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沧州 061113)
摘要:励磁系统的电子跨接器采用并联接入方式,在灭磁开关进行分闸灭磁之前由跨接器回路将线性灭磁电阻接入,有效释放发电机转子回路磁场能量,延时两秒灭磁开关跳开,但在机组正常起励或者机组正常运行时跨接器如果发生误导通,那么由于灭磁电阻采用线性电阻,励磁电流将大部分流经跨接器回路,将导致发电机转子失磁或者励磁整流柜不断加大电流输出,最终跨接器回路甚至励磁整流柜烧毁,针对电子跨接器电源回路串联接入灭磁开关辅助接点,解决灭磁开关在接通时电子跨接器电源断开,而在灭磁开关断开时电子跨接器电源带电接入的问题。
关键词:励磁系统;电子跨接器;灭磁开关;继电器;灭磁电阻
目前,发电机机组容量越来越大,励磁系统也变得越来越为重要,而作为励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灭磁系统也成为整个励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灭磁回路的电子跨接器采用一般并联接入方式,在灭磁开关进行分闸灭磁之前由跨接器回路将线性灭磁电阻接入,有效释放发电机转子回路磁场能量,延时跳开灭磁开关,但在机组正常起励或者机组正常运行时跨接器如果发生误导通,那么由于灭磁电阻采用线性电阻,励磁电流将大部分流经跨接器回路,将导致发电机转子失磁或者励磁整流柜不断加大电流输出,最终跨接器回路甚至励磁整流柜烧毁,本文将针对该项问题展开探讨研究。
1.励磁系统电子跨接器回路概述
为了保证发电机转子的安全,发电机灭磁系统其跨接器回路由电子跨接器与机械跨接器两部分组成,而灭磁电阻采用ZX22型线性灭磁电阻。
励磁系统的电子跨接器与机械跨接器采用并联接入方式,在灭磁开关进行分闸灭磁之前由跨接器回路将线性灭磁电阻接入,有效释放发电机转子回路磁场能量,延时两秒灭磁开关跳开,其中跨接器回路就并联接在发电机转子两端,如下图1所示:
从图2中可见机组励磁电压在迅速上涨到963.1V后励磁电流并未上涨至额定电流并超过额定电流,再结合事故发生时灭磁电阻的发热情况初步可以判断机组在起励过程中用来释放转子磁场能量的跨接器瞬间发生导通从而将励磁电流进行了分流,导致实际加在转子回路上用来产生磁场的励磁电流大打折扣,于是励磁系统便不断加大励磁电压来使发电机机端电压达到设定值,而跨接器灭磁电阻采用的是线性电阻,遇到大电流必将发热,这就产生了大量热量并伴随烟雾产生。
3.电子跨接器回路组成及改进方法
3.1 励磁系统灭磁回路构成
整个励磁系统事故灭磁回路的构造,如下图3,4所示,原设计中励磁系统接收到发变组保护装置跳灭磁开关的事故灭磁指令后,将利用灭磁开关跳闸回路中的ZJ1,ZJ6,ZJ8继电器的辅助常开接点去启动电子跨接器发出触发脉冲使电子跨接器导通,从而使磁场能量迅速消耗在在灭磁电阻上:
3.3改造技术优点和积极效果
跨接器回路作为发电机励磁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励磁系统的跨接器回路进行的技术革新是在以上诸多问题的基础之上对整个电子跨接器回路进行研究并论证后进行的有效改进,它有效避免了励磁系统在跨接器回路方面的同类事故,其回路的改进与改进方法在相同领域准确及时的站在了队伍的前面,为发电机组的保驾护航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经过对励磁系统整个灭磁回路的技术革新,进行了相关的传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且利用发电机起停机机会对以上改进进行了实际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灭磁开关能够可靠分合闸,电子跨接器也能够可靠准确的动作,机组起励及灭磁均正常,励磁系统运行良好,这种技术对以后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整个发电机组的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综述
综上所述,经过以上对励磁系统灭磁回路的改进,进行了相关的传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并且充分利用机组起停机机会对以上改进进行了实际验证,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灭磁开关能够可靠分合闸,电子跨接器也能够可靠准确的动作,机组起励及灭磁均正常,励磁系统运行良好,相信这点改进可以对以后励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整个发电机组的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美玲 《励磁系统跨接器》2011(33)《中国科技博览》
作者简介:
曲晓晖,男,1983年03月04日,2005年7月毕业于沈阳工程学院,2012年3月获得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士学位,工程师,现于神华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维护部电气二次专业担任主任助理职务,从事电气二次专业相关工作。
张红超,男,1981年,2004年7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师,现于神华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维护部电气二次专业担任主任工程师职务,从事电气二次专业相关工作。
论文作者:曲晓晖,张红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回路论文; 励磁论文; 系统论文; 磁电论文; 发电机论文; 机组论文; 转子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