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临床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经验。结果:治愈40例,占66.67%,好转12例,占20.00%,死亡8例,占13.33%。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一般护理,重视心理护理,情绪稳定,舒适感增加,并严密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变化有效提高颅脑外伤的抢救和康复效果促进病人康复减少致残率。
关键词:颅脑外伤;护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ir nursing experiences were summarized.Results:40 cases were cured,accounting for 66.67%,improved in 12 cases,accounting for 20.00%,8 patients died,accounting for 13.33%.Conclusion:observing closely,good general care,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are,emotional stability,increase comfort,and close monitoring of changes in the patient's electrolyte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scue and rehabilitation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patients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reducing morbidity.
Key words:traumatic brain injury;nursing
前言:颅脑损伤包括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三者可单独或合并存在。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和工矿事故、自然灾害、爆炸、跌倒、坠落及锐器和钝器对头颅的伤害。常与其他部位损伤并存,成为复合伤,伤残率和死亡率均居各类损伤首位。脑外伤具有致残率高,病情严重、复杂,变化快、死亡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需急症手术多、重型者医治和护理任务繁重的特点,并常有身体其他部位复合伤的存在。选取临床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护理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33.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0例,高处坠落伤4例,打击伤2例,砸伤2例,锐器伤2例。单纯颅脑外伤33例,复合性颅脑外伤27例,CT扫描可见患者颅底骨折7例,颅内血肿42例,脑干损伤5例,脑挫裂伤6例。
1.2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
体位: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适当限制入液量。不能进食者,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神志清醒者,可予普通饮食,但需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昏迷患者或吞咽功能障碍者宜采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呕吐物、分泌物误吸。应采取降低室温、颈部或腋下放冰袋、头部戴冰帽、遵医嘱给予解热剂等降温措施。对躁动患者不可强加约束,避免因过分挣扎时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应加床档保护,并让其戴手套以防抓伤。
1.2.2病情观察
对颅脑损伤的患者于伤后24~72h内,应定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及肢体活动等的变化,并应及时记录。注意患者的症状发展动态变化,观察的重点在于早期发现颅内并发症。同时要密切观察有无严重的周身器质性病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闭合或开放伤患者,如发生急性颅内血肿,患者多有头痛剧烈、呕吐频繁、躁动不安等表现;在意识方面,患者于原发昏迷后,有中间清醒及昏迷进行性加重的倾向。对这些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需要进行紧急开颅手术的患者,应提前作好配血、备皮等术前准备并按医嘱及时用药。
1.2.3生命体征
血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该类患者的生命体征常常变化较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持续高热可能提示丘脑损伤;出现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大,血压升高的“两慢一高”现象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体温一直过低,则有可能提示预后不良。临床护理时应常规配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进行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并重点监测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根据病情而确定时间及次数,同时对观察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不稳定,心率不齐,呼吸不规则等情况,提示病情加重,须立即通知医师,为患者的治疗赢取宝贵抢救时间。
1.2.4引流管的护理
吸氧,危急情况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咽喉阻塞,昏迷患者有舌后坠时应放口咽通气道。必要时进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饥辅助呼吸。昏迷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失血性休克患者应保持平卧位。监测动脉血氧浓度、血氧饱和度。每1~2小时翻身、叩背1次。吸痰前先让患者过度换气,以减少CO2的积聚,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若有鼻漏应避免由鼻腔抽吸。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应按气管切开后护理常规执行,遇痰液黏稠或不易吸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或每次吸痰前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以利痰液稀释,再行吸痰。
1.2.5高热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出现高热时,一般头部枕冰袋或戴冰帽,酌用冬眠药。有时尚可用镇静药,但不能应用抑制呼吸的药物。小儿及老年患者应重视预防肺部并发症。长期高热要注意补液,夏季温度高时宜增加输液量而不能过分限制水分的摄入。
1.2.6营养摄取
颅脑损伤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对于清醒患者,应鼓励进食,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而对于昏迷患者,则可采用鼻饲、滴注营养液等方式补充营养,鼻饲的食物应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及高糖的混合物为佳,鼻饲液要及时配比及时使用,食量由少到多
1.2.7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期往往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变差等,很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恐惧、自卑和孤独等心理。注意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耐心和患者交流,了解其需求,向其说明情绪稳定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向患者作解释、安慰和鼓励,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在病情恢复阶段,有时可下床活动,宜量力而行,并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活动。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同时指导家属让患者随时感受到被关怀、支持和鼓励,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让患者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基本恢复,以达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的。
2结果
本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手术40例,保守20倒,经积极完整、精心的护理,治愈40例,占66.67%,好转12例,占20.00%,死亡8例,占13.33%
3讨论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该疾病发病急并且十分危重,病情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难度大。颅脑外伤的护理是细致而繁重的,护理关键是仔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颅内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且准确详细的记录提供治疗依据,协作医师及时治疗,适时作好术前准备。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以及较强的应变能力,熟练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全面、精心的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及时有效的护理可直接影响患者恢复的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大幅度地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改善疾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焦旭平.130例脑损伤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5,1:70~71.
[2]于桂花.临床神经外科护理细节[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6~589.
论文作者:刘云,王雅文,岳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损伤论文; 外伤论文; 病情论文; 体征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