西方主流英语文学传统之外的特点,说明了美国非裔文学有自身运转的系统,即盖茨所称的“书写下来的传统”,表现了美国非裔文艺批评活动对美国非裔文学的修正和指导意义。在这样的批评活动下,对自我文化的声明和肯定可以使自己有效地远离欧洲中心论影响下的白人男性传统文本,并且鼓励真正进行文化比较的、多元化的文学制度。

六、再认识喻指理论

喻指理论首先打破了西方文论一直以来所关注的欧洲——白人中心文化视角,将美国非裔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放在研究的中心位置,通过对黑人士语和黑人文化的渐进式分析,使美国非裔文学以本来面目出现。盖茨通过对文艺批评视角的重构,将对美国非裔文学的批评建立于白人意识形态与传统的范畴之内的西方主流文论上,探索了从辨析文化差异、梳理美国非裔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建立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理论的可能性,从而力求给处在欧洲中心视野边缘地位的美国非裔文学以更为确切真实的评价。盖茨的喻指理论为我们研究美国非裔小说提供了一个深入美国非裔文化表征的视角,可以引入在文化心理和传统继承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理解当代美国多样性的文学话语提供更多的思路。

盖茨通过大量的美国非裔文学文本阐释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美国非裔传统的力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然而其中还存在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美国非裔文学固然具有族裔的传统精神联系,但它毕竟依托英语而生,因此英语文学的影响不可忽略。盖茨承认这一点,但在具体论证中却疏于提及关于英语文学对美国非裔文学的精神给养,这一缺陷使盖茨的论证显得美中不足,略为失衡,对于客观地考察美国非裔文学的产生与发展而言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弱点。事实上,这对于美国非裔文学的评论家和文艺理论已经是一个挑战:“这样不但不会远离文学理论,并且还更能够将西方文艺理论应用于黑人土语话语,在适当之处对某些原则重新命名,尤其给本土的美国非裔文化的批评原则以适当的名分,使之能够对美国非裔文本做出合理而令人信服的剖析和阐释”(程锡麟、王小路

207)。

尽管存在上述缺点,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在盖茨理论发表之前的时代,美国非裔文学还不存在自己的任何理论学说,仍处于探索前进的阶段,遇到了不少来自主流文化的偏见和阻力。正如盖茨本人而言,他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探索黑人土语与文学规律来打破欧洲中心论的偏见,激活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因此,评价盖茨代表了“浸润和对立相结合的独特思想,即借用西方的理论,开辟一种新的实践路径”是不为过的。实际上,盖茨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文化批评家之一。他所研究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是后殖民分析中少数话语的最重要成分之一。正如英国批评家保罗·吉尔罗所言,盖茨补充了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般性问题。他所揭示的美国非裔文学的“喻指”特性是美国非裔文学批评中具有革新性的研究成果。喻指理论使我们认识到非裔美国人文化深处对读写能力,尤其是对写作正式文章的能力的渴望;对把握政治权力和发出自己声音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喻指理论在美国非裔文学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WW

标签:;  ;  ;  ;  ;  

透视的重构--论盖茨的隐喻理论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