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的价值领域与探索路径_社会价值论文

体育的价值区域与探索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区域论文,价值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7X(2007)11-0009-06

修订日期:2007-10-18

面对某个事物,人们常常会想到它的用处,对体育也如此。“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体育的价值映射着人的需要,这也就是体育对人的意义。价值是在客体属性与主体的选择发生肯定性关系中生成的,主体的需要形成了价值尺度的核心。那么,像体育这样已经深深融入人们生活中的事物,到底能够满足人们哪些方面的需要呢?

人对体育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同时期在不同层面的满足,决定了对体育价值的不同认识,形成不同的价值思考和判断。虽然在体育实践中各种价值需求往往呈现交织一体的浑沌状态,但进行理论探讨时必须把它们梳理和抽象出来,按不同性质的价值区域加以研究分析。

按照对体育逐渐深入的理解,本文把体育满足人们主要需求的价值分为3个区域:自然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即参与体育活动所集中反映的身体自然物质材料积极变化的价值、体育竞赛等组织形态辐射到社会领域的价值、体育对促进人自身终极发展的精神文化价值,以此构成人类有意识利用自己的身体活动所需要的效果、功能和导向。

1 自然价值

跑跑步,做做操,血脉畅通,肌肉发达,朝气蓬勃,身心俱泰,这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最直接的自然感受。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物种,人类也必须遵从自然规律,满足符合自然规律的生物存活的基本需求。

人体经过史前时代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世界上惟一直立行走的身体活动方式,双手掌控器械为萌生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奠定了基础。“非常专门化了的人类的腿形成于人类的脑之前一甚至可以说腿的专门化也许是促进脑发展的条件。我们的祖先最初一定是像猿一样的动物,后来臀和腿发生了改变,使它能站立起来并能直立行走”[2]。直立行走是人类产生体育需求的自然根源。

人类的两足行走、工具使用与脑容量增大,是对人类的身体运动形式、攻击性竞技能力、体质的彻底改变起决定作用的重大事件。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解剖学特征,就在于使他能够直立行走的身体构造上的特点,这也使自身器官发生重大改变,如腹腔中内脏的位置发生变化,某些改变带来困难和不便,也容易导致人类患上特有的一些疾病。面对大自然选择过程中留下的遗憾,人类有意识地创造出包括体育在内的许多手段来对付它。换言之,两足直立行走导致人类身体运动形式产生根本改变,即伴随着文明程度提高而必须面对的身体日渐细弱和疾病隐患,人类注定要以非凡的智慧来弥补。没有两足行走,就不会创造和发展出丰富多彩的人体运动方式,体育的萌芽如无源之水。

人类进化以头脑的增长和肌肉的消退为特征的过程,这似乎埋下了体育需求的种子。其实,人类身体的细弱早在两足行走的史前时代就已经开始萌芽,而并非是我们一向错误认为的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只不过,近现代工业加速了这种与动物身体相比的弱化,而我们也强烈意识到必须用体育来满足自身增强自然物种质量的价值需求①。

体育的自然价值(或生物价值、科学价值),是反映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功利需求,来自体育对人体培育和锻炼的生物性效果,也可以说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身体活动对人的身体自然属性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体育给人们带来的这个最基本的好处看得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可以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效果,是体育为满足人类在大自然中延续生物性存在的最基本的功能。在这个基础上,引申出其他价值。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使人们认识到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发达肌肉、提高躯体的运动能力,这是人类在自然界生存的物种发展需要;把这种生物性的作用说是“自然价值”可能还欠准确,但这种对人体自然属性的价值评估,暂时没有其他更好的词语表示,姑且按其研究对象属于自然科学的思路来锁定。对其进行探讨的自然科学中如果按学科的进一步划分,则无疑应该归于生物学科(或生命科学)的范畴。在“体育学”下面的二级学科中,有专门的“运动人体科学”一门,其中包括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包括人体运动医学、人体测量与评价等若干子学科。这些学科,都是把人作为自然物质,通过体育活动给人体带来的变化来确认其自然价值。

