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师的职责,是教育的根本,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学生的引路人,必须以优良师德为立身之本,将教育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传承下去,不忘初心,培养一批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 立德树人 师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教育之本,德育为新。习总书记告诉我们:“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每一个环秀中的老师也是这样践行的。
一、时代召唤立德树人
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其中农村教育需要明显加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深刻地阐明了不要忘记最初时候人的本心,即“人之初,性本善”与生俱来的那一颗善良之心。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试问有多少人能始终守住初心呢?可见,德育无小事,人人当重视。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如何引导青少年从小培养道德的定义,让青少年更有信仰,更有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初中生正值青少年的关键时期,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都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在为人处世方面,迫切需要指示和引导。学校是教书的地方,更是育人的地方,我们应该教导学生“先成人,后成才”。把立德树人作为己任,使其春风化雨,浸润学生们的心田,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涵育作用。
二、大力加强师德建设
立德,师者首先必立师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学既不高身更不正,成了道德的缺席者。“师有百行,以德为首。”师德就是教师的生命,知识或可言传,德行必须身教。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功的关键。我们广大教师应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有效工作赢得广大学生和全社会的尊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努力推进做人教育
环秀中学全人教育德育实践内容主要是做人教育,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健全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征,有所侧重地给予不同的教育。初一侧重于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感悟生命的成长;初二侧重于理想信念、生死尊严、感恩良心、责任感的培养等,体验生命的价值;初三侧重于信仰与人生、面对高考、社会关怀等教育,追求生命的价值。我一直强调“先成人,后成才”,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十多年来,我校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会做人”。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熟背《三字经》、《弟子规》,并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等活动。这些经典蕴含着朴素深刻的哲理,对于指导人生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些活动对青少年学会做人提出具体要求,作出具体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以树人为导向,注重教学育人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作为一名班主任、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应该高度重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政治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应该做到“教人求真”,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传授学生“人生之道”,以身作则,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五、立德树人教育任重道远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把立德树人转化为内心信念,把崇尚道德凝聚成强大动力,推动学生们道德品行不断提升。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光荣使命,引导学生踏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然而,知识可以言传,德行需要身教,正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务必要严于律己、学识广博、德行高尚、敬业奉献。
总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坚持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也是全社会应有的自觉和共识。
参考文献
[1]王淑云 试论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J].学周刊,2016,(33)。
[2]程鹏君 班主任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5,(09)。
[3]王向东 解决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J].学周刊,2016,(03)。
论文作者:夏英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4月总第1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立德论文; 学生论文; 初心论文; 德育论文; 师德论文; 教师论文; 青少年论文; 《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4月总第16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