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来凤县实验中学 刘家华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应尽量以背景故事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中从“诗眼”入手,全面把握诗歌情感,以朗读促进理解,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领略诗之意境之美。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还可将表达相同情感主题的诗句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对比品味,在对比中获得对诗词的理解升华。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合理途径。
一、创设语境,领悟诗意
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感悟诗词的诗情画意。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在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或者是受到思想启示,沉湎于哲理性的思考。如崔颢的“黄鹤楼”,被称作唐七言律诗的“压卷之作”,诗人通过描写在黄鹤楼远眺所见壮丽景色,借神话传说由“黄鹤一去不返,空留白云悠悠”,表现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思想,抒写了诗人怀家思乡的深情。全诗气象雄伟,意蕴深厚,前四句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写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同时也是诗人面对苍茫天地对人生发出的慨叹,视野开阔,抒情真挚,实为吟黄鹤楼之绝唱。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的艺术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与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跨越时代、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学信息展开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最终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二、读中入情,读中悟情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也曾指出:“读得其法,不但能理解作者写什么,而且能与作者心灵相通。”可见诵读很重要。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意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靠自己在读中给予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作者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方能走进诗词优美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在古诗文教学中真正贯彻“以读文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育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进行诵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诵读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读准诗词每一个字的音调,把握正确的停顿和节奏,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情感介入,读出古诗词的语气和语势。于涟老师在“水面观”中说:“……要反复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具有音乐美的古诗词更要读出诗词的语气和语势,如果读不出语气和语势,就不能确切地理解作者寄寓在诗词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或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晏殊的“浣溪沙”应读出惆怅、无奈之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应读出豪壮、直率之情;杜甫的“春望”应读出沉痛、悲苦之情。这样调动了学生自身的感觉器官,读出意境,读出画面,读出诗人的心声,其对诗此内容等印象深刻多了,理解也容易了。
三、逐句细鉴,解其字而悟其文
大家都知道“推敲”的故事,这证明了诗人在行文时对一字一句的精心雕刻,诗词不同于其他文体,由于受字数和节律的限制,作者必须用特定的字数表达完整的思想和情节,也可以说,诗词虽短却包含着大量的信息和情感。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是解构题目,从诗词的题目中寻找作者的思想脉络;二是要找到文眼,抓住通篇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字句;三是要把握经典句子,一些诗词中的句子或词汇已经成了如今的成语或格言,这要求学生一定要抓住,而且要对作者的原意和现在的用意进行区别认知。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品本身是一首爱情诗,这两句表达的是对爱情的忠贞,而现在的通常用法却不是作品的本意了,而是用来表达一种敬业的、奉献的精神,特别是更多的用来赞美教师。教师应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这类诗词原意与今意的区别,不然就可能误解了诗词本身的思想内涵。
四、调动想象,赏析意境
在抒情作品中,作者呈现的那种形神情理的交融、虚实有无的协调、韵味无穷无尽的充满诗意的空间就是意境。知晓古代诗词的意和境,对于赏析古代诗词起到很大的作用。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环境之间的相互映衬、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等,都有必要进行分析。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作者所要描绘的意境进行赏析,带领学生进入到作者精心营造的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作力,让诗中的意境在他们头脑中重现,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拥有许多绝美意境的古诗词,如被周德清赞作“秋思之祖”、被王国维称作元人小令的“最佳者”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这首诗语言简练却富有韵味,平实之中体现了独创性,意象丰富却带来了无穷的余味。“天净沙?秋思”运用其丰厚的意境美,描述了一幅与世隔绝的美妙的画面,它可以调动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诗中作者想要在诗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应尽量以背景故事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中从“诗眼”入手,全面把握诗歌情感,以朗读促进理解,让学生从读的过程中领略诗之意境之美。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还可将表达相同情感主题的诗句集中起来,引导学生对比品味,在对比中获得对诗词的理解升华。
参考文献
[1]郑俊池.浅析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J].考试周刊,2015(67).
[2]徐晓棠.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6).
[3]毛倩.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科学导报,2014(13).
论文作者:刘家华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诗词论文; 意境论文; 古诗词论文; 作者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论文; 情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