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病人康复训练中实施目标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论文_李扬

(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北15病区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病人康复训练中实施目标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目标管理方法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康复方法与康复效果。结果: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入院时两组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人康复训练中实施目标管理方法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康复训练;目标管理;方法;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308-02

目标管理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逐步推行到其他行业管理中。脑梗死为老年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致死率及致死率高等特点,为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将目标管理用于急性脑梗死康复训练较少[1],为研究目标管理应用效果,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实施不同康复训练方法,结果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所有研究对象经颅MRI、CT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意识清楚,有一侧肢体活动存在障碍,均于发病24h内就诊治疗,入院时均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所有患者和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组。对照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38~70岁,平均(50.8±7.6)岁;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9~70岁,平均(51.2±6.8)岁;两组基线资料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随机锻炼,学习自我锻炼方式。观察组应用目标管理方法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训练制定目标管理分期,使患者明确康复的方向,具体实施内容如:(1)目标管理方法:近期目标。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放体位,根据生理解剖位置将患者肢体进行摆放,使患者肢体保持在功能位,从卧位到坐位,再从坐位到行走的过程。中期目标。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从坐位到行走,使患者学习重心转移,以可支撑物体由家属配合下完成行走,患者学会出院后可以自行完成康复训练,提前为出院后的自我康复训练做好准备工作。远期目标。通过家属辅助,患者出院后在家中自行完成独立行走,可以实现基本的日常生活,顺利回到家庭和社会活动中。(2)康复训练内容。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放良姿位,例如:平卧、患侧卧要保持肩关节外展和前屈适宜角度。指导患者被动活动要保持轻柔的动作,避免疼痛而引起患者抗拒情绪,无痛范围内开展前壁旋前旋后等动作,帮助患者患肢关节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活动。指导患者家属学习被动活动患者肢体方法,按照患者病情调节关节活动度,不适时要及时停止。指导患者床上训练方法,例如:翻身、抬腿及起坐等平衡训练,使患者下肢离开床时要数秒后再放下,增加抬离时间,练习双腿或单腿搭腿训练,每日坐起时间逐渐增加至30min,逐渐向患侧移位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基本步行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及时调整训练目标使训练实现最佳效果。耐心引导患者参与ADL训练,逐步过渡到患手简单动作[2]。

1.3 观察指标

根据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的情况,分为轻度依赖(75~95分)、中度依赖(50~70分)、重度依赖(25~45分)、完全依赖(0~20分)[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检验结果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入院时两组ADL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时ADL评分(x-±s,分)

 

注:入院时,两组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完全依赖对比无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轻度依赖、中度依赖、重度依赖、完全依赖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目标管理属于参与管理的形式,是患者自我管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整体性护理管理,重视患者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康复训练设立目标管理,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康复训练变成患者个人追求目标,使康复护理过程激发患者心理[4],更易实现康复目标。本次研究中将目标管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正确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从而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及早回归家庭和正常生活。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康复训练目标,使患者实现目标过程中练习自我控制,及时为患者展示康复训练的效果,从而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可见,急性脑梗死病人康复训练中实施目标管理方法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夏培,李晶,张媚,等.积极心理暗示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086-1087.

[2]徐从英,张晓玲,吴华,等.作业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847-850.

[3]邵焕庆,杨春燕.早期系统康复干预治疗对脑梗死病人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4070.

[4]刘博.护理联合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01):60-61.

论文作者:李扬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死病人康复训练中实施目标管理的方法与效果研究论文_李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