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汗
(新疆巴州人民医院皮肤科 新疆巴州 841000)
【摘要】目的 针对患有带状疱疹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的中西医结合方式展开治疗,旨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共88人。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式,观察组患者在针灸基础之上另加上穴位注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治疗时间内,患者疼痛情况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两种治疗方式在效果上均为有效,但采用针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够更有效减轻患者神经痛程度,对患者痛苦程度的减轻效果显著,适合在临床治疗上推广。
【关键词】带状疱疹 针灸 穴位注射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5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047-02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科疾病,属感染类病症的一种。当儿童被这种病毒感染之后,临床表现主要为水痘,并伴有发热现象,也有少部分患者在临床上为潜伏表现,只是病毒携带者。对次类病症的治疗需要从皮肤疱疹消除与神经痛缓解两方面进行。我院基于这一情况,创新采用在传统穴位注射基础之上另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希望能够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神经痛情况以及皮肤疱疹状况,提高治疗效力。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88名患者,均为我院在2010年8月-2013年8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患者中男性偏多,有52人,占总人数59.09%;女性36人,占总人数40.91%。患者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49.6岁。病程方面,患者病程时间最长为7个月,最短一个月,平均病程3.6个月。
研究的患者均在选取过程中严格鉴别,尤其是与单纯疱疹的区别。单纯疱疹多发生于黏膜与皮肤交接部位,分布上没有规律可循,且水泡比较小,疼痛感也不明显。带状疱疹在皮肤表面呈现出集群状态的水疱,并且多沿着神经分布。患者在患有带状疱疹时,皮肤表面会疼痛且神经会随之疼痛[1]。
本次研究排除了部分神经痛患者,其神经痛并非由带状疱疹引起,而是因肋间神经痛、急性阑尾炎以及胸膜炎等病症引起。另外,患有接触性皮肤病的患者也应排除在外。
1.2一般方法
将选取的88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单纯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传统基础之上另加中医针灸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穴位注射与针灸治疗方式如下:
1.2.1穴位注射
根据患者皮肤疱疹部位选取相应的夹脊穴,抽取3毫升-5毫升甲钴胺。对患者穴位采用医用酒精常规消毒。消毒完毕之后,将针体快速插入相应部位一寸深度,在得气之后回抽,无血状态下让药物注入到穴位之中[2]。
穴位注射每次仅选用两个或三个穴位,每个穴位使用半毫升至一毫升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每两天使用一次,一疗程为一个月时间,共治疗一个疗程。
1.2.2针灸理疗
根据患者皮肤表面疱疹分布状况以及神经痛症状确定应该进行针灸的夹脊穴。由于神经痛情况是由神经节病变引起,因此针灸还应选择相应神经节上下端的两节,每节选取4个左右。
针灸部位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皮肤疱疹部位来确定,若患者疱疹处于背部,则选用支沟穴、太冲穴以及阳陵泉穴;若患者疱疹部位为腰腹部,则选用阳陵泉穴、三阴交穴以及足三里穴[3]。
针灸使用的是10毫米-40毫米之间的专用针灸毫针,从夹脊穴进针,进针角度在45度,向着患者脊柱部位斜着刺入。进针需将深度保持在一寸。另外,对于皮损部位不能直接进针,应在皮损周围距离中心点3毫米处进针,以15度角度刺入,针距在两厘米左右[4]。围针范围根据患者神经痛程度决定,本次研究在10跟-20跟之间。在得气之后,将针体留在患者穴位处至少半小时。
2 结果
2.1疼痛缓解时间分析
带状疱疹患者在临床上多表现为较严重的神经痛,治疗期间疼痛缓解应随着次数的增加而更为显著。通常而言,期初治疗在效果上是难以判断的,只有在治疗多次之后才能够达到疼痛缓解起效效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对比情况如下表:
表一:疼痛缓解时间对比表
根据上表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在同样次数情况下,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更优于对照组患者,说明针灸对于病情缓解能够达到辅助治疗效果。
2.2治疗效果分析
患者治疗效果需要通过程度上的差异性来表示。本次研究采用了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这4种程度,各程度评判标准如下:治愈——患者皮肤表面疱疹症状完全消失,神经痛情况在后续观察中没有出现反复;显效——患者皮肤表面疱疹情况基本消失,部分患者已经痊愈,患者神经痛情况有效改善,发作次数少;有效——患者皮肤表面疱疹状况有效改善,疼痛感有所缓解,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无效——患者皮肤表面疱疹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神经痛没有明显程度减轻。
表二:疗效判定对比表
根据上表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人数更多,且痊愈人数更多。
3 讨论
本次研究首先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诊断,患者临床表现均较为明显,能够通过观察与询问确定为带状疱疹。首先患者皮肤存在疱疹情况,在疼痛方面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其次,患者神经疼痛明显,神经区域支配的部位皮肤疼痛感较强,患者皮肤存在色素沉淀情况;疼痛感表现为持续灼痛、闪电发作疼痛、刀割状疼痛以及紧束型疼痛;最后,患者在神经疼痛也就是神经受损之后存在其它不适感,例如感觉皮肤有虫在爬行或是存在瘙痒感[5]。
带状疱疹病毒主要是对患者神经产生影响,患者在患病之后神经元内会存在这一病毒,若感冒发烧病毒易生长。当病毒严重时会通过患者神经逐渐向皮肤部位发展,让皮肤表面产生脓肿或疱疹。情况严重时患者会感到神经痛,并且疼痛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加剧。带状疱疹在成人中较为常见,在春季或秋季多发。
夹脊穴处于足太阳膀胱经以及任督之间,在此部位进行中医针灸能够达到梳理阳气的效果,让患者血管中的瘀滞与体内的气得以疏通。穴位注射中使用的甲钴胺经证明能够对受损神经达到修复效果,对于体内蛋白质、甲基转换以及脂肪的代谢功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让受损神经疼痛感减轻。
总之,采用中医针灸与穴位注射方式治疗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效果要优于单纯采用穴位针灸治疗方式,患者治疗有效时间较短,治疗效果更佳。我院还会在今后研究中加大投入力度,将针灸与穴位注射更充分的联合起来,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静.针灸理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27-27.
[2]肖光彩.针灸理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9):62-62.
[3]曹建荣,李佳楠,贾擎.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优势分析[J].环球中医,2011(04):289-291.
[4]石海卫.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1(08):64-65.
[5]朱俊平,张伟,杨怡.穴位注射夹脊穴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1(06):863-864.
论文作者:查汗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带状疱疹论文; 针灸论文; 神经痛论文; 疱疹论文; 皮肤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