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信息产业:新加坡对广州的启示_科技论文

发展信息产业:新加坡对广州的启示_科技论文

发展信息产业:新加坡给广州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广州论文,信息产业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作为21世纪欲将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广州,现阶段学习,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加坡发展信息产业的成就

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发展信息产业,至今在这一领域已取得辉煌成绩。据新加坡国家计算机局(NCB)近年发表的调查,1989年其信息产业的总销售额达14.8亿新元(含7.789亿美元),与1988年相比,增长了39%,其中国内市场销售额为11.23亿新元,占总销售额的76%,出口额达3.57亿新元(合1.88亿美元),主要出口对象是欧洲(25.2%),马来西亚(19.19%)、香港(11.04%)、东盟各国(34%)。到1990年,新加坡整个电子信息业产值高达13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9位。①目前,新加坡已成为世界上与计算机有关产品的最大制造者之一,产品包括磁盘驱动器、磁带驱动器、打印机、印刷电路板等,其中磁盘驱动器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3/4。②在软件及系统开发方面,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提出要在90年代成为亚洲软件中心,并投入巨资研究开发和培训人才,这使其在软件方面发展很快,成绩骄人,所开发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船舶设计专家系统和把教育部同学校联起来的教育系统均获得国际奖。

新加坡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早在80年代就提出要在1990年前率先跨入信息时代,并且进一步成为世界信息中心,因此,在信息服务方面,尤其是信息传输方面,新加坡的成就格外引人注目。1970年,新加坡仅有电话主线9.5万条,电话机14.1万部,百人平均电话机6.8部,到1980年已发展到电话机主线数52.3万条,电话机70.2万部,百人平均电话机达20.09部,实现平均每户拥有一部电话机,1989年电话普及率已达到百人平均电话机36.56部的水平。1989年底,新加坡建成全国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成为世界第一个普及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国家。到1990年底,新加坡拥有无线寻呼机25万部,达到每10人持有一部的世界最高水平。同年,新加坡的卫星通讯业务在Intelsat用户中居第13位,在inmarsat用户中居第6位。③发达的信息传输服务对于新加坡成为世界性的信息中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

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一项跨世纪的巨大工程,必将对社会经济、科技、教育等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并影响一个国家在全球的未来地位和竞争力。目前世界各国都已开始实质性的规划和实施。新加坡的一项称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计划亦已着手进行,这项计划将把新加坡所有家庭、办公室、工厂和学校的计算机联在一起,使新加坡变成一个“智能岛”,现在新加坡已经完成大部分光纤信息网络网的铺设工程。到2005年,家家户户都能享有光纤网络通信的便利,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首批建成信息高速公路的国家之一。

二、新加坡发展信息产业的成功经验

纵观新加坡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最主要的经验就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应政策、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扶持信息产业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产业政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1976年8月,新加坡政府明确提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调整产业结构,为此制定了《80年代新加坡发展计划》,着重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11项高科技产业。80年代以来,新加坡进入强调发展智力密集的现代经济和“重组经济”加速工业革命的时期。这一时期,信息产业依然一马当先,被列为产业发展重点。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和环境变化,新加坡提出了实施第三次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方向,即在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出口加工业的同时,着重转向优先发展国际金融服务以及包括国际通讯、国际咨询在内的国际信息咨询服务业,以便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东南亚与亚太地区的区域性服务中心。为此,新加坡电信公司投入5亿元资金进行网络系统数码化的浩大工程,计划在1997年视需求推出宽频网络服务。④1993年10月,新加坡电信公司股票上市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精心选择其作为推进公积金投资计划的对象。吴作栋说:“政府要确保国人拥有象新加坡电信私人公司那样的蓝筹股。”由于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扶持,公众对新加坡电信股反应极为热烈,共获得4倍多的超额认购,资金近45亿新元。⑤政府此举不仅促进了新加坡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繁荣,巩固了新加坡作为东南亚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也扶持了电信业,有助于新加坡成长为世界信息服务中心。

