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毛竹高产栽培技术_竹荪论文

川南毛竹高产栽培技术_竹荪论文

川南竹荪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竹论文,栽培技术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栽培地选择

      竹荪栽培场地要选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便于管理:坡度平缓,十壤疏松,腐殖质含量高,透水性好、偏酸性;荫凉湿润、郁闭度80%以上,背北通风;远离畜禽养殖场、农户垃圾堆放点,且竹林3年内未使用过禁用农药的林地、竹林地。没有林地的地方可搭荫棚。忌选在经常积水和易被流水冲刷的地方。白蚁多、当西晒干燥的地方及行人多的路边,都不宜选作栽培场地。

      选好场地后,清除地上杂草、保持环境卫生,并撒上干石灰粉做消毒处理。为防止外界人畜干扰,在播种后最好在栽培场所周围人为地作上围墙。

      竹荪有长裙竹荪、短裙竹荪、红托竹荪、黄裙竹荪等,栽培较多的有短裙竹荪和长裙竹荪。正常的竹荪菌丝体初期呈白色,成熟的菌种都有一定的色素。长裙竹荪的菌丝体多为粉红色,间有紫色;短裙竹荪的菌丝体紫色较多,生长良好的竹荪菌丝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呈浅褐色。凡气生菌丝消失、自溶产生黄水的老化菌种不能用于生产。适于生料栽培的应选用长裙竹荪,其抗逆力强,菌丝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分解吸收生料的养分。出菇快,接种后2个月可采收,每平方米可产出竹荪干品250~350克,高产的达500克。

      长裙竹荪具有较强的分解木素的活性,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较低,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是来自竹类或阔叶树木的根、茎、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和其他有机质、无机盐。添加硫酸镁、维生素A,能促进菌丝生长。一切含有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的材料都可以用来栽培竹荪。生料必须经过充分腐熟才能用,据试验结果,完全腐熟的料二个月出菇,半腐熟的料三个月出菇,生料要一年以上才出菇。用完全屑热的料栽培,易管理,生长周期短,出菇早,整齐。种过食用菌的段木、代用料等废物,也是很好的培养料,但已经霉烂的不能用。

      培养料配方。以栽培面积一亩所需干料计算,竹丝粉2600千克,粗杂木屑1400千克,尿素40~50千克,轻质碳酸钙20千克,石膏粉20千克,培养料pH值调配至5~6。

      培养料的处理。发酵过程产生高温可以杀死培养料中的杂菌、害虫,控制霉菌等繁殖,避免培养料霉变,而且通过发酵,可大量繁殖放线菌,达到以菌制菌,加速竹荪菌丝的正常生长。同时,通过翻堆排出二氧化碳,增加培养料氧气,使尿素与培养料均匀混合,同时将原料中复杂的营养物质降解为能被竹荪菌丝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增加竹荪菌丝体养分的积累,从而大幅度提高产量。操作时,按一层原料撒上尿素、石膏粉并浇透清水,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0%~70%,再一层原料撒上尿素、石膏粉,如此反复,直至撒到料堆约1米高。每隔10天翻料堆一次,并根据培养料干湿度适当加水调节,前后共翻堆2~3次。直到散尽培养料中的氨气。否则,培养料中氨气含量过高,会导致菌丝生长稀弱,甚至死亡,产生“氨害”。

      分夏播和秋播,时间是4~5月中旬或9~11月中旬,平均气温在13℃以上可进行播种。

      畦床制作。畦床一般以等高线平行方向或因地而异,每隔50~60厘米开一条沟,沟宽25~30厘米,深15~20厘米,沟内待填培养料。要注意雨天进行开沟沥水,以防止雨季积水而造成土壤透气性差,菌丝缺氧窒息死亡。

      下料播种。为了防止病虫杂菌危害,种植前需在畦内及四壁处喷洒0.1%菇虫净、0.1%多菌灵,然后再将腐熟培养料铺填沟内,料堆成龟背式的畦,铺料厚约3~5厘米,每亩约需培养料4~5吨,接着开始播撒下块状菌种,菌块大小约拇指甲大小为宜,按梅花形每隔5~8厘米播一穴,每亩用种量需700~800袋,每袋菌种湿重约1斤,然后抓一把潮湿麦麸将菌种覆盖。播种后,随即在畦面覆盖3~4厘米厚的碎土粒,且用稻草覆盖1厘米,这样可起到保温、保湿、防雨,有利于菌丝生长。如气温低于12℃,还要加盖薄膜保温。播种后半个月,在畦床边角处扒开播种层,观察菌种是否萌发与生长,以及生长势的强弱,如发现块状菌种变黑,应立即补种,确保菌种的成活率达95%以上。检查时不可在菌床各处全面挖掘检查,否则菌丝断裂,受伤过多,影响正常发菌。

