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百科全书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百科全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结合国内外现代百科全书的出版现状,论述了现代百科全书具有国际化、系列化,加强检索功能和重视教育作用等特点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百科全书 现代 发展趋势
百科全书是知识的总汇,是扼要概述人类的知识和历史,并着重反映现代科学文化成就的完备的工具书。纵观其产生和发展,无论中外,皆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翻开百科全书现代一页的却是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狄德罗,他于1751-1772年完成的《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典》,不仅对欧洲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准备作出了巨大贡献,更是为世界百科全书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划时代的历史里程碑。从此,百科全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各国不断地编纂出有特色、有创新、有水平的现代百科全书。百科全书不仅被视为一项伟大而崇高的文化事业,更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尺度。百科全书在提高人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百科全书的编纂者们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研究和探索,总是在顺应着时代的潮流以及人类的新需求,勇敢地改革,不断地创新。了解百科全书的现状,把握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更好地认识和使用百科全书,借鉴编纂出更高水平的百科全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百科全书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笔者以为,其特点和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国际化
百科全书,既是人类所有知识的宝库,就应该是人类共享的资源。这一内容特征和服务对象,要求百科全书的编纂和传播必须国际化。就是说,百科全书必须打破区域的界限,不分国别,不论国家大小,也不管发达与否,都应在百科全书的旗帜下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谋求发展。唯有国际化的百科全书,才能担当起为全人类服务的历史重任。做到百科全书的国际化并非易事,它需要思想上的解放、观念上的更新,它需要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气魄,它更需要一种不懈的追求和脚踏实地的努力。现代百科全书尽管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其国际化问题也是逐渐被重视并落到实处的。主要表现为:
1.1 内容范围上,由反映区域性情况向反映全世界情况的方向发展。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在修订第11版时,就曾为减少英美材料,增加其他各国资料而发生过争论,最终,当然是国际化的主张占了上风,这为百科全书走向世界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可以说,目前世界上著名的百科全书,如《美国百科全书》、英国的《张伯斯百科全书》、法国的《拉鲁斯大百科全书》、德国的《布洛克豪斯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日本的《世界大百科事典》等,都很重视世界内容的综合反映。《中国大百科全书》,尽管是第一次编纂,但在这方面做得也毫不逊色,值得一提的是,为西方百科全书所忽视的有关第三世界的内容,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1.2 条目的撰稿人,一改以前由一国包揽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专家学者担任。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国家间的隔膜所造成的内容上的偏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真正地把世界上最优秀的专家学者集中起来,这对于提高百科全书的总体水平和权威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就聘请了131个国家和地区的4277名专家学者参加撰稿,可以说,该版是世界文化精英的力作,在学术上有着无与伦比的权威地位。美国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第4版),撰稿人也是由美、英、日、澳和瑞典等国的科技界、教育界知名人士和专家担任,有2700余人参加编写。另据悉,目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正在积极响应和参加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即编写《人类基因百科全书》,计划在21世纪初出版发行。这项计划是美国人提出的,是一项对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研究,它是一次全球性的重大合作。1993年7月,中国也加入了这个伟大的行列。由此可见,综合性的大百科全书或是专业性学术性较强的百科全书,在撰稿人国际化问题上要求更为强烈和迫切。
1.3 协作出版与翻译,加速了百科全书的世界性交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为了将《不列颠百科全书》更多更快地推向世界,与其他国家的出版商合作,先后出版了日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和阿拉伯文等各种文种的版本,80年代初又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签署协议,合作出版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当然,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的这一做法,商品化的意味比较浓,但客观上促进了百科全书的国际性交流,意义更为积极。在努力把自己的东西推向世界的同时,该公司也很注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地引入其他国家优秀的百科全书,翻译了《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的《数学百科全书》和《无机物百科全书》等。
也有的国家因条件的局限,采取委托或“拿来”的办法来满足本国的急需。如本国力量不够的古巴,就曾委托美国编辑、加拿大排印来出版百科全书。为适应四化的需要,我国近年来除了致力于编纂之外,也翻译了不少外国优秀的百科全书,除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外,还有美国的《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苏联哲学百科全书》、《苏联建筑百科全书》和日本的《数学百科辞典》等。
由上可见,从编辑出版到使用交流,现代百科全书的国际间的融合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它无疑会成为一种超越一切的智慧结晶和学术融合。对于提高全人类的文化素质,推动历史的发展,作用将越来越大。