体育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价值,反映在体育活动所带来的强身健体的效果上,主要借用医学的方法进行评估。这种效果清楚地显示在每一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身上,它作为体育的基础性价值举足轻重,以致人们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几乎把它等同于体育的全部价值。迄今为止,对体育自然价值的研究已十分成熟,论文和专著汗牛充栋,科普读物遍及社会。

人虽然是一种动物,但体育却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社会文化行为。人类进入所谓文明社会不过短短几千年,体育萌芽于这历史长河最近的一瞬。即便在这一瞬中,大部分时间仅限于某些局部区域的身体游戏和娱乐竞技活动的兴盛,而面向大众和深入学校的体育活动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其真正的历史不过短短的几个世纪。认识人体的自然现象,确认体育给人带来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化,只能依赖自然科学。值得注意的是,仅用科学主义来认识体育的自然价值,是一把利弊均存的“双刃剑”,在遵循工具理性的轨迹中给体育的发展留下阴影。

2社会价值

追溯体育的社会价值,最初萌芽于通过身体活动给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带来利益的行为,潜藏于渔猎时靠体力获取食物、冷兵器作战时靠体力制胜的年代。到了身体活动脱离了军事而相对独立的体育成形期,其社会价值广泛确认,主要表现为早期工业经济对于劳动力的培养、使用和修复的需要。

在和平年代,体育作为疏导人类攻击性(侵略性、破坏性)的社会安全阀门,体现了稳定社会的价值;面向未来的后工业时期,体育又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体育的社会价值将随着需求的递进而演变,分量将不断增加。

在某些特殊的社会时期,体育作为某个群体发展寻求显示度和话语权的特殊手段,认为体育可以强国、强种,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振奋人心,凝聚民族自信心,给国家带来精神利益,这时体现的是作为政治工具的价值。这样的社会价值往往体现在给群体巨大的凝聚力和精神满足上,有其历史阶段性。

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初。当时中国体育中的高水平竞技运动在国际体坛崭露头角,中国女子排球队的运动员们的每一场比赛甚至每一次扣球,都牵动几亿人的心。“文革”后的百废待兴、信仰的失落、面对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带来的惊愕与沮丧,体坛健儿的表演像一剂强心针,振奋了民族精神。当然,其后也有“5.19”球迷骚乱以及对中国足球屡战屡败的社会感官麻木。

改革开放对中国体育的积极性影响是巨大的,但体育并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改革开放的影响,而是积极为改革开放作贡献,前所未有地正面显示了体育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启动时期,体育竞赛为中国人树立了积极进取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由体育竞技掀动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由此焕发出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而在对内搞活方面,则是通过体育竞赛带来重视契约和诚信的规则意识、团结配合的协同精神、公平参与的民主观念,高效率规范运作取得优异成就,支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树立。中国体育是凝聚民族情感、增强群体自信心、表达开放决心的强心剂,体现了难以取代的社会价值②。

体育的社会价值,往往在人类不同群体极端对立的战乱时期受到高度推崇。体育用来训练身强力壮的士兵,在全民皆兵的年代体现了很充分的军事工具价值。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体育在世界范围受到了军国民主义思潮的深刻影响,体育的社会价值受到国家意志的空前认同。二战后的冷战时期,体育成为宣传意识形态优越性的手段,通过竞赛的较量来显示政治制度的巨大威力,作为外交手段暗度陈仓另辟蹊径,甚至利用互相抵制奥运会来给敌对阵营施加政治压力,掀动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狂热,使体育的社会价值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层面,一度成为体育主要价值甚至惟一的价值。进入21世纪,少数国家仍然惯性地推崇曾经给自身带来巨大效益的体育社会价值,使体育的其他价值受到忽视。

