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在华扩张涉嫌“零售倾销”_零售业论文

外资在华扩张涉嫌“零售倾销”_零售业论文

外资在华扩张涉嫌“零售业倾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在华论文,外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外资零售大鳄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全方位地涌入我国,已经对我传统零售业形成了渗透和吞并之势。于是有人惊呼,外资零售企业实行的是一整套带有倾销色彩的市场抢占战略,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10年前谁也没有想到,我国的连锁经营会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最近举行的一次连锁经营研讨会上,发出这样的感叹。其实,更让人感叹和震惊的是外资连锁巨头会以如此快的速度在中国扩张。

据悉,沃尔玛计划今年在我国开店数量要达到44家,3年内达到100家;在我国已开设了36家大卖场的家乐福计划今年在华新开10至15家超市,2004年达到70家店的规模;德国的麦德龙今后3至5年内要在华新开30至40家商场;此外,普尔斯玛特、易初莲花、欧尚等外资零售巨头,也一样开始实施全面进军战略。

与此同时,由于价格竞争的加剧,我国本土大型百货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益下滑。据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介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型百货零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百货单体店的统计显示,2002年商品销售利润率分别为0.97%(2001年为1.34%)、1.02%(2001年为1.2%)、2.4%(2001年为2.8%)。

据此,流通业界一些人士向媒体反映,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在华扩张的速度之快令人震惊,特别是它们有一整套带有倾销色彩的市场抢占战略,使本土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外资“零售业倾销”三大策略

外资大鳄能在中国消费需求相对不旺的情况下“所向披靡”,关键在于他们的”零售业倾销”策略。“从某种角度说,外资大鳄是在进行‘零售业倾销’。它们国际水准的零售、先进管理方式、优势产品和资本、新型业态,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全方位涌入我国,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对我国传统零售业形成渗透和吞并之势。”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于淑华这样告诉记者。

“据了解,目前中国确实还没有针对零售业倾销的判定标准。通常来讲,零售业倾销指的是在外资企业进入后,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本土行业性破产、退出市场,并导致员工失业等一系列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贸室主任梁燕芬认为,当然,外资零售业的迅速扩张是否会对弱小企业造成压力和打击排斥,还应由专门的政府部门进行细致的研究与权衡。

那么,外资大鳄的“零售业倾销”策略是如何实施的呢?有关专家和企业界人士揭示了外资“零售业倾销”的三大策略:首先是依靠“零成本”扩张,用中国人的钱抢占中国的市场。外资商业企业一年能在我国连开十几家大卖场,要投资数亿元,国内还很少有这样实力雄厚的企业。外资零售巨头果真是靠“财大气粗”吗?专门对此做过研究的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雄说:“外资巨头的经营技巧十分高明,他们是用中国的资源抢占中国的市场,实现无成本扩张。”一些外资企业通常在开第一家店时投资是到位的,而在开第二家、第三家之后,就不用自己掏腰包了,而靠拖欠货款,向中国供货商收取名目繁多的进场费、赞助费就可以连续地“零成本”开店。

其次,以亏损战略挤垮竞争对手。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咸郎平认为,国外零售商凭借强大的全球采购体系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网,借助规模优势,最大程度降低成本,不动声色地实行低价倾销策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龙军生发现了外资零售巨头在海外市场的倾销秘密,它们以本土成熟市场的盈利,来弥补新兴市场的亏损,凭此支撑其快速扩张。如沃尔玛美国本土公司销售额的比重为77.38%,净利润比重却高达88.58%,国外公司销售额的比重为16.29%,净利润比重仅为11.42%,这表明,沃尔玛是以本土企业77.38%的销售额创造了88.58%的净利润,本土市场明显对海外市场有补贴。麦德龙、家乐福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最后是提前进入,违规开店。有人说,外资企业是跑步进入我国市场的,甚至不惜以各种变通手段,违规提前进入。实际上,外资商业企业无论是股权设置,还是开店区域。远远走在了我国承诺的入世时间表之前,这已是业界的公开秘密。

一些业内人士反映,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上述经营行为,显然有不公平的竞争色彩,已明显对我国本土企业造成冲击,是一种“零售业倾销”行为。有关人士建议,当前必须重视中外商业企业的公平竞争问题,以规范商业市场。

“零售业倾销”危害严重

几年前,当一些外资零售巨头在沿海一些城市安营扎寨,面对汹涌而至的客流,一些人惊呼“狼”来了,而后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学习与改革,初步巩固了自己的阵地时,一些人又对“狼羊共舞”津津乐道。实际这两种判断都为时过早。事实上.随着外资“零售业倾销”策略在我国的逐步实施,已经出现一些危及我国经济安全的不利倾向。

