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关于信息化教学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的发展。”这是一个学生比较陌生的问题:我国正在实现工业化,怎样要大力发展信息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怎样?怎样发挥后发优势?有的同学问,为什么信息产业要成为上海新的“第一支柱产业”?怎样理解和说清楚这些问题呢?

1.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指加快信息高科技发展及其产业化,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水平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前进的进程。它以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主要标志。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

2.为什么我国要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首先,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今世界出现两大趋势。第一个大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个大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人类社会正在逐渐由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在许多发达国家中,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量。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不仅仅是一次技术革命,它已开始演变为一次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推动着工业化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并引发体制上的变革,改变着现实的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1998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1999年,全球信息产业的交易总额达到1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00%。作为信息化基础的因特网正在全球迅速发展。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用户已达2.6亿,预计到2005年,用户总量将超过10亿。作为信息经济的核心——电子商务正在蓬勃兴起。据初步统计,1999年全球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到2400多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据有关机构分析,1998年发达国家31%的生产经营活动部分或全部由电子商务实现;预计到2003年,这一比重将上升到98%;预计到2005年,世界人口的1/5将融入到信息经济中。信息经济的崛起,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生产和消费。它通过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创造出更多的消费市场,反过来又通过市场快速、有效的反应,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带动了世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由于信息经济所产生的对社会经济的强大推动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使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加速向智能化、个人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全球经济中融合度最高、潜力最大、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深刻地改变着市场竞争的格局。所以,信息经济一经出现,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信息化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剂。当前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它对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及意识形态产生着越来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导致了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政府职能等各方面的重大变革,使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走向新的高度。信息化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近些年来,网络的高速发展扩大了社会对电信业的要求,世界经济增长的20%以上来自电信业的贡献。预计未来的五年内,世界电信市场的发展速度将保持在各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或更快。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正在推动世界从传统的工业化社会向现代信息化发展。

再次,信息化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现在,信息化已经真真切切地溶进我们的生活。信息网络正在成为经济和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这就使信息和知识已成为重要生产要素。1993年,我国先后实施以“金桥”、“金卡”、“金关”等“三金工程”为主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这些工程的启动带来了中国信息业的长足发展。在文化、艺术、新闻、旅游等服务部门普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提供数字音像、卫星直播电视、视频点播等服务;以电信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近年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这些早已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信息化已不可阻挡地在全社会普及开来。

还有,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我国要实现现代化,不可能沿着发达国家的路子亦步亦趋,先工业化后现代化,而是要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而当前的信息化,正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齐头并进,互为市场,缩短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次大好机遇。我国传统产业规模巨大,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网络经济和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使之上台阶、上档次、上水平,以提高整个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例如,利用信息网络来提高制造业,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企业结构进行重组和再造,使企业实现网络化生产、经营和管理。所以,江总书记说:“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3.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怎样?

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善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是在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现代化开始不久的情况下拉开信息化序幕的。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而有力地抓住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在促进工业化任务完成的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把工业化同信息化对立起来,或者埋头工业化而置信息化于不顾,或者脱离工业化现状盲目追求信息化,都是不可取的。世纪之交的工业化,如果没有信息化的配合,就不可能顺利推进。在工业化、信息化不可偏废的前提下,中央进一步明确两者的相互关系。首先,工业化和信息化应该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也就是说,传统工业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升级,同时,工业和现代化也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创造条件。其次,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江总书记指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又面临着实现信息化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战略是: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业化的水准,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4.工业化和信息化为什么要融合共进,共同发展?

