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入小学高年级后,科目稍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
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使教法学法化,使学法教法化,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在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学法改革的交汇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新知识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老师上课上什么内容,自己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还弄不懂,这样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和漫无目的的去听课,效果明显会增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书本上要新授的内容基本熟悉,大大提高了教师教学速度。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可直接以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使教师在保证课堂教学基础上,多剩余一些时间,多做一些题,增强做题的熟练程度,拓展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地挖掘教材资源,适当的拓展知识面。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合作学习已成为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也不容忽视。让学生通过预习自己去掌握一定的知识,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事事要靠别人,自己也行!这对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性格有一定的作用。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对学来来说,上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学习获得成功。专心听讲是根本原则,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作用,不一心二用。听课时,努力排除干扰,做到眼到、耳到、心到,使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知识难点的讲授上,同时还应注意听课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培养学生养成先读书后做作业的良好习惯。即在做作业之前引导学生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老师课堂讲授,把知识重新梳理一遍,这样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习。
三、课后复习及作业巩固
课内复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带领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对问题进行归类,讲解。可分为以下类型:(1)概括复习。学生每学完一个小单元或一个大单元,就组织他们对于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再概括,理出纲目,记住轮廓,列出重点,帮助他们掌握单元的主要内容。(2)分类复习。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比较,以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深度、广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3)区别复习。把学过的相似的概念、规则等,如以区别、比较,掌握知识的特征。总之,一方面,复习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重点、关键,然后提炼概况,组成一个知识系统,从而形成或发展扩大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复习,不断地对知识本身或从数学思想方法角度进行提高与精炼,是有利于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的。
四、学生“思考”的方法
“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知识,只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而不是单纯凭死记硬背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这说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 ,因此教学生学会思考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在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学会迁移类推、举一反三。如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复习了圆,能理清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复习了百分数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马上能联想出成活率、及格率、发芽率、出油率等相关知识,还能类推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要真正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注意提问艺术,要找准问题,精选问题,组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得到正确答案。
总之,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和总结,不断钻研和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论文作者:万湘玉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教法论文; 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方法论文; 学习方法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