体育的社会价值观在利用体育的自然价值转化为服务工具时,往往舞动科学主义的旗帜,以“社会本位”取代“人本位”,以“种意识”蒙蔽“类意识”,带来极为容易受人忽略的负面效果。实际上,体育并不是天地间生生不息的自然现象,也不是人类社会直接的政治经济活动,不能单纯视为一种资源或工具加以利用。体育是一种后天习得、传承和创造的身体文化,是人类独有的培养、完善自己身心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是追寻健康理想的过程。因此,它所隐藏的人文价值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3人文价值

体育的人文价值,是体育满足人的文化需要的程度,是关于体育中代表人的生存状态和方式的价值。体育是人在长期演进中创造的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人的生存方式才形成体育文化;只有成为人的生存方式体育才能充分发展。体育完全不同于动物的生存竞技或躯体游戏,或人利用体力进行物质生产的劳动,它是人类为自由发展而能动地设计出来的一种满足自身创造性欲望的身体运动方式。

在体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高于一切。世上最宝贵的就是人。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人是参与者和享有者,在所有的发展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最重要的,尊重人的利益和尊严是体育对人类自身发展的终极评估。体育的主要作用、主要功能、主要目标,最终都只能指向人的发展。当代体育的人文价值,逐步成为反映体育深层次功利需求的核心价值。

在体育生活中,体育的人文价值能被感觉到,但往往很难说清楚。比如,顾拜旦说奥林匹克是为了人的尊严和美,这就是甚至连许多体育工作者都浑然不觉的人文价值;而奥运会通过竞技弘扬了人类的生命力,成为全世界最壮观的文化盛事,促进了全人类的发展,潜移默化地让人们领悟到做人的价值。

体育人文价值的外化形态是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出发点是对人性的尊重,它关注人的对各种需求的满足,注重人格的完整和充分的自我发展,具有人文主义的精神蕴涵。体育的人文价值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人文价值理念在体育领域中的多样化体现,它具有与其他领域相同的有关人文标准和原则的普适性,也具有以身体的发展为基础来满足人性需求的特殊性,它决定了体育对人的生活意义的终极评价。

体育的人文价值,是体育的属性和功能在满足人类对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抽象关系。体育的人文价值是体育如何塑造人、培育人的一种内在标准,它为人们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提供支撑。这种价值既反映了因人类而存在的尊严和通过体育活动实施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人文精神通过体育行为所表达的人类的情感、旨趣、欲望和审美理想,最终凝聚为体育未来发展的航标。

相对于体育的生物、社会价值,体育的人文价值具有内含隐性的特征。它虽然是相对隐性和抽象的,但涉及到体育如何塑造人的发展方向,是最值得珍视的价值。体育的人文价值确立了体育真正的理想价值,是体育追求的终极意义和目的价值,它从根本上回答人为什么需要体育,搞体育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类体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因此,人文价值观在体育价值观体系中,属于主导性价值。它不是体育在某一方面和某些局部的价值,而是指向人的自由发展意义上的全部价值。

体育的人文价值,代表人类对体育未来的崇高理想,是弥补和整合体育多种价值取向的航标,引导和支配其他价值观念,使按生物规律运行的身体活动上升为文化习得行为,使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受社会因素干扰7后仍然能够回归到为人类发展服务的终极轨道。体育人文价值是一种体育本体意义上的价值理念,它从根本上引导人类体育的长远发展,承担起连接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作用,标志着人类体育的发展目标。

4不同时期对体育价值判断的侧重

从人类发展史看,人作为一种生物,其发展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作为自然主体而存在。人类在数以万年计的漫长渔猎采集期与其他动物一样,以自然本能形式的生存活动为主,尚未从自然界中完全分化出来,处于主要受自然界的控制的状态。这时人类身体的改变主要是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规律起作用。体育的价值观念在这一阶段无从谈起。

第二个阶段是作为人工主体而存在。人类进入畜牧农业阶段数千年以来,已经以社会形式的活动为主,基本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主要受社会的制约。这时人身体的改变主要是通过生产实践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几个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分工使人类的身体发展彻底脱离自然界的摆布,进入到具有身体培育意识的自主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作为人为主体而存在。当代人类走过了工业和科技时代,又跨入了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社会,进入到认识清醒和掌控自己命运的自为阶段。人类开始自觉地运用创造出来的文明手段和成果对人自身进行培养,逐步地按照理想的模式来改变、塑造人的身心,美化人体。这一阶段的体育是全球化的体育,是人类整体意义上的体育,是纯粹意义上成为每个人生存权利和享受资源的体育。

