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早期阅读为突破口的幼儿语言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口论文,幼儿论文,语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进程中,我园以早期阅读为突破口,对幼儿语言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将转变了的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还养成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现语言教学与游戏的优化整合
语言是一种服务于交往目的的符号系统,它对实在意义起表征作用,人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规定了它的意义。各种理论对于儿童语言的获得有全然不同的解释,至今仍然还没有一种比较全面的被公认的理论。然而,博采众长,汲取各种理论。假设中合理的成分,既强调强化和模仿在儿童语言获得中的作用,也强调儿童的能动建构,让儿童在语言环境中去发现和创造,这样做也许对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比较有效。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也可以分为语言教学活动和语言游戏活动两类。处理好这两类语言活动的关系,使之实现优化整合,从本质上讲,就是结合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将各种理论假设的合理成分具体地落实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之中。
在语言教育中,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将经过提炼和深化的语言素材教给幼儿,使幼儿能有效地理解语言规则和有意识地运用语言工具,这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教学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的听、看、讲述、讨论等途径进行,可以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实施。我们则更注重幼儿的早期阅读活动,以此为语言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带动语言教学。
通过游戏活动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也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交往的机会;游戏还能为幼儿创设自我中心语言的有利情境,这是其他活动难以提供的,而自我中心语言是社会交际语言发展的基础。
在实现“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过程中,按照儿童语言获得的规律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早期阅读中变幼儿被动学为主动学
不少人认为,阅读是儿童入学以后的事情,所以,在让幼儿看画面或书籍时,往往是成人讲,儿童听,教师习惯于用统一的要求,用同一的提问去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这样做,使大部分幼儿的学习处于被动和消极的状态。
如何变幼儿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在学习了《规程》和有关的教育理论以后,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早期阅读中确立了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的新观念。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摈弃了过去由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幼儿阅读图书,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书,让幼儿有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图书的余地。在阅读前,教师常常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去阅读图书;幼儿阅读完毕,则鼓励幼儿大胆地对尚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打破了以往只是被动听讲的局面,从而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我们扭转了“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特点,引导幼儿主动地学习。例如,在阅读同一内容的故事书时,我们采用了分组教学的形式,对能力较强的幼儿,除了让他们理解作品、归纳主题外,更注重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对中等水平的幼儿,着重帮助他们理解画面和完整故事构成的关系,给予他们有扩展想象和表达个人认识的机会;对能力较差的幼儿,则帮助他们注重画面间的变化,并学习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的方法。这样,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给他们量力而行的机会,不致于使他们感到太难而退却,或者太简单而失去兴趣,使每个幼儿都主动参与学习。
其次,在语言教学中,避免过多包办代替和注入式教学,注意引导幼儿独立自主地学习。特别是在提问方式上,教师注重了“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已的认识理解,从各个角度做不同回答;“活”表现为教师的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的思维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张画面,而是着眼于幼儿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注重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同步发展
在幼儿阶段,人们比较重视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而忽视书面语言的学习。教师使用的普通话也往往是由口语转化而来。这样有意无意地延误了幼儿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研究表明,儿童在6岁前较之6岁后更容易学习阅读,而且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平行发展的,因此,听、说、读等各种语言交流方式同时进行,阅读能力就会得到加强。
我们在给幼儿早期阅读中运用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优美,结构完整,融知识、道德、艺术为一体,无论在语言、词汇、语法方面都是理想的语言典型。我们运用感知积累→习得最佳表现方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方法,将发展口语与学习书面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先让幼儿自已观察图片,并请幼儿按自己的理解讲述故事。接着,教师把幼儿欠规范的表达梳理成准确、精练、规范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获得良好的语言感受,还将故事中出现频率高的字词布置于教室环境之中,并让幼儿随意书写,激发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接着,教师与幼儿一起编读故事。幼儿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常会兴趣盎然地跟着教师一起用口语念出画面的文字,习得完整、连贯和规范的表达方式。在延伸活动中,教师创设图书角和表演角等,开展故事比赛活动,为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讲述故事、表演故事创设条件,进一步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几年来,我们以早期阅读为突破口的幼儿语言教育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扎实的语言教学活动为幼儿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获得打下了基础;丰富多采的语言游戏活动也为幼儿的语言发展锦上添花,使幼儿获得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从我们幼儿园毕业的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方面都得到小学教师的一致好评,不仅口头、书面语言的能力强,而且思维敏锐、快捷,学习习惯良好。
附:早期阅读的操作形式
1.大图书阅读活动
大图书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点自制的大型图画故事书,适于集体教学或分组教学使用。在大图书阅读活动中,教师以启发引导为主,帮助幼儿学习按顺序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的方法。大班则帮助幼儿独立理解故事,尝试学习概括故事内容和归纳主题。
2.小图书活动(幼儿人手一本同一内容的图书)
这类活动主要是通过幼儿自己体验、认识、探索,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重点帮助幼儿学会翻阅图书的基本方法,理解画面与完整故事构成的关系。
3.听赏活动
以听赏图书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时间以作品长短而定,一般每天15分钟左右。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作品(也可教师录好配乐朗读磁带),在反复倾听中不断体验、品味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大胆、尽情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4.阅读延续活动
这是幼儿表现、表演、迁移作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活动。教师重点为幼儿创设各种情境或条件,通过让幼儿讲述、表演作品,用画面表现作品并讲述作品,或续编、创编作品等形式,发展幼儿想象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激活创造思维。
5.自编图画故事活动
这一活动是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将自己创编的故事配上与其情节发展相符的画面,组成图画故事书。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创造,动手绘画制作成图书,并与同伴共同讲述图书内容,既实现了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相互转换,又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此项活动,教师需为幼儿提供三方面的经验:第一,了解图书结构的经验;第二,绘画技能的经验;第三,有创编故事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