2.制定科技计划,大力发展信息科技

80年代初,新加坡就十分注重发展信息科技,尤其是自1986年以后,新加坡为了克服经济危机(1985、1986年新加坡发生了其独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个包括短期、中期、长期的发展规划,其发展的规划就是促进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逐步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1986年12月3日,新加坡宣布了旨在带动本国信息科技发展的“全国信息科技总计划”,其具体内容包括:促进信息科技的投资,并吸引更多跨国的信息科技公司在本国设立营业总部、软件发展中心等;国家电子计算机局推出一项“产品发展援助计划”,以协助本地信息公司发展新的软件;公共服务部门制定一项未来5年全面电子计算机化的发展计划;建立联系各个贸易团体与政府部门的电子“贸易信息网”,以交换贸易信息;国家电子计算机局、小型企业署和系统科学院联合发展“小型企业电子计算机化计划”,协助小型企业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新加坡的这项“全国信息科技总计划”是由国家电子计算机局、电信局、经济发展局和系统科学学院共同制定的,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新加坡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新加坡政府自1986年以来不断投资于此,1987-1988年度投入科研经费合计为3.747亿新元,而1978年仅为3780万新元。技术集约型产业的科研开支占GNP的比率由1982年的0.3%上升到1988年的0.9%,1989年更是达到1%。⑥近年来,新加坡的高科技产业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0%,其中信息科技业突飞猛进,成为国内发展最快的行业部门。⑦

3.制定教育及培训计划,培养信息人才

新加坡政府积极推进信息化计划,并十分重视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1980年,信息技术人员仅为850人,到1989年上半年已突破1万人。这种快速增长是与新加坡积极投资致力于人才培养分不开的,80年代初新加坡就拨出1亿7千万的预算在五年内培养计算机人才,推行计算机教育(台湾推广电脑教育的国民平均花费仅及新加坡的一百九十五分之一)。⑧在新加坡,从小学开始,就广设电脑俱乐部,到1984年全国各级学校就已有131个电脑俱乐部,现在新加坡每一个中学都备有微电脑或小型电脑。在公共信息服务方面,新加坡推出“公元2000年图书馆发展计划”,为执行此计划,公共图书馆需增聘260名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半专业人员则是260名。为此南洋理工大学开办的理学硕士(信息研究)课程,预计将在2000年培养出280名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而淡马锡理工学院前年开办的图书馆与资讯研究证书课程,估计到时也会训练500名半专业图书馆管理员。另外,新加坡政府还通过借助国外机构和力量来训练本国技术人才,如成立的新法技术学院和新德技术学院,就是借助法国和德国科技训练的例子。在计算机方面,与日本合作成立计算机系统科学学院,同时与美国的IBM、日本的NEC、英国的ICL几个国际上有名的计算机公司合作,成立训练中心,每年训练700名计算机高级专业人才。为了确保所训练的人才能够达到国际水准,同时也为了增加海外客户对新加坡电脑人才的信心,电脑局与英国的计算机协会合办电脑人员资格鉴定考试。

通过以上各种培训措施,从数量和质量上保证了新加坡发展信息产业所需人才,这些人才对于新加坡信息产业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对广州的启示

在广州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黎子流市长提出,要把广州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将对广州迈向21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发达的信息产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目前广州这方面的进展还极不尽人意。在“广州1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方案(1991-2005年)”中,明确了广州市场体系建设的总体方向是“使广州成为沟通全国,面向世界,扩散能力和聚合能力较强的商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的交汇中心”,其中,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点将加以积极培育,但是目前为止广州的信息产业政策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在每年的经济统计报告中“信息产业”甚至未作为一项产业单独列出,而联合国自80年起在它的各种经济报告就已正式把它单独列为一项产业。信息产业政策的不明确,导致广州信息产业存在着动力不足、管理不完善、技术手段落后、社会信息意识缺乏等弊端。