2 系列化
百科全书使用者的情况非常复杂,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千差万别,这就要求百科全书的编纂要系列化、多样化,即根据实际需要和不同情况来设计和编纂不同类别、不同档次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的类别,主要有综合性和专科性(也包括专门性和特殊性)、国际性和地域性之别。百科全书的档次,从使用对象上可分为高级成人、普通成人、中学生(包括教育用)和少年儿童四个等级;从内容上可分为学术性与普及性;从规模上可分为多卷本与少卷本;从外观上可分为精装本与简装本。类别和档次的不同,决定着百科全书内容的宽窄、深浅,条目的长短、多寡和书价的高低。正是这些杂然纷呈、丰富多样的百科全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所以,许多国家总是在集中力量完成了综合性的大百科全书之后,就要把百科全书系列化的问题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苏联1926年开始出版《苏联大百科全书》,1928年开始出版《苏联小百科全书》,1953年开始出三卷本《苏联百科词典》。在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之后又陆续出版了各学科的有价值的百科全书。
另外,在一些编纂百科全书较早,并取得卓著成效的国家,在大中型百科全书市场渐趋稳定和饱和的情况下,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直接为学生学习和家庭生活服务以及满足一些特殊的需求,已成为百科全书出版家注意的重要方向。美国在这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近几十年来,先后出版了大量的以中学生为使用对象的百科全书。如1917年出版《国际百科全书》、1924年出版《不列颠少年百科全书》、1931年出版《冯克与华格纳新百科全书》、1973年出版《卡迪拉克百科全书》、1977年出版《兰登百科全书》等等,1985年又推出了《家庭百科全书》,既通俗又实用。日本的这种倾向也较明显,80年代以来就出版了《儿童百科全书》、《玉川儿童百科大事典》和《图解生活大百科》等等。
中国编纂百科全书的历史尚短,但由于正确地吸取了别国的经验,又结合了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在系列化方面的努力,也是很有成效的。在大百科全书的基础上,又编纂出了许多专科性(或专门性)的百科全书,如《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城市建设百科全书》等。此外,也编了不少普及性的、适用特殊需要的百科全书,如《妇女百科全书》、《家庭育儿百科全书》、《当代干部小百科》、《退休生活百科全书》等,特别是1996年由沈阳出版社推出的大型教育系列百科全书——《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中国小学教育百科全书》、《中国中学教育百科全书》,计24卷,可以说它当之无愧地完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系统工程,深受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好评。
总之,系列化是百科全书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是百科全书深入发展的必然归宿,唯有系列化,才能保证百科全书园地里生机勃勃、百花争艳。
3 加强检索功能
现代百科全书与古代和中世纪的百科全书相比,在功能上有重大转变,即由教育作用为主转变为以工具书作用为主。就是说,现代的百科全书主要是供人们解疑释惑,查检需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这种应急的需要,也促使了百科全书在诸多方面作不断的调整和改革,以尽可能有效地为现代人提供快捷满意的服务。
3.1 编排以字顺为主。历史悠久的分类法,因其无法统一,难以稳定,也不太科学,更难于适应现代社会快速查检的需要,而越来越受到冷落。而后起的字顺编排法,则是一种科学有序的方法,它不仅提供快速准确的检索,还可避免分类法中容易出现的条目交叉和重复现象,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现代的百科全书中,有80%以上都采用了这种方法。《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的是分类和字顺相结合的编排方法,是一种折衷,亦是权宜之计。据有关专家透露,第二版将顺应时代潮流,采用字顺法统一编排。
3.2 重视小条目,压缩部头。长期以来,现代百科全书在条目的设计上,一直存在着大、小条目两种倾向。大条目的篇幅较长,比较重视全面、系统、详细地阐述一个知识主题,以《不列颠百科全书》为代表。小条目的编法是把大学科或上层次概念尽量分解成更小的知识主题,篇幅较短,易于寻检,便于查阅,代表作为德国的《布洛克豪斯社交词典》。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百科全书的工具书作用,要求越来越强烈,自然,小条目编纂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欧洲大部分国家以及后起的日本,其现代的百科全书都反映出小条目的倾向。比较《苏联大百科全书》的第二版和第三版,也可明显地看出这个趋势,甚至连首屈一指的《不列颠大百科全书》也感到了形势的严峻,不得不在第15版作出重大改革,确立了“三合一”的模式,即全书有《百科详编》、《百科简编》和《百科类目》三部分组成。其中的《百科简编》就是对小条目的肯定和实践。小条目的主张,不仅增强了百科全书的查检性,而且在压缩部头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大多综合性的百科全书一般的标准部头为20-30卷,专科性(或专门性)的百科全书则部头更小。目的都在于增强百科全书的工具书作用。
3.3 编制多种索引。多渠道、多侧面、深层次地揭示百科全书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是近年来百科全书努力的另一个方面。具体的办法就是编制多种索引。索引虽是百科全书的附属部分,却是打开百科全书知识宝库的总钥匙,也是衡量百科全书价值高低的标准之一。百科全书最主要的索引是主题分析索引(或叫内容分析索引),直接反映了对百科全书条目内容的深层次揭示,把条目释文中一切有名可查、有事可查的知识信息选作主题加以标引,按某种检索次序编排起来,注明出处。这种索引愈周密细致,使用就愈方便,查准率就愈高。综合性百科全书正文条目与索引的主题数的比例,一般应有1∶5。实际上现在不少百科全书都高出了这个比例。《美国百科全书》为1∶5.8,《不列颠百科全书》为1∶11,《不列颠少年百科全书》为1∶14,《科里尔百科全书》高达1∶16,《美国学术百科全书》的索引率更高。《中国大百科全书》设有条目分类目录、彩图目录、条目汉字笔画索引、条目外文索引和条目内容索引,为多角度、深层次查检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4 重视教育作用
显然,现代百科全书的教育作用已不再占主导地位,但从现代百科全书的编纂实践中,我们还是强烈地感受到,人们依然重视百科全书的教育作用。也许是现代社会发展太快,知识更新太快,也许是优胜劣汰,竞争太激烈,外国人强调终身教育,中国人也把老祖宗“活到老,学到老”的遗训,视为至理名言。说法虽异,意思相同,即一个人一生都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地更新和拓宽知识。学校教育的时间毕竟有限,大多要靠自学,而自学的最好教材就是现代的百科全书,它既可以起到普及基础知识的作用,也可以帮助人们向知识的纵深发展。所以现代的百科全书被人们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那么,它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教育性的呢?