首先,我国传统的工业经济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差距很大,有的就相差几十年,但就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发展来说,其差距却小得多,即使与最前沿的美国相比,也不过相差10年,有的只有几年。因此,若能抓住这次机遇,加快发展信息化和其他高科技产业,就有可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从我国现实的国情来看,我国的工业现代化尚未完成,为此正在大力调整优化工业的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改善工业的总体素质和提高工业运营的效率,以尽快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在21世纪的前10年,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阶段,而发达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路子,先实现农业和工业现代化,再实现信息化,那必然会丧失宝贵时机,使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愈来愈大。因此,要赶上发达国家,唯一可行的战略就是抓住信息化的机遇,打破常规,合理超越,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的成果装备和提升传统农业和工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总体战略上的伟大创举。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考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历史上,工业化的实现在形成一个完备的工业生产体系的同时,利用工业化的成果改造了农业生产,创造了以拖拉机为代表的农业工具,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同样,信息化的实现在建立一个创新的信息产业的基础上,正在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成果改造一些传统产业,进而形成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崭新工业和农业。所以,在我国大力推进信息化,不仅仅是发展信息产业问题,而且是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国防以及各行各业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

对我国来说,在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信息化之路在我国任重道远。因为: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相对还比较低,发展也很不平衡;我国的信息化也存在着许多障碍。如网络的普及程度还不高,一些关键技术还很落后。1999年,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但我国在高速CPU芯片、大容量存储器以及一些基础性软件的开发等技术上相当薄弱。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对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综合能力的测试,美国、日本的信息能力总指数分别为72、70,澳大利亚为66,加拿大和新加坡接近60,荷兰、英国、德国、新西兰都在50以上,法国接近50,我国则为6。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另外,我国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上还存在一些盲点,尤其在创新体制、机制和研究、开发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的支撑条件。我国微电子产业的水平还不高,目前国内的需求自给率还不到20%。软件产业没有形成规模,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通信服务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网络的运行利用效率较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所以,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虽然,我国的信息化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我国有世界上第二大规模的电信网,第三大移动电话网和最大的无线电寻呼网,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有哪些有利条件?首先,凭借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辅之以市场经济的调节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就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其次,可以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摒弃当年发达国家所采用的现在已经过时的老技术,直接利用当代最新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效率,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齐头并进。再次,我国的现实国情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就为通过信息化实现后来居上的目标创造了条件。以上海为例,上海信息产业增势迅猛,增幅已列上海各产业第一位。过去3年中,上海信息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39%,利润平均增长49%,都高于其他产业,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加紧建立各种社会信息网络,信息服务业高速增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特别是上海加快以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合一为主的信息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信息产业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仅以网民为例,近年内,上海新增网民达100万以上,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上海信息化的发展必将推进工业化的更快实现。

5.怎样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在新世纪适应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要实现这个战略要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呢?

首先,要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信息化和工业化相结合,依赖于科技进步和高素质的人才。我国要跨越数字鸿沟的突破点在技术,而基础在教育。因此,要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和教育在当代中国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投入。在现阶段,我们要追踪国际科技发展的新动向,把高科技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结合起来,瞄准世界一流水准进行信息化建设。

其次,要从体制、机制上确保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共同发展。一方面,要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完善国家的创新体系,特别是加强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开发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促使企业成为国家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另一方面,要优化资源配置,把政府推进、市场导向和对外开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积极性,并且吸引海内外的人才、技术和资金参与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同时,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要把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模式,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化水平。

第三,要从法制上为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我们要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研究制定和完善信息领域中有关创新、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通过法律的形式规范市场竞争和创新活动,规定有关行为主体的职能、权利和义务等,进而使我国的信息化和工业化具有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竞争的良好的法制平台。

6.“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的主要任务是:重点推进超大规模集成电器、新型计算机、大型系统软件、超高速网络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和数字电视等核心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支持新型元器件、计算机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的发展,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满足市场对各类信息产品的需求。

为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信息产业。以数字电视为例,高清晰度电视在下个世纪初将为世界电子信息工业提供巨大的市场机会和利润。机顶盒、传输设备、数字电视接收机等一些相关设备的研制和发展在发达国家已进入了产业化阶段,我国已开始了高清晰度电视的研制工作,并力争在“十五”期间实现数字电视商业播放。

前景相当诱人,但实现目标并不轻松。“十五”期间,必须使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努力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建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今后二三十年实现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  ;  ;  ;  ;  ;  ;  ;  ;  

信息化教学中的几个问题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