“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冲击本土行业,使我国商业资源大量流失。”孙雄说,中国一、二级核心商业资源都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外资进入最多的地区。外资企业以不公平、不对等的手段急剧扩张,加快了我国商业资源的流失。据介绍,许多城市把最好的商业地段低价拱手“送”给外商。一些城市缺乏商业规划,结果城市规划被外资投资牵着走。一些内资商业企业经营效益下降,被迫向农村退守,重新打起“游击战”。

由于布局缺乏调控,大商场“门对门”竞争,相隔数百内米就允许开另一个大卖场,造成恶性竞争。广州市天河北附近,就有百佳、万佳、好又多等好几家超市,这些超市去年底甚至出现了8角钱一只鸡、5分钱一斤菜的怪现象。在竞争初期老百姓是得到了低价的实惠,一旦外资企业完成对中国分销领域的垄断,这种实惠就很难持续下去了。

“零售业倾销”必定会削弱我国工业经济竞争力,威胁经济安全。一些人士认为,外资零售巨头通过在华采购带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大卖场中销售的90%以上也是中国本土产品,因此会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但有关经济学家认为,如果认真研究一下零售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史就会发现,不是这么简单。垄断市场的分销商为攫取大头利润,会千方百计阻挠你打造自身品牌。必须看到,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能掌握工业命脉。

有关专家认为,一个分销领域被外国公司控制的国家,很难再有民族工业的品牌产品。如果我国的分销渠道全被外资以优势掌控,那么我国的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的加工车间,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利润,严重削弱自身经济竞争力。有这样一个例子,国外商场里卖的一种可发声地球仪品牌产品,零售价是88美元,美国销售商通过香港和广东的外贸公司,以每件15美元委托内地的企业加工,生产成本只有12美元,内地加工企业每件只赚了3美元,其余80多美元的利润,都被各级经销商拿走了。

如何应对“零售业倾销”

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呼吁,入世后3年的过渡期是我国经过15年艰苦谈判才争取到的留给国内企业的缓冲期,理应格外珍惜;“零售业倾销”对本土行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不可低估,必须制定相应对策,抓住入世保护期的战略机遇期来发展自己。

“我想我们首先要发挥‘地头蛇’的优势,通过切合实际的市场调查,整合经营资源求发展。”谈到应对外资“零售业倾销”的对策时,于淑华告诉记者,本土零售企业非常了解当地的需求,再加上采购等方面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一定要合理整合这些“家门口的资源”。

要创新市场调控手段,遏制恶性竞争。有人指出,在反倾销方面,中国的行业协会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协会出面比政府出面的效果要好。例如新店的开设、地点的选择,可以由协会组织听证会来论证决定。入世后,我国的商会应与国际接轨,由行业协会按行规促进其自律,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要制定相应法规和技术手段,提高外资商业企业进入的门槛,投资额一定要真正到位,不能允许用中国供货商的钱来零成本开店。

据悉,上海对外资商业企业开放较早,至今已有80多家外资商业企业,营业面积140多万平方米。为防止竞争失序,上海内环线以内控制新店的设立,对在内外环之间、面积在9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卖场则实行听证会制度,由市连锁协会组织申请方、同业者、地方政府、专家和居民代表、市商业主管部门组成小组,进行评议并投票表决。今年已对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开了三次听证会。沃尔玛要开的3家店中,有一个计划设在浦东,因这里已有一处卖场,居民区也不大,沃尔玛接受建议,放弃了这个计划。

“‘地头蛇’之间加快产业整合是壮大本土企业的关键。”于淑华认为,如果在两三年内本土商业企业不组建有竞争力的大型集团,肯定会被外资全部吃掉。于淑华介绍说,一些地方正在着手加快本地商业资产的整合。在北京,西单商场集团与友谊集团、王府井百货和东安集团、燕莎集团与北京饮食零售集团分别进行了联合重组;在上海,四家商业、流通企业跨行业、跨部门联合重组迈出了第一步。另外,中央采购也被本土企业所运用。2002年9月,来自上海、成都、武汉等地的九大家电零售巨头宣布结盟,今年集体采购家电将达150亿至16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认为,目前零售业竞争最为激烈的是大卖场的高端市场,外资拥有绝对优势。中国零售企业正被迫在中低端市场扩张,尽快找到适合中国企业的经营成长模式十分重要。建立适应社区特点的便利店、折扣店,选择部分经济发达的郊区村镇,率先发展综合超市等适合农村消费的新型零售企业等都是值得借鉴的模式。

“倾销只是针对一个商品而言,一个超市有成千上万个商品,那怎么会是倾销呢?我觉得‘零售业倾销’的提法有点保护主义色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林桂军教授向记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这是本土零售企业的‘合谋’,是‘市场垄断’。更何况国内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标准对其进行界定啊。”“不管外资大鳄是不是‘零售业倾销’,本土零售企业抓紧发展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林桂军最后说。

标签:;  

外资在华扩张涉嫌“零售倾销”_零售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