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冲突: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深层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质论文,青少年论文,利益冲突论文,原因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回日期:2015-08-31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15)05-0013-05 2014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文件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这为我国当前青少年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此之前,国家相关部门也陆续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有关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如《劳卫制》、《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体育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然而,近几十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已成为我国青少年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短板。以上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体质现状的改观,但青少年体质下滑的趋势仍没有扭转,即政策法规“基本没有收到多大成效”。这一困境如何解释?问题的根源在何处?国内学者针对这一严峻问题,纷纷提出了一系列“应该怎样”的解决措施,可问题依旧没有根除。这是因为“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是按照‘应该怎样’去发展,而是按照‘可能怎样’去发展的。这种‘可能怎样’的真谛,就是人性所制约和主导的、不同个人之间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斗争与协调。”[2]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长期存在,而且又没有得到有效协调时,必然导致事物的继续恶化。国内青少年体质健康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回顾国内有关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各种致因,尝试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以此作为破解这一困境的逻辑起点。 1 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归因回顾 通过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万方等数据库搜集相关研究文献640余篇(1964年-2014年)。整理分析发现,这些研究基本遵循固定的思维模式:首先,通过不同的形式描述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现状,然后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对策。笔者针对问题归因这一环节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2 利益冲突: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一个深层原因 上文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但这些致因之间的逻辑关系、层次关系存在断裂或混乱。因此,笔者尝试厘清或重构致因之间的逻辑关系,探寻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深层原因。重构致因的逻辑关系首先应该明晰青少年个人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文明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人是‘社会的生物’,离开社会不可能有纯粹的人的存在,脱离社会文明的大道也绝不会有任何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其智力和体力不断获得自由的全面解放的过程,而这种发展过程又只有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才能实现,只有社会文明才能为个人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客观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3]人虽然是“社会的生物”,但也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如水、氧气和光。体质作为青少年个人发展的重要方面,它也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首先,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影响家族基因遗传来影响青少年体质发展;其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少年出生前和出生后的体质发展。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和不良的社会环境是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主因。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呢?从社会发展史来看,人类是该问题的始作俑者,是人性所引发的后果。“人性的本质是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对立统一,‘个体性’居于主导地位,是人性的最根本基础。人性的一切内容,归根结底体现的都是人的‘自我’需求,就像生物个体一样,由于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独立个体,故趋利避害、牟取自身利益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人是自私的。”[4]“这种自私表现就是人性所制约和主导的、不同个人之间和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2]因此,我国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的根源就是青少年、学校、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家长、国家等利益主体内部以及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 2.1 国家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5]。然而,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却屡屡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堆积GDP,“以至于出现了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的现象。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特别是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光污染等。”[6]青少年父母以及青少年个人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体质能不受到影响吗?下一代青少年体质又能好吗?“根据2011-2012年中国人群环境暴露行为模式调查与研究,我国居民暴露于现代和传统双重的环境健康风险压力之中。有1亿多居民住宅周边1公里范围内有石化、炼焦、火力发电等重点排污企业;有1.4亿居民住宅周边50米范围内有交通干道;至2013年底,仅农村就有1.1亿居民存在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在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事件方面,‘十一五’以来发生的Ⅲ级及以上环境事件中,25%存在健康损害风险。”[7] 2.2 国家竞技体育发展与群众体育发展、学校体育的利益冲突 建国初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国家形象和世界影响力亟待提升、展示。竞技体育由此成为我国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国家形象和世界影响力的展示平台和提升工具之一,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凸显。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竞技体育走的是“举国体制”的发展模式。该发展模式举全国之力,着力发展竞技体育,在短期内使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体坛中占得一席之地,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直至今天,扮演着国家政治工具的“举国体制”下的我国竞技体育仍将继续发展。然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在竞技体育的影响下,无法获得应有的资源,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徘徊不前,国民体质健康难以保障。 2.3 国家(整体)与学校(局部)的利益冲突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8]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道德的提升以及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和创造力及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展。[9]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10]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而现实中,学校的教育理念、做法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相左,他们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忽视青少年身体发展,所追求的是基于应试教育的升学率。学校的升学率高了,学校领导、教师就有了直观的“功绩”,各种利益随之而来:学校领导、教师的晋升以及相应待遇的提高;学生生源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各种办学资源的优化与充实……建立在这一利益诉求之上的学校利益集团却牺牲了国家发展的整体利益:相关报道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严重威胁着国家国防安全。[12] 2.4 学校领导、家长、文化课教师与体育教师的利益冲突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主要利益代表,为了谋取自身的利益,必然以应试教育、考试为中心,以学生升学率和就业率为工作目标,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如此境况中的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空间受阻:工作不被重视、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机会少、待遇差、工作累,体育教师自身利益因此难以实现。自身利益在学校内得不到满足,体育教师自然频频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或将利益诉求转向其他领域,如校外的各种兼职。