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阐述了安全投入的内涵及构成,并通过分析当前安全投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的对策措施,从而达到保证工程安全投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投入;保障机制
1 引言
安全投入可以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降低和消除安全风险,减少和预防安全事故,保障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建立完善的安全投人保障机制,是保证工程安全投入、实现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新时期安全生产特点及规律的具体体现。
2 安全投入的内涵及构成
安全投入是指为了能够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有效预防任何事故的发生,保证工程项目参与人员的人身安全,需投入到工程安全生产领域的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其构成包括:
(1)安全技术投入
安全技术的投入就是通过改进安全设备、作业环境或操作方法,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主要包括企业安全技术投入、安全科学研究投入和安全信息系统投入。
(2)安全文明施工投入
安全文明施工投入主要包括:安全环境治理投入和职工生活设施投入。
(3)劳动安全保护投入
劳动安全保护投入分为劳动卫生保护投入和职业病诊治投入。
(4)安全事故投入
安全事故的投入是安全事故发生以后的投入,直接影响安全事故伤亡人数和企业经济损失。安全事故投入一般包括应急救援投入和事故处理投入两项内容。
(5)安全管理投入
安全管理投入主要包括安全制度建设投入、安全监督投入和安全奖惩投入三方面。
(6)安全文化投入
安全文化投入是根据安全管理环境及实际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使员工们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7)安全保险投入
安全保险是分摊安全事故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方法。安全保险投入主要集中在员工工伤保险和工程保险上[1]。
3 安全投入存在的问题
目前安全投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如下:
(1)安全投入不足
①思想认识不足影响安全投入
主动安全投入是为保证安全施工,预先采取各种措施所进行的投入,是主动、积极、必不可少的。被动安全投入是指在事故发生后造成的经济损失等,是消极、被动、不可控的。主动安全投入因其潜在性、间接性和滞后性特征而往往被忽视,不够被重视,致使在发生安全事故后被动安全投入的加大。
②错误的生产理念影响安全投入
“尊重生命”、“重视个体”是西方的价值理念,但在我国却常被视为“贪生怕死”的表现。甚至还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大干快上”缺乏人文关怀的错误论调。一些地方政府及官员缺乏“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只是单纯注重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一些企业在对待短期经济效益与加大安全投入的关系上缺乏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认识[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经济效益差影响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的结果常表现为安全投入产出比低、经济效益差、社会效益不明显,使决策者并没有获得期望效益。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必须考虑利润。即使能够认识到安全投入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长期不合理的投资而导致的得不偿失也会大大挫伤决策者的投入意愿。
(2)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
实践经验表明,安全投入与安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一味增加安全投入量,效果并没变好,反而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下降,这主要是由安全投入结构不合理造成的。现如今,很多企业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进行盲目的投入,由于缺乏理论的正确指导,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分配企业有限的资源,导致资源浪费[3]。
(3)安全投入监管不到位
安全投入落实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管理的力度。监管不到位,监管效率低,监管力量不足,导致安全投入并没有发挥到实际的效果。
(4)安全投入处罚成本低
针对安全投入,事后处罚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以此来杜绝承包单位等的不规范行为。但是目前,在违法处罚方面还存在着罚款额度低、处罚形式单一、处罚对象单一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5)安全投入制度不够健全
施工现场必须通过建立制度来保障安全投入的落实,但在实际情况中,安全投入的落实及相关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健全,导致安全投入既覆盖不全面,也无法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负责人[4]。
4完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
(1)加强法律政策保障
要从法律上明确安全投入的主体责任,规范安全投入的行为,切实保证安全投入经济政策的补充完善以及优惠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法律的形式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逐年提高安全生产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为广纳社会资金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加强监督机制保障
一是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保证监管机构充足的经费来源,提高监察员素质,规范监管行政层级管理等;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实施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安全监督检查的力度,加大违规处罚,以保证安全投人的到位,提高企业安全投入的自觉性。
(3)加强管理制度保障
制定安全投入计划制度,确定安全投入额度和使用范围,明确责任人;建立安全投入台账制度,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建立保证制度,定期审查安全投入的使用情况,保证安全投入落实到位。
(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一是对那些危险性大、容易造成事故的隐患或缺陷,以及全防护设施等进行超前的、充分的安全投入,对伤亡事故进行预防、预控;二是建立健全安全机构,配齐、配足安全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投入;四是要根据安全生产形势的变化和企业自身情况适当扩展安全投入的覆盖面。
(5)优化安全投入结构
安全投入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要提高安全投入的效率,必须确保安全投入结构的合理化。因此,应综合考虑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情况、企业所有制结构等因素,研究不同类型企业合理的安全投入结构,从而指导企业优化安全投入结构,合理配置资源[5]。
5结语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以及造成的伤亡值得国家和相应的企业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安全投入作为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安全投入保障机制,对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伤亡及损失,促进建筑工程更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少培. 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作用机理及决策研究[D].河北:天津财经大学, 2017.
[2]陈淑婷. 浅析安全投入在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中的作用 [J].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 43(7).
[3]张兰兰,郝风田. 建筑行业安全投入研究[J].中国市场产业经济, 2017, (17).
[4]冯丽晓.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0.
[5]袁秀清.建设多元化安全投入机制[J].现代职业安全, 2013, (145).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5JK205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专项科研项目资助(201502)。
论文作者:万婷婷,王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7
标签:安全生产论文; 安全事故论文; 企业论文; 结构论文; 发生论文; 保障机制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