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与发展,土地资源作为农村生产劳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是当前形式下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在农村土地实际规划管理中存着不同的质量问题,土地布局规划比较混乱,缺乏条理性,阻碍了生产项目的安全运行。领导部门及管理人员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大问题的研究力度,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本文结合多年的土地管理经验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路径,能够为居民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规划;存在问题;路径思考
1. 当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土地规划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与调整的发展过程,主要包括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各个部门做好沟通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在编制实施规划管理中设计县级相关部门,导致农村土地项目管理实施存在缺位。目前土地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导致多种的隐患因素凸显出来。农村土地处于粗放管理状态,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明确的规划,农村土地管理部门依然存在违规现象,一部分村民通过层层关系,连罚款也免交,这给农民带来了负面影响,导致村民违法用地,采取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才能降低风险,让农民认识到违规用地的严重性。
1.2 土地用途管理方式松懈
农村人口数量多,整体布局比较零散,这种布局导致土地用途管理形式始终处于松懈的状态,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采用粗放式经营模式,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经过调查统计发现,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旧宅闲置及土地结构散乱现象越来越严重,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管理人员如果不按照土地用途制度进行严格规划管理,农村土地发展将面临危机。部分地区领导人为了吸纳外企投资忽略了农村土地规划的制度要求,没有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选址,土地管理比较随意,导致整个管理流程杂乱无章。这种方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表面分析来看这种土地规划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缺乏依据证明,对规划的战略性认识不足,管理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解决。
1.3 土地管理缺乏监管力和执行力
部分地区忽略了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重要性,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有的土地延包后忽视了后期的管理工作,有的频繁调整农民土地,强行收回承包地进行高价发包,同时监督机制不健全,依法管理土地措施乏力,虽然当前农村初步形成了人大,政协有效监督,有关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土地管理工作的格局,但管理配套措施跟不上,尤其是对土地使用违规问题处罚力度较小。
2. 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实施策略
2.1 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力度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
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 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2 严格实行农村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通过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控制农业用地无计划、无约束地转为非农用地。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是许可证制度,应通过规划许可证来控制农地转为非农地,遏制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目大量占用耕地的现象对于农村土地的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各级人民政府从经济全局以及长远的利益为出发点,用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3 建立健全土地规划管理体系
合理的土地规划管理得益于专业的规划人员以及严格的土地管制制度,要想土地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就必须加强规划人员队伍建设,参与规划的成员不仅需要很高的业务水平,能从宏观角度进行专项规划,更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此外,还应该处理好规划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不能因为引水、引路入户而占据大量耕地,要做到统筹兼顾,在不影响农民经济收入的前提下转变土地利用类型,做好规划。建议将土地规划立法列入全国人大立法内容,使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严肃查处、纠正违反规划批地用地和违法修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的行为,切实维护规划和计划的权威性。
2.4 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
这里的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指国家要增强对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的关注度、重视度、投入度、支持度等等。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可以把握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的总的方向,保证土地的发展不偏离发展轨道,真正的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从环境保护出发,避免土地的开发偏重于功利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加强农村土地规划管理,积极的推进农村土地改革,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循各项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农村土地管理体系,加大对农村土地监督力度,实行科学的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土地收益制度,加大土地合理利用宣传力度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的规划调整的相关问题,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鲍中标.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建筑知识,2016,36(08):2+8.
[2]张大璐.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 统计与管理,2015(11):114-115.
[3]肖廷茹.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技展望,2015,25(08):83.
[4]黄艳华,曹月娥,周颖,李小华.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及改革措施[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2):9443-9444+9458.
[5]刘艺,张坤,王滔,喻胜.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2):14-15.
论文作者:滕秋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农村土地论文; 土地论文; 农村论文; 制度论文; 农地论文; 用途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