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云南省宾川县第四完全中学
摘要: 初中生升入高中后,普遍感觉不太适应高中物理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大幅度提升,使知识变得更加理性化、严谨化、系统化,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抽象和理性思维能力。这和偏重形象、直观的初中物理明显不同。以往的教学,初、高中物理教师各自为政,局限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缺乏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出现断层。高中教师教得费力,但学生成绩还是上不去,教学效率低下。笔者作为高中一线物理教师,在认真研究和比较初、高中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初高中 衔接 物理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初高中物理衔接阶段,台阶效应的存在,使学生一下子从机械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简单记忆变成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学习物理的时候便往往不知所措,导致学生在高一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在客观的知识衔接方面,还是主观的学生的学习心理过渡方面,都给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尤其是高一物理教学工作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一、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到了高中阶段,物理课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知能力的一大飞跃。如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重力的常识,摩擦力只作为阻力的形式介绍而已;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较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的定量研究,继而要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取正确的研究方法等。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如牛顿运动定律则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在处理问题中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不提高,就学不好高中物理。初中阶段以常识性介绍、说明为主要学习内容,对数学工具应用只是简单的涉及;进入高中,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时,就体现了数学能力的培养和要求。学生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计算合力、分力的大小及方向,这对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台阶。至于解决具体问题时的数学能力,如物体的运动中图像的运用能力及气体的性质,进行气体性质的定性和半定性的分析和推理更是一种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物理思维能力。相对于初中而言,要跨出一大步,就需要很好地加以衔接。
二、培养习惯,逐步适应
许多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更多地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复习知识,对概念和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必要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直觉和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存在台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观察和分析每一名学生,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因材施教,以教法促学法,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最大潜能,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使他们都能积极、主动、有效地学习和发展。教学方式可以多样化,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研究,需要用数学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综合运用数学进行推理和运算。我们知道,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要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学会运算,直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这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三、降低难度,贴近实际
高中的物理教师要通览初、高中物理课本,比较其中的联系与差异,做到有的放矢,衔接得当。初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的选学内容和阅读材料,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一些问题做好铺垫;高中教师也要了解初中的教材内容,对学生的学情做正确的判断。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也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没形成,就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因此,要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在高一阶段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帮助学生熟悉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接受新概念,使他们能够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加强指导,掌握学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要对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指导。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化,经常只考虑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建立物理模型。这样一来,会使物理概念、模型变得抽象,初入高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习起来很困难,不容易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要根据不同个体的差异指导学生学习。高中阶段的学习,要对物理量和物理规律进行全面深入的定性和定量研究,而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作物理情境分析,乱套公式,那是绝对行不通的。所以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时,首先要重视预习和复习,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丰富感性认识,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其次,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了解利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趟长胜.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福建成永定侨育中学网站.
[2]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叶金福.物理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学.2008,(12).
[4]安秀居.新课程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研究[D].学位论文,2007.
论文作者:张文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3月总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物理论文; 学生论文; 高中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 知识论文; 初中论文; 高一论文; 《成长读本》2018年3月总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