从自在、自主到自为,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以叠压渗透的方式逐渐积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价值的种种看法,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对不同区域的价值认可,即理论化的评价,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同的体育思想。

一种是长期占主流的价值观,充分认同体育对人体自然形态和机能的积极作用,将人体视为生物性的物质实体,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生理活动和体力训练,是编制便于人的身体正确运动的锻炼方式。这种基于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近代科学的大发展而加速推动人类主动把握包括改造自身自然的成功实践,导致了科学主义体育观的形成。

另一种是在某些非常的历史时期特别突出体育社会功能的价值观,重视体育对群体崛起的巨大政治作用,强调体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认为体育是服务于国家、社会、军事、外交的特殊工具。这种价值观念来自于战争年代严酷的身体训练带来的获得胜利的巨大效益,到冷战时期以及民族奋起的特殊历史时期,集中表现在对体育竞赛高水平对抗中获取优异成绩的追求上。强调体育为政治服务,在致力于宣传意识形态优越性的国家里尤其占据主导地位。

还有一种价值观,认为体育是人类为了自己更好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一种维护身体健康的文化,人的价值是主体性价值,是创造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高价值。体育运动是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服务的目标是人自己,以此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主义航标的体育观念。人类创造了体育活动,形成了如何锻炼身体的学问,服务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这种身体文化直接作用于人生存与进步,所以表现出特殊的人文价值。

这三种不同的身体运动价值观相互交织渗透,在人类不同发展时期都深刻影响了体育的发展和变化。

图1 三种不同体育观框图

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在由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过程中,身体结构和某些器官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人类的某些生理疾病埋下了隐患,也为人类的体育需求埋下了伏笔。人类由农耕时代以手工劳动过渡到工业社会机械化和单一化的重复劳动后,社会分工带来的枯燥乏味及沉重得超越了身体适应能力的劳累,体力活动作用于身体局部,人异化为机器的奴隶,身心健康饱受摧残,才产生了对体育的主管意识和客观需求。人类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为弥补自己的生物性缺陷,萌生了对体育活动的主观需求。在工业经济过细的社会分工严重损害人类身体自然属性的特定条件下,近代体育得以诞生。体育的方法手段日臻成熟,通过学校教育进行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从18世纪在欧洲崛起直至20世纪达到顶峰。近代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对人体现象及其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体育的自然价值观。

人类创造了社会,显示了人同其它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也为体育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条件。人类进入到自主阶段,试图像征服自然那样的去对待自己的身体。社会产生了对体育的需要,认识体育的价值,促成体育的思想和理论系统化,体育的方法和手段整体化、多样化,使体育成为一种在人类社会中相对独立的文化教育形态。人类认识到体育的社会价值,把各竞技项目分类归纳,规则明确,体育成为一项社会事业,有了一整套方针政策和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的建立、方针政策的制定、法令条规的颁布、场地设施的大力修建,体育的手段由简单到复杂,由单调到多样,由分散到集中,由实用强身到娱乐健身,形成属于全社会的体育文化。利用体育对人体产生的自然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通过社会化手段发展体育事业的认识,形成了体育社会价值观。

20世纪是体育社会价值观得到最充分展现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上半叶,军国民主义推动体育成为满足军事需要的工具,源自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体育的政治功能发挥到极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冷战时期以超级大国相互抵制的形态显示出空前的危机,又通过卓绝非凡的形式促进了理解与和平,波澜起伏地展现了体育的社会价值。20世纪下半叶,体育的完整体系和多种功能超出学校教育的范畴。现代体育已成为个体的终身需要,全社会的需要,全民的需要。从妇婴保健到延缓衰老即人的生命的全过程,无不与体育发生联系。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丰富现代生活方式,到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振奋民族精神,也无不与体育发生联系。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日益提高,实施范围已扩展到全社会。