从新加坡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自己成为具有世界信息中心之称的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中,广州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强化全民信息意识和责任感是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

目前,广州市信息产业发展还属于初级阶段,整个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在这一时期加强全市人民信息意识和责任感尤其重要。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广州南方信息有限公司的高新技术录像杂志,1993年在广州地区推出时竟然没有一家广州订户。我市全民社会信息意识不强,造成了两个不良后果。(1)是致使已有的信息技术设施、信息系统和信息数据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信息产业的发展;(2)是潜在信息需求很难转变为现实的信息需求。为此应尽快在广州普及信息知识,利用报刊、图书、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介,以及各种讲座、展览会、报告会等形式,大力宣传信息在现代化建设、物质生产过程和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宏观、微观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和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增强人们的信息意识和责任感,做到全民动员,共同促进我市信息产业的发展。

2.各种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发展信息产业的根本保障

新加坡在发展信息产业过程中,针对不同时期分别在产业、科技及人才培训方面制定了发展政策和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这是新加坡信息产业顺利成长的一个有力保障。广州若想真正发展信息产业,做到这一点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广州市首先应当树立一个明确的产业指导思想,即顺应国际大趋势,把信息产业做为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先去发展。为实现这一指导思想,还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1)建立全市信息产业管理机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从宏观上进行协调、管理信息产业的发展;(2)健全信息产业的政策、法规,以便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信息产业发展,从法律上规范和保护信息产业的发展,双管齐下,确保信息产业沿着健康轨道稳步发展;(3)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去开拓出更为尖端的产品,实现走以科技带动产业的道路。

3.大力开拓国际信息市场

国际化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指标,信息产业的竞争,即使是国内竞争,其背后仍然是国际竞争。广州的外向型经济特点决定了其必然开拓广阔的国际信息市场,而国际信息市场的开拓也有利于利用和依托世界高技术市场,掌握世界经济发展的脉博,开拓我市的信息业务,提高广州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为此,可以采取下列措施:(1)大力开拓国外信息资源。如可凭借毗邻港澳、海外侨胞众多的优势,直接与港澳及国外的信息机构建立联系;同时,积极地同一些国家组织进行国际间的技术、经济交流,以便从中掌握了解更多的国际经济、技术信息。(2)以世界市场为目标,在制造、推销、服务等各个环节寻找一切机会,逐步将信息产业办到国外去。(3)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市信息产业迈向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比如,让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从事对外经营信息的法人资格,可以参照国际惯例对外国厂商进行各种营销活动与合作,在国外建立必要的商情、销售网点。(4)加快培养达到国际水准的信息队伍,使之能及时到国外为用户进行经济技术信息服务和搜集国际信息,从而为逐步参与国际信息市场竞争打下基础。

注释:

①谢海林、秦海:《亚洲太平洋周边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二)》,载《信息经济与技术》,1993年第二期,第5-7页;刘石:《亚洲“四小龙”的信息产业政策》,载《社会科学情报资料》,1993年第二期,第13页。

②汪慕桓:《东盟经济:八十年代的回顾与九十年代的展望》,载《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二期,第1-7页。

③吴天青:《“四小龙”的电信事业》,载《东南亚研究》,1992年第三、四期,第19-22页。

④新加坡《联合早报》,1994年9月2日,第3页。

⑤袁丁:《中央公积金投资与新加坡股市》,载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东南亚学刊》,1994年6月第11期,第69页。

⑥章扬定、查宁:《亚洲“四小”高科技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载《社会科学情报资料》,1992年第三期,第27页。

⑦汪慕桓:《东盟经济:八十年代的回顾与九十年代的展望》,载《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二期,第1-7页。

⑧天下杂志编辑部:《亚洲的小巨人——新加坡为什么自豪》,经济与生活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9月。

标签:;  ;  ;  ;  ;  

发展信息产业:新加坡对广州的启示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