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担负着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而处于边缘化的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让体育教师难以开展工作,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如履薄冰”,其中的一个压力源就来自学生家长。如前文所述,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专注于文化课学习和考试相关的事务,而不希望他们过多地参加诸如体育锻炼的课外活动,更害怕自己的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受到伤害。因参与体育活动而导致学生文化课成绩下降,或出现体育伤害事故,涉事的体育教师必将成为学生家长们的“众矢之的”。 文化课教师的利益实现途径与学校领导的利益实现途径基本一致:集中抓学生文化课学习、以考试为中心,以学生升学率和就业率为工作目标。学校办学资源过多地偏向于文化课教师:给予丰厚的经济报酬、舒适的办公场所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优先评职称、晋升职务和使用各种教学场所和仪器。而体育教师则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在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处于劣势。 总之,体育教师以上种种的不利形势,迫使他们不能也不愿意担当起本职工作,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由此受阻。 2.5 学校、家长与青少年的利益冲突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首先最基础的应该是人的身体发展,即体力发展[2]。我国教育管理者继承了这一思想,制定了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可现实中,学校利益集团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短期利益,往往牺牲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致使青少年体质健康得不到保障。 青少年时常扮演着家长实现其利益的工具[13]。青少年较低的认知水平和自立能力,很多时候不得不听从家长的安排。首先,家长严格管教孩子专注于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程学习、考试、各种升学素质加分项目。这样孩子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活动上。其次,随着家庭结构的变迁,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家庭,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溺爱孩子,部分家长极力反对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即使同意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也是要求孩子选择“轻松”、“安全”的体育项目。第三,部分家长同意孩子参加竞技体育的功利性太强,常常忽视了孩子身体正常发育规律和运动成才规律,导致孩子无法弥补的身体伤害。 2.6 体育教师与青少年的利益冲突 青少年身体发展是其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是体育教师的神圣职责。广大体育教师从思想上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真正去践行,因为这样有损体育教师的利益。首先,真正意义上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手段——体育,伴随着较高的安全事故风险,在此风险压力下,几乎毫无保障的体育教师只能让青少年学生“轻松”、“快乐”、“自主”地参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竞赛,增强青少年体质无从谈起。其次,学校体育工作的边缘化,导致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同工不同酬的报酬机制侵害了体育教师的利益,体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因此受到影响。第三,体育教师评职称,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师评职称,往往看中的不是普通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指导、体育训练与竞赛等评价指标,而是片面强调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成果指标:发表论文、编写教材、撰写专著、科研项目参与、专利发明等,体育教师本职工作成为鸡肋。 2.7 市场主体与青少年的利益冲突 青少年营养不良问题一直存在,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市场主体与青少年身体发展出现了利益冲突。学校餐厅(大部分学校将餐厅承包给了市场主体)、学校家庭附近的餐馆、商店、流动摊贩等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他们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经营模式很少从青少年身体营养健康出发,食品供应存在营养不良或高脂肪、高糖、高盐问题,即供应变质的食材、过期的食品、单一的饭菜品种和不健康食品(油炸烧烤食品、碳酸饮料、罐头食品、劣质假冒食品等)。《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2010)》显示:“40%的食堂不提供早餐,一半的食堂中餐和晚餐只提供主食,一半的食堂每天提供新鲜蔬菜不足3种,27%的食堂不提供肉类,60%的食堂不提供蛋类,85%的食堂不提供奶类。”[14] 2.8 青少年个人内部利益冲突 个体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自身内部也有不同的利益诉求,而且个体的利益诉求会随着时间、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内部各种利益之间存在冲突。青少年群体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理应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全面发展自我,可实际上,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将某一方面的利益实现建立在其他利益牺牲的基础上,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如为了升学考试,而牺牲身体体质健康;为了娱乐休闲,沉迷电视电影、网游,而放弃体育健身活动;为了美味,嗜好于各种不健康食品,为了美观,过度挑食、节食,牺牲了身体营养。 3 利益整合:化解利益冲突,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的一个基本途径 “利益整合”指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在保证各群体利益的基础上,使各个部分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15]“利益整合”是在承认部分利益有差别的前提条件下,协调相互之间由于差别而产生的矛盾,对它们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一个利益整体,它实际上是一个处理部分利益之间矛盾和构建部分利益与利益共同体之间关系的过程。[16] 如前文所述,国家、学校、文化课教师、体育教师、青少年家长、青少年等利益主体都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为了实现自身的其他利益,而不顾青少年体质健康,导致了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因此,为了遏制我国青少体质逐年下滑的趋势,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必须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进行整合,化解利益冲突,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促使各利益主体将青少年体质健康利益摆在应有的位置。 首先,对我国自然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利益整合。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党的基本路线,强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这意味着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长期不能动摇,不能因噎废食。那么,如何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呢?中央政府要转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地方干部政绩考核评定的关键指标除了经济的增长率,还应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国家通过政策、法规引导市场主体节能减排;加快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从根源上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 其次,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群众体育发展、学校体育发展的利益整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逐渐弱化,国民对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群众体育发展、学校体育发展呼声高涨。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指出,应坚持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因此,在举全国之力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应相应地发展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青少年的健身利益。而只有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发展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基础——体育后备人才才能得到夯实。 第三,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学校、教师、家长、青少年等利益群体的利益整合。国家调整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方案、学校领导工作绩效考核方案和青少年个人评价方案,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学校领导、青少年个人发展的评价指标,使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学校、教师、家长、青少年为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形成利益共同体。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各项事业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17],这要求在全面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和背景的基础之上,更加重注深层次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和背景。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青少年体育工作,特别是青少年体质的促进工作任重道远。本文探讨了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深层原因,并提出了若干对策,这为我国青少年体质促进工作,以及我国体育事业改革中的利益关系协调做了理论探讨。利益冲突:我国青少年体质衰退的深层原因_利益冲突论文
利益冲突:我国青少年体质衰退的深层原因_利益冲突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