20世纪末生产方式的进步,脑力劳动迅速增加和体力劳动大幅减少,知识经济使人的文明程度增高而体质下降,信息社会使人类工作时间减少而休闲娱乐增加,我们对体育的价值开始赋予新的认识: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对人的生物属性的改造,不仅仅为社会服务,也发展人文内涵。“体育不能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精神世界、有生物性的个体差异,体育应该以人为出发点,从人本身出发考虑问题。以人为归宿,以人的需要贯串始终③”。21世纪,“地球村”的形成,导致人们“类”意识的日渐清晰,促使体育社会价值观向全球化的人文价值观提升。体育的价值理性逐步取代工具理性,全人类趋同于艺术创造般的身体审美理想,积极追寻健康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就以崭新的面貌在更高的螺旋层面展现了。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与人类社会和谐同步发展的文化现象。各个历史时期的体育形态,体现了人类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人类通过科学意识、伦理意识和审美意识,认识到体育的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形成了真、善、美有机统一的体育理想。

5研究体育不同价值区域的学科及途径

抽象谈论价值,似乎只是哲学家的事。面对体育这样的应用领域,却不能仅仅停留于清谈而不涉及具体的探索渠道。人类认识世界的渠道和角度很多,各类知识的积累,形成了各个学科;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各学科采用各自的有效方法得到相关成果。分析体育价值时,应该准确把握各个学科的特点,把握各学科的联系和区别,熟悉它们在研究体育不同价值时的作用,根据研究层面和区域的不同,使用适宜的方法,通过合理的途径,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图2体育价值分类框图

科学发展的整体化趋势,一方面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作用与转化;另一方面,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现象,目的是求真,研究方法主要是重复实验以证明事实,特点是面向客观的自然界,其成果可以物化和体现在技术当中,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直接的、明显的、充满功利诱惑的。因此,当今社会人们往往更重视自然科学。

科学虽然伟大,但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而“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对待”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后面的问题,长期受到我国体育界的漠视,一度大力倡导“科技兴体”,过度依赖自然科学带来各个研究领域发展的畸形失衡,实质是受西方科学主义的影响。

从方法上看,西方的科学主义主张用自然科学的眼光来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强调对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应当采用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力图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实践中,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自然科学方法用于社会调查资料的量化统计分析,而人文主义者却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否认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人文主义者看来,自然现象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可量化性,可以对其加以客观的实证解析与说明,而人文社会现象,尤其是人的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则具有非确定性、个别性和非量化性,它们本质上是个意义世界、价值世界,不可能被通过实验加以解析和说明,而只能通过理解才能把握。

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体育价值的两种尺度,代表不同向度的认识渠道。科学的尺度是显性的,是容易理解和具有直观效果的,而人文的尺度是隐性的,它植根于体育过程的深层发展中,是核心,往往需要通过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和文化自觉来挖掘和提升。它们两者本质相同,又互相联系促进,但不能代替。没有科学精神的体育人文精神会成为空中楼阁的幻想,拒斥科学精神可能陷入盲目信仰;但仅强调体育科学精神,则可能对科学带来的弊端(如违禁药品的泛滥)束手无策,失去对体育的道德判断尺度。因此,认识现代体育价值需要从人类生存的科学规律出发,正确把握社会价值,建立当代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念,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持久幸福。

