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近些年提升十分迅速,而且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在“住”的方面。但是对于一些建筑单位来说,他们的建设的问题依旧很多,而且对于建成后的能耗控制也很不完善。就比如本文笔者所要提到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裂缝问题,对于大多数的建筑单位来说,一旦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出现了裂缝,他们除了填补以外,没有任何的其他措施,这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问题,但是实际上是埋下了更大的隐患,所以这是不可取的,下文笔者重点就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以及裂缝预防措施进行论述。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以及裂缝;预防措施
前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出现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急待我们去解决的问题。但是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第一个部分。因为只要对存在的问题有很好的理解,我们将能更具体地解决这些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不会凭空产生,这些措施是要我们自己去研究和探导的。所以本文笔者在下文中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概念
1.1原有国家标准的概念
我们在以前所提出的那些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规范,是十分不科学的,虽然这些施工规范已经很系统的给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这些定义为混凝土结构实体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体,而且大体量混凝体的量还不能够太少,当然我们还有另一个定义,那就是由于水泥材料的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变化或者是裂缝的出现,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预计会对与建筑物有害的那些混凝土,也被称为大体积混凝土,该定义是十分的不合理的,因为这个定义虽然量化了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但从几何尺寸,不小于2m的定量指标来看,这个定义是十分的不十分合理的,所以我们应该去规范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1.2施工规范大体积混凝土的概念
根据上文之中我们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含义,加上近年以来,笔者跟随施工现场,积累的一些经验,笔者根据施工规范的定义,在本文的描述中,对大体积混凝土作了重新的定义,这个定义在某种程度上就极其的合理了,即大体积混凝土,它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的大小来定义的,而我们定义温差过大而可能产生裂缝的混凝土便成为大体积混凝土。从我们所给出的定义来看,这些大体积的混凝土可以用于建筑之中的很多部位,就比如大体积混凝土不仅可以用于厚底板,而且还可以用于建设厚壁、大柱、宽梁、厚板等,这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以及社会之上已经基本形成了共识。而且,在具体实施中,不同的施工条件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所以希望通过施工规范相应的条款作为指导,使施工人员基本达到对不同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不同的温度控制方法和标准统一化的目的。
1.3配合比设计考虑因素
近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混凝土已经加入了粉煤灰和矿渣粉,双掺工艺的产生,大大降低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的内部温升。因此,采用双掺技术减少大体积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是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最有效途径,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减水剂同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有外加剂的选择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和耐久性也起着关键作用。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
2.1裂缝控制基本方法
在我们的工作中,根据施工经验及专业技术的积累,一些专业的施工单位逐渐的开发聚羧酸这种高效减水剂,他可以有效的控制裂缝的产生,而且还能有效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我们在未来的施工之中能够更加显著的去降低混凝土收缩率,我们一定要去采用这项新技术,笔者相信在未来,这项技术一定能够成为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的主要措施。因为这种控制裂缝的技术措施的出现,为我国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法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而且这个方向已成为工程实践中裂缝控制的有效技术途径。
2.2减少收缩是否要加微膨胀剂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之中都没有采用添加微膨胀剂的解决方案。只有一小部分项目是添加微膨胀剂的解决方案的。而且我们还从这些大部分没有采用添加微膨胀剂的工程之中可以看到一些事实,那些事实就是即便无微膨胀剂的大型混凝土工程,这些工程的建设也不比微膨胀剂的大型混凝土工程做得差,而且我们可以看得到裂缝控制效果良好,这就可以充分的去证明即便是我们不添加微膨胀剂,也可以达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目的,而且我国一些大体积、控制难度大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也未采用微膨胀法。例如,我国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建筑的中心基础平台一般的厚度4.5m,长度100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18900到28900m3不等。还有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城市建筑中心大厦基础盖厚6m,长121m,混凝土强度等级C20,而且都采用一次浇筑法,虽然在这些建筑国内外建筑工程之中都不是很出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即便没有添加微膨胀剂,这些建筑也可以达到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的目的。在这些极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中,裂缝控制不是基于添加微膨胀剂的方法,这充分说明了超大体积混凝土不添加微膨胀剂就不能解决裂缝控制问题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且我们通过混凝土工程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我们可以采用新一代聚羧酸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在相同强度等级下比雾化掺合料配制,以提高混凝土的收缩率。该方案可满足我国低收缩混凝土材料的要求。该技术的施工操作相对简单,是解决基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问题的方向,也适用于基础以外的其他大体积混凝土结构。
2.3裂缝控制温控信息化施工
而上文中我们所给的施工规范,系统地总结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对测温点的设置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主要是控制相应点的温差,并采用测温法得到相应测点的温度,在混凝土罩面养护开始之前,为了避免混凝土浇注后暴露表面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在初凝和最终凝固前进行表面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表面收缩裂缝更可能发生,因此应根据常规要求适当增加表面涂覆次数。从大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情况来看,暴露面上的收缩裂缝仍较为常见。虽然这些表面收缩裂缝不会影响工程质量,但也应该要采取措施去进行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罩面养护或模具保温养护后期,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升较高,混凝土强度发展较快。在正常情况下,经过7天养护后,混凝土可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70%-80%。甚至更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大大提高,抗裂能力大大增强。传统观点认为,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的前提下,此时可以适当地缓和混凝土25°C的温差,但由于缺乏作为温差缓和依据的系统数据,所以我们在施工之后还要对其进行观察。而在施工规范之中,25°C养护后期温差控制值未随龄期的发展而相应增加,这也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温差控制限值的依据。当然。由于以往温差控制不当,许多工程在混凝土浇注机表面产生过大的塑性收缩裂缝。虽然表层塑性收缩裂缝是无害的,但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
3.结语:上文就是笔者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解决裂缝问题的一些思考。至于如何的应用这些措施,除了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外,还是需要一些相关的技术人员的技术配合的。总之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在短时间能够解决得问题,他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也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桥墩施工中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J].余江.交通世界.2018(29)
[2]港口工程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防控制方法[J].叶光明,李英杰.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3)
论文作者:罗文笔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温差论文; 定义论文; 膨胀剂论文; 笔者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