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丹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02
摘要:本文阐述了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规划建设背景、遗址特点及保护模式的选择,分析了在该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元素及遗址文化的体现形式,并提出了在遗址公园建设中遗址文化表达的手段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文物;保护
Analysis on Ruins Protection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Luoyang Sui and Tang Dynasties City Ruins Botanical Garden
Ma Dandan
Henan Forestry Vocational College, Luoyang 471002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the ruins’ feature and the protected mode of Luoyang Sui and Tang Dynasties City Ruins Botanical Garden, analyzed the embodiment of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elements and the ruins’ culture in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arden, and provided the ruins’ cultural expression methods and precautions in the garden’s construction.
Keywords: Sui and Tang Dynasties City Ruins;botanical garden;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一、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建设背景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位于洛河南岸,建于隋唐洛阳城里坊区遗址之上。20世纪50年代洛阳城市发展的重心一直在洛河北岸,洛河南岸的隋唐里坊区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90年代“以洛河为轴线,南北两岸发展”的城市发展规划,使洛南隋唐里坊区遗址完全被城区包围,虽然被整体划入保护范围,但如果不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使其与城市的发展同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隋唐里坊区遗址的保护。2005 年 12 月洛阳市政府为有效保护隋唐城里坊区遗址,对遗址区进行首次保护性开发,决定建设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该园于2006年6月竣工,以洛阳的山水、植物和隋唐城遗址文化为基础,以遗址保护和促进当地植物产业发展为前提,集科研、科教、生产、旅游和文化娱乐为一体,是我国第一个遗址植物园。
二、遗址保护模式的选择
1.规划前的保护模式。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所在的洛南隋唐洛阳城里坊区遗址属地下土质遗址,本身的观赏性不强,已发掘的遗址也未作为城市景观对公众开放,一直被文物部门静静地保护着。另外,洛南隋唐洛阳城里坊区遗址保护措施简单,手段单一,仅履道坊遗址回填后砌筑围墙,设置围栏保护,并在周围设置保护标志牌。对其他已发掘遗址一般采用回填保护、限制扰土深度等措施,未对遗址设置任何安防设施,更未对遗址采用任何科技保护措施,尤其文物部门对遗址保护标志设置较少,不能满足遗址标示、界定需要。因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经常受到一些开发建设活动的威胁。
2.遗址植物园的规划保护模式确定。
洛南里坊区遗址由于遗址面积大,遗址内容丰富,价值高,使得遗址保护工作异常艰巨。根据对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遗址埋深较浅,且存在大面积的未发掘遗址,任何的建设工程、深度植树造林将会对地下遗址造成严重破坏。从隋唐城遗址的保护现状来看,遗址面积大,保护面积大,采用现状保护和展示保护都不能达到保护隋唐遗址的目的,只有采用回填土上种植大面积的植物,才能有效的保护遗址。
2005 年 11 月洛阳市政府为有效保护隋唐城里坊区遗址,对遗址区进行首次保护性开发,决定建设隋唐城植物园和高效农业观光园,并发布《隋唐城里坊区遗址保护管理的通告》,规划建设范围:东至龙门大道、西至王城大道、南至古城路、北至洛宜南路,即定鼎门街东第一街以西的里坊区,面积约 7 平方公里。规定在规划建设范围内一律停止土地、房屋以及其他建(构)筑物的买卖、交换、赠予等一切交易活动,未经批准禁止新建、改扩建建(构)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管线和隐蔽工程,不得栽种和移植各类乔灌木、中草药材等园林植物。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位于厚载门以西的淳和、广利、通济、西市四个里坊遗址上,西至王城大道、南临古城路、北接洛宜路,占地 2835 亩。园内10 米宽的十字形里坊路将植物园4个区,共有20个专类园。
三、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文化营造
1.隋唐遗址文化。
洛阳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从园内建筑、道路布局、各类景观小品的设计等方面精心设计建造,随处体现了隋唐的遗址遗风。