我国一个世纪以前引进西方体育,主要从社会价值观出发,很长一个时期都把它看成是军事训练手段。近几十年,我国体育界大力提倡科学化,而较少考虑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盲点。科学面对现实,尊重客观,但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尤其是在面对诸如体育应该“突出政治”还是“民生为重”的选择时,势必失去话语权。体育的自然价值最终变为体育社会发展观的工具和手段。社会科学成为政治风向标,使自然科学的研究误入歧途,如许多体育科学研究所只考虑怎样把人搞成超人或者非人——关注极少数精英如何去夺取金牌,而人文学科长期被打入冷宫,使体育的发展失去终极理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难逆转的过程,历史不能简单的重复,社会科学即使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也不能囊括体育的所有价值区域。因此,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从科学主义向人文主义思潮转变,后者及其相应的思维逻辑逐渐成为主流。由于体育是针对人类自身的行为,在体育中倡导科学精神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更应该实施人文关怀,理解和尊重体育对象,完善体育理想,通过人文关怀来克服高新技术介入运动场的局限,弥补科学的盲点。从这个意义上认识,人文价值是根本意义上的尺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的社会科学研究掀起空前热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人们往往忽略:同样是探讨体育价值的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尽管相互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仍然是两个有区别的学科群。

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各个领域的学科,这已为人熟知;而人文学科是有关人类思想、文化的学科,原指对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的研究,现在已扩大到包括建筑学、美术、舞蹈、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神学等。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三卷本巨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要趋势》中包括了11个主要学科: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术和艺术科学、法学、哲学。前5种学科倾向归于社会学科,后6种倾向归于人文学科④。

区别这两类联系紧密的学科群,主要从对象和方法上寻找它们之间的差别。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精神;而社会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发展、体制。其共同点虽然都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对象,但有外向和内向的不同,分别表现在关注“身外之物”和关注“内心世界”的区别上。由于长期对体育社会价值的看重,我国体育界侧重于“对外”的研究。

社会学科强调人的社会性、关系性、组织性,协作性等共性方面。社会学科研究的是外在于具体个人的客观的“社会”,对其结构、功能、机制、变迁、动因等进行研究,获得关于社会运行与发展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以便更好地加以管理。而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文化。人文现象强调人的个性、主观、心理、文化、生活等特殊方面。从现状看,我国的体育价值中运用社会学科大大多于运用人文学科。

社会学科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调研、量化;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定性的。社会学科关注社会运行中需要处置的阶段性问题,而人文学科则追求人类精神、情感方面的终极目标。因此,社会学科可以部分应用自然科学的数理统计等方法,而人文学科则很难。体育人文学科备受冷落,与我国体育倡导“科技兴体”的影响有关。

尽管如此,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密切联系大大超过了它们之间的区别。把人文社会学科区分为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是理论研究的需要,但要实际区分却相当困难,而且一些学科的归属也有争议,因此,人们更经常的是把两者合在一起,称之为人文社会学。我国1997年就在“体育学”下面把“体育人文社会学”列为二级学科。

从历史角度看体育科学的发展,它仍然很难说有诞生于自己领域的成熟学科,而几乎都是借助各个非体育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公式、定律来研究体育的各种现象、问题、功能和价值,因此,它还处于童年成长时期。本文强调,探索体育自然价值的路径是运用自然科学,探索体育社会价值的路径是运用社会学科,探索体育人文价值的路径是运用人文学科,运用各种学科都需要从各自的母学科充分汲取营养,逐步整合才能形成体系。

解剖学、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对体育自然价值的认识成熟,在20世纪达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也使体育具有健身效果成为常识;20世纪下半叶,各国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学科对体育社会功能的研究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竞技精英甚至成为政治生活的宠儿;而21世纪可以说是人文学科介入体育研究的黄金年代,使人类对体育的关注由服务社会转移到以人为本的价值中枢。人类已经对体育的自然价值有了成熟的科学认识,对体育的社会价值也有了刻骨铭心的深刻体会,而人文学科的发展所带来的价值判断将使许多以前为人深信不疑的经典结论像世界纪录那样被改写。研究体育的不同价值,采用不同的学科作为探索途径,殊途同归,是对人类智慧最好的运用。

注释:

①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②胡小明.体育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J].体育与科学,2002,(1):1-4.

③胡小明.新世纪——中国体育的理论创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4-7.

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当代学术通观——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标签:;  ;  ;  ;  ;  ;  ;  ;  ;  

体育的价值领域与探索路径_社会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