首先,中长条目的继续使用,意在尽可能系统完整地介绍一些大的知识主题,增强学术性和可读性,实现教育目的。当然,百科全书的学术性与专著不同,不是一家之言,也不求深奥专细,只求客观、准确、丰富和深浅适度。《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虽然进行了重大改革,也没有放弃“大条目”的传统。一般来说1000字以上的条目就可算是中长条目,历数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使用中长条目的并不是很少,如美国的《科里尔百科全书》、《康普顿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和英国的《牛津少年百科全书》等字数均在千字以上。《中国大百科全书》也采用部分中条目,目的也在于增强教育性。
其次,从附属内容的安排来看,采用了多种辅助手段和形式来增强教育性。条目分类目录的设立,不仅提供了按学科体系来检索的途径,还提供了全书的知识分类大系,据此可将分散的条目联系起来阅读,以获得某一方面的系统学习。《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的《百科类目》就是它增强教育性的又一手段。《科里尔百科全书》末卷专门编有“学习指南”,把正文中的条目内容与学校课程挂钩。日本《讲谈社大百科事典》编有好几种分类目录。《中国大百科全书》每一学科卷前均有分类目录,而且还提供一篇概观性文章,意在使读者获得该学科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全面的了解。参见系统把分割拆散、有联系、互相渗透的知识(条目)沟通起来,使读者触类旁通,加深理解,扩大视野。参考书目提供与某一知识主题有关的重要专著,它使欲求深入钻研的读者可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是很有价值的指导推荐书目。
另外,在编排方法上,字顺法显然是现代百科全书编排的主流,但至目前为止,尚不能取代其他方法,分类法以及分类和字顺相结合的方法,依然固守一席之地。科学的分类法,在发挥百科全书的教育作用方面,其优势不容置疑。法国的《波尔达斯百科全书》基本上是按照国际十进分类法来编排的。在一些强调教育,为中学生所使用的百科全书中,也往往采用分类法。英国的《牛津少年百科全书》、美国的《兰登百科全书》皆如此。至于分类与字顺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因为情况特殊,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完美地体现百科全书的工具书作用和教育作用的初衷,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弊大于利,并不能集两者的长处于一身,所以注定它只能是一种临时的过渡。《中国大百科全书》已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所及是现代百科全书在发展趋势上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倾向值得关注。比如,在修订体制上,不少国家的大百科全书,不再使用再版制的方法,而是改为“连续修订版”,即每年修订少量(约10%)时效性强的条目,重印时,用修订或新增的条目换掉过时的条目,也可以加页(在原页码上加a、b、c……)插入原来的版中,不必重编重排全书。或者将这些连续修订的材料单独印行,读者只需购买这些材料,即可和自己的旧版本配合使用,这种方法能快速、敏捷地反映新知识、新资料,又可减轻大量重复劳动,经济实用。也有采用补卷制和出年鉴的办法作为其他修订体制的补充。另外,彩色插图的使用,也是近年来百科全书加强直观、形象的重要手段,配图设计在全书总体设计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大。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百科全书,除了在释文内插印彩图取代以前的彩图插页外,还采用多层醋酸脂透明解剖插页技术。还有百科全书的电子化,更是80年代以来特别引人注意的方面,不仅编辑和排版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计算机,而且载体也越来越多地采用电子型,这对于现代百科全书的加速发展,提高其利用价值,无疑是如虎添翼。
总之,现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是一个永无完成之日的出版物。追踪时代,顺应需求,改革创新,是它永远的课题。
(收稿日期:199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