西大门采取古城墙遗址的造型,门洞为天坛析年殿的造型,再现了古代恢宏大气的皇家气派,观之使人联想到这是一处古老遗址入口,切入了遗址植物园的主题。此入口的两侧还包括了管理房,将功能和美观很好的结合了在一起 (见图3-1) 。在城门上顶部种植连翘、迎春,两侧种植栾树、红叶李、棣棠、爬山虎等植物。管理粗放,有意形成荒废已久的古代城门景象。
中心广场与分布在各专类园内的广场、亭台、廊架等共同体现了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观之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见图3-2、图3-3)。
公共洗手间的风格为隋唐建筑风格,很好的体现了遗迹的文化主题(见图3-4)。小品采用置石,石刻、铸铜造型、隋唐故事传说等很好的体现了唐风古韵的文化(见图3-5、图3-6、图3-7)。
图3-7:隋唐风格的石刻
2.牡丹文化。
遗址是人类文明的遗产,已沉入地下,由于各种原因,技术水平、经济实力限制不能将其原貌呈现在当今的世人面前。而植物曾经见证了那个时代,而今又生存在我们身旁,并且将延续到我们的后代。它本身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是遗址植物园中植物所具备的独有的文化特性。
洛阳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牡丹在隋朝兴起栽种,到唐朝兴盛。一千多年来,“甲天下”的洛阳牡丹被文人墨客誉为“洛阳花”。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里千姿牡丹园占地320多亩,由百花园、九色园、特色园、科技示范园组成,共种植红、白、黄、绿、粉、紫、蓝、黑、复色等九大色系牡丹1200多个品种,27万多株,并通过园林小品、置石等艺术手法对牡丹的栽培历史、牡丹品种知识、赞颂牡丹的诗词典故进行了充分的展示。
中原牡丹种植区建造了大型浮雕墙,采用高浮雕的表现形式,雕刻了“花二乔”的美丽传说。西北牡丹种植区的浮雕,讲的是“紫斑牡丹”的传说,采用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皮影造型表现手法,用巍峨的远山、苍茫的沙漠、行进的驼队、静卧的羊群、少数民族少女与盛开的牡丹,揭示了洛阳牡丹历史的久远与传播的广泛。
西南牡丹园在庭院外墙建造了八十米长的诗廊,设置矩形、正方形、扇形等黑色花岗岩53块,镌刻了书画名家歌颂洛阳牡丹的书画作品,颇具特色,耐人寻味。
九色园中,在占地3200平方米、高3米,呈八角形的九色台上分九层种植牡丹,每层一种花色,表现牡丹花九大色系的特点。台中央竖立一块4.5高的的巨型牡丹石,上面刻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提的“洛阳牡丹甲天下”(图3-8)。牡丹石周围种植具有洛阳本地特色、表现良好的代表品种“洛阳红”。
图3-11:李德裕撰写的《牡丹赋》 图3-12:牡丹仙子雕像
四、关于隋唐城遗址植物园遗址文化表达的思考
1.遗址文化的表达形式可进一步丰富。
应在遗址展示的重点部位,不种高大植物,以低矮植物把当时的建筑轮廓表示出来,展现遗址特征,让人们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并对当时的情景展开想象。也可以通过立碑,雕塑等方式讲述隋唐时期的人文特色、生活习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让历史活起来,让游人恍若回到了隋唐时代。
2.切忌加入与遗址文化相悖的元素,削弱遗址的精神内涵。
遗址公园的建造,尤其是景观的规划设计,需要对遗址本体及其内涵有充分的认识和正确的解读,所做的“新”的建设,并非凭空想像,而是对本体的延续。虽是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但所有的规划建设都要重视保护历史文化的原真性和传统环境的整体性。任何展示设施都是遗址的陪衬,其存在的意义是凸显和释读遗址,绝不应让现代感的创意、张扬的设计、华丽的材料等无关事物干扰甚至妨碍人们观察遗址、反思历史。
3.要深入挖掘遗址历史时期的特色活动,再现我国传统文化。
遗址价值的存在是遗址公园的灵魂,体现在自然、历史、人文等多个方面,这种价值的挖掘不能以破坏遗址为代价。在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中,毁建、改造、迁建等与遗址保护相抵触的工程项目都严格被制止,要深入挖掘遗址历史时期的特色活动,再现我国传统文化,不利于遗址保护的商业开发行为,应进行必要的控制。
(注:本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
参考文献:
[1]王志芳,孙鹏.遗产廊道——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中国园林, 2001, (5): 85-88.
[2]胡畔.遗址公园景观规划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3]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余树勋.植物园规划与设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马娜.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遗址保护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07.
[6]单霁详.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携手共创大遗址保护的美好明天[N].中国文物报,2011(1).
[7]叶苹、李楠.洛阳古城遗址保护开发规划设计构思[J].陕西建筑,2006(14).
作者简介:马丹丹,女,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河南林业职业学院讲师。
论文作者:马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遗址论文; 隋唐论文; 洛阳论文; 植物园论文; 牡丹论文; 洛南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