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论文_王志兵

教师的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论文_王志兵

作者单位:四川南充市安平中学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所谓革命精神就是创造性,要懂得世界上的一切都需要创造,要前进就不能坐着等待,就要去创造。而要创造就要克服困难,不能贪图好环境,好条件。历史教师要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人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实现历史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的心理意识、能力和素质。有了这种意识,学生就会不满足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求知,以求得最佳;有了这种能力和素质,学生就能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新知识。

1 编写自主提纲这个自主探索提纲,既要体现教学目标又要有血有肉、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到达知识的彼岸。自主提纲的设计要依据“疑”,因为,“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同所有问题提出一样,自主提纲的提出前提也是“疑”。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这一课时,主要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提纲,让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首先设计学习提纲:①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那其他几项发明像印刷术、火药又是怎样发明的呢?②雕版印刷术的原理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介绍,进行复述,并模拟雕版印刷的制作和印刷过程。③火药何时开始用于军事上?

想一想古代用于军事上的“火箭”与现在航天发射的火箭有何异同?④哪座桥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它的设计巧妙在哪里?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提纲,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呈现出接受史实———理解史论———掌握历史方法的梯次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氛围中,自主思索,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多历史知识的理解、把握,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创新。再就是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历史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心理追求过程中,激发起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学习动力。

2 自主学习注意的四个问题①要适度,即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做到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桃子”。②多角度,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多方面分析领会教材,选择最佳切入点,使设置的问题既新颖又富有启发性。③要有梯度,即要具有层次性、梯度性、启发性和探索性,不能是一问一答的简易交流,也不能是按部就班的程序作业,而要是有易到难,有小到大,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高度。④探究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避免产生畏惧情绪,以维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确保学生思维和知识的正向迁移;同时提出与选择问题时,要注重思维含量,问题要有思考价值。

3 听与观察相结合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争取深入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并及时给予点拨引导,直到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不断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向既定教学目标迈进。在学生自主做和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积极发言,为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发表对历史事物的见解和认识,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的发言,临机处置,发现学生发言中有好的创意,就予以赞扬,发现错误就加以启发、引导、纠正。教师还要发现学生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即发现学生发言背后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学会怎样思考历史问题、怎样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表现在学习上是一种字句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对知识需要的行为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上,我主要从以下方面来做的。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意义,使学生明白为何要学习历史、学有何用。历史的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已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在初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上,我让学生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历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我从人类个体、人类社会、哲学等方面介绍了学习历史的目的与意义。在日常教学中,我更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讲,如在学习文化知识内容时,就联系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文学作品,使学生明白,要想去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真谛,离不开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样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作品,也只有结合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个人经历才能深入地理解各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像《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都城卞京的繁荣景象,它的产生就是那个时代环境下艺术发展的结果。

5 学习与读书方法的四个问题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角,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必须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导”的作用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师要从历史教学的规律出发,及时告诉学生各种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学生要获得的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变成金子的石头。

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指导常用的读书方法。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①读目录:目录是全书缩影和提纲,是一根“链条”,抓住这根“链条”就能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②读课文:阅读教科书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在阅读课文时,一是要让学生注意课文内的历史名词和概念、历史时间,二是要学生把课文中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三是进一步指导学生编写读书题目的提纲、某个题目的提纲、整篇课文的提纲。另外还可利用教科书的天头地角、字里行间写些批注。③读地图、插图:新历史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

地图是通过简明的符号,显示历史显现发生的空间位置,有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插图包括人物画像、人物活动、历史文物、名胜古迹等,它们生动地、具体地补充和说明教科书的重点内容。读图,首先要识图,即识别地图的类别,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还要把课文和地图有机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以加强形象感。④读年表:历时年表示形成时间观念的重要工具,它的特点是系统连贯,概括全面,简洁明了,要点突出。认真阅读历史年表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田里化和系统化,有助于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上记忆历史年代,掌握历史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方法,认真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三年,我的历史期评成绩不断提高,反思觉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我会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论文作者:王志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9

标签:;  ;  ;  ;  ;  ;  ;  ;  

教师的引导,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论文_王志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