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改革开放之风由吹起之日至今,中国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并逐渐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制造强国,作为制造强国我国的数控技术发展也逐渐成熟,数控技术是实现国内制造自动一体化,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方法。所以注重技术型的中职院校更加需要将培养专业性的数控专业人才作为其发展目标之一。
关键词:数控专业 人才培养 初探
近十年来,国内制造型企业为了提高产品制造能力和竞争力,大量地购进了数控设备,因此需要大量数控编程、操作与工艺人员,很多中职学校为了适应企业用人的要求,纷纷开设了数控专业,但是从我们在企业实际的调研和企业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数控专业的毕业生与企业的用人要求还有一些距离,有些数控专业的毕业生不能够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所以,数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中职院校的意义重大,笔者通过这些年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与同行商榷。
一、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1.不定时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强化教师内部的交流。要想提高自身能力,内部的交流和学习就必不可少。内部交流可以通过校本培训、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方式提高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也可以通过与其他职校的老师进行交流,让教师在交流与沟通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可定期组织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来学校进行定期讲座,使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水平,提升业务水平。
2.组织教师走进企业。培养出在企业能做事、做好事的技术人才,必定要对企业有一定的了解。衔接好制造企业和学校间的关系链,组织教师到实地企业中轮岗体验。让教师在实地的操作中获取现场管理经验,增强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让教师在给学生教学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经验中,使培养的学生更接近企业的要求。
二、教学组织的实施
如果说组织好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是一个好的开头,那么教学组织的实施就是核心,一个好的教学组织可以让培养好的学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的教学组织主要是合理的课程设计,是指中职院校注重以切合企业实际需要、可行性、适用性等原则开展教学指导思想,要求课程的设计中包含基础数控专业知识理论以及技能培训的两者相结合。根据数控专业课程进行精简,简述冗杂繁琐的细枝末节,针对交叉内容进行梳理,删除不必要的章节。同时课程设计时还要适当增加培养专业人才有关课程,以新型的筛选型课程内容设计,让中职院校的学生获取重点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有限学时内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
1.文化素质课。加强教学课程的实用性内容和多元化教学手段,通过开展趣味性竞赛、情景演练等课程活动,紧密结合数控知识和专业性、实用性的知识相结合,提升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效果。
2.专业基础课。针对《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车工》以及《铣工》等的基础数控课程,针对不同的应用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教学,增强中职学生数控专业的应用综合能力。
3.专业核心课。而作为数控核心的专业课程则要将核心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操作岗位,培养学生的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数控铣床等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4.拓展课。除了注重对数控核心专业的重点教学和培养外,还不能忽略《电火花加工》、《车间管理》以及《工业产品设计》等拓展课,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保证。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建议
1.开展学生品德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思想品德进行记录、评估,作为学生档案的资料内容之一。
2.以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作为学生档案的基础资料。
3.对数控专业的竞技比赛成绩、作业成绩、团体活动成绩进行评估,以促进学生参加多元化的竞赛、团体活动、训练等,改革数控专业教学评估。
4.实行多证认定机制,促进社会、行业职业资格的认定。
5.衔接好学校和企业间合作关系,实行工学一体,利用工学见习,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开展评估。
6.启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校企双方对见习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两者的综合评估。
四、校企合作的开展
紧密联系校企间的关系,做到产学一体,让学生到企业中见习、轮岗,体验真正的数控技术操作。丰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经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努力打造自己的制造企业和实习车间,有自己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工学结合,学校推出了“把企业搬进学校,使课堂走入车间”的全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校中厂”为依托,将生产内容融入教学当中,并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交替的生产性实习。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基础掌握数控知识上开展实际的数控操作,可以充分调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还可以帮助贫困学生得到一定的学费缓解,大大减轻了贫困家庭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潘冬《对高职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2]刘丹 《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
[3]崔荣芳《浅论高校素质教育的系统性》。
论文作者:刘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6
标签:数控论文; 学生论文; 专业论文; 企业论文; 中职论文; 组织论文; 教师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