      人工栽培竹荪,培育管理是关键。

      出菇管理。播种后1周,菌丝开始萌发,继而生长,当温度达15℃以上,成熟菌丝渐形成菌索,变成菌蕾索,此时温度在23℃左右为宜。竹荪菌丝既喜湿,又怕浸,在发菌管理阶段要控制好培养料及覆土的湿度,这样才能促进菌丝正常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栽培料含水量保持在60%~70%的湿度为宜,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发现有小水珠挤出即可,覆土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干旱时,采用喷水管浇灌。喷水一般每日早晚各一次,以少喷、勤喷为主,通常以喷水后手捏土粒变扁,松开后不粘手为湿度标准。

      从播种到菌球形成约50~80天。菌索形成后,受湿差、土壤及干湿交替环境的刺激,形成大量原基,经8~15天,原基发育成小菌球,露出土面,空气湿度要求85%~90%为好,温度20℃~26℃,若遇干旱应加强喷水。从小菌蕾出现直至子实体采收需经20~25天。竹荪可多批采收,因此,每潮采收结束,应及时清理畦面,铲除表层和老菌索,补充新培养料并覆土。每亩用15千克复合肥加1000千克水溶解稀浇补充营养。然后继续加强田间管理,一般菌丝能迅速恢复生长,再分化形成子实体。

      越冬及早春管理。主要是做好保温和排水控湿工作。用开沟排水,覆盖薄膜防渍防冰冻。晴天每天中午揭膜通风换气,拉开遮阴物,增加阳光照射,提高温度。阴雨天抓住雨停间隙时间,及时揭膜通风换气。

      防治鼠害和虫害。老鼠危害苗丝、菌蕾,要经常检查防治,可投放诱杀灭鼠药杀灭老鼠。常见的杂菌有绿霉、烟霉等,发现杂菌的田块,可先把杂菌连同表土一起清理出田,然后用施宝功液或用4%碳铵溶液喷洒防治,并用薄膜覆盖,未发现生杂菌的地块无需防治。发菌阶段主要防治白蚁、黑蚂蚁、黄蚂蚁、螨类、线虫、跳虫等害虫,采用生物农药阿维菌素防治。苗蕾及开裙阶段主要防治蛞蝓和金龟子。蛞蝓又叫鼻涕虫,可用新鲜石灰撒在蛞蝓活动处,每隔3~4天撒一次,可连续保持杀死蛞蝓的效果;在菌床有蛞蝓危害,可用5%的盐水滴杀,也可人工捕捉,经常清除菇场附近的垃圾和杂草,搞掉蛞蝓的隐蔽场所,可以减少蛞蝓的发生和危害。金龟子可用敌敌畏棉球吊在竹竿上插在床面上防治。

      采收。竹荪破蕾开裙,都在早晨5~6时开始,到10时结束。当竹荪开裙撒到菌柄一半长时,孢子液还没有自流时,要及时采收。采收前先将暗绿色子实层,轻轻从菌盖上取下,要注意防止暗绿色孢子液污染菌盖、菌柄、菌裙。当菌裙全部撒开立即采收,收时先用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索,再轻轻从菌床上取出,轻轻放进干净竹篮内,注意要保持菌体完整。若裙柄已有少量污染,则应及时用清水或干净湿纱布掺净即可。

      加工。先取下菌托,洗去表面泥土,菌托和菌体分开放入竹筛内,筛面要先抹上一层薄薄茶油或菜油,防止菌裙粘在筛子上,翻动时扯破菌裙,降低产品质量,然后把竹筛搬到通风处,使竹荪经过风吹散发水份至半干状,再搬到太阳下晒至全干。如遇阴雨天,也要先放在室内通风处吹至全干,再用红外灯泡或石英暖炉烘烤至全干,温度控制在30℃~35℃之问。用木炭烘烤一定要没有烟,初期温度控制在30℃~32℃之间,等到七八成时再慢慢升温到35℃,烘至全干。

      联系电话:028-65053227

标签:;  ;  

川南毛竹高产栽培技术_竹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