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化学教学研究论文_王梅

融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化学教学研究论文_王梅

王梅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215021)

【摘要】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首先提出了“平民教育”、“生活教育”、“民主教育”、“创造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思想,要求注重教学与实际运用的联系,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鼓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结合个人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从活用化学“教”的方法、培养化学良好“学”的习惯、提高化学“做”的能力三个方面,研究论述了融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化学教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224-02

“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认为教学应把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做”并重,倡导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开展民主教学方式研究,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师生之间的地位。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建立一种“合作、平等、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勤动手,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思考、创新,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一、目前部分初中学校在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目前很多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们还是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固化。化学课堂教学氛围缺乏活力,只是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致使初中学生学习化学课程主动性不高。

(二)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初中化学教师还是以自身为主导,没有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落到实处。在化学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三)化学实验教学浮于形式,效率不高

化学教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化学动手实践、创新探究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化学老师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为了应付考试过分强调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致使化学实验教学浮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作用。

二、融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一)活用化学“教”的方法,为“学”与“做”打好基础

1.巧妙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提倡在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化学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巧妙课堂导入的教学方法,激发出学生们在化学教学中探索的欲望,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比如在《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就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有关钢铁冶炼、空气污染、全球变暖等视频片段,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有关化学内容的情境积极思考,引起探究的兴趣,顺势导入新课讲解。

2.实施快乐教学,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虽然化学知识是枯燥的,但是我们要挖掘化学知识的趣味元素,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实施快乐教学的方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理解“干冰”这种二氧化碳的固体形态,我就用“似雪没雪花,叫冰没冰渣,无冰可制冷,细菌勿安家”这样有趣的诗句,增加课堂讲解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加深对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记忆。

3.开展探究教学,增加师生互动

探究教学、互动教学突破了传统单向授课教学的模式,是落实“教、学、做合一”思想理念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主动走入学生的中间,通过提问、开展实践活动、小组互动等形式与学生积极进行互动,启发学生探究思维,帮助学生共同探究化学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良好“学”的习惯,做好“教”与“做”的衔接

1.培养初中学生化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是初始接触化学知识,以前并没有学习化学的经验,对化学知识也比较陌生。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化学课前预习的习惯,让他们在新课开始之前,提前熟悉要学的知识。

比如,在沪教版初中化学《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们初步对空气的组成有一个认识,我就让他们在课前预习了“空气的组成”,“混合物和集成物的特点和区别”,“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以及“空气的污染与污染防治”等化学知识点。对这些将要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事先预习,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培养初中学生化学课中认真学习的习惯

化学知识抽象、生涩,指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定要仔细、认真,否则很难有效准确掌握其中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化学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认真听讲、仔细分析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手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逐字逐句的认真听老师讲解的知识内容。比如,指导学生在“探究空气的成分”内容学习中,在课堂上讲解时,就可以利用提问、创设情境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听课的注意力,让他们准确记忆和掌握组成空气的氮、氧、氦、氖、氩等气体类别,以及各种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比例。

3.培养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课后复习对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来说十分重要。培养学生化学课后复习的习惯,一是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回顾重复,加深记忆;二是进行化学题应用训练,在学生牢固记忆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应用训练,提高他们化学解题能力。

(三)提高学生化学“做”的能力,落实“教”与“学”的目标

1.培养初中学生参加化学实验的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做”的能力,要从化学实验入手,积极培养初中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让他们在实验中实际运用化学,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可以在化学实验课开始之前,让学生们帮老师动手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材料,使学生们提前熟悉这些实验用具。同时思考这些用具在实验中作用和用法,带着好奇的心理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为化学实验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例如,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课的实验教学中,在材料准备阶段,我就让学生们和我一起准备了酒精灯、酒精、棉球、铁支架、纸片、烧杯、灭火器等实验用具。并在他们动手准备过程中穿插讲解部分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使他们对实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学习中来。

2.培养初中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提高初中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做”的能力,要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通过实际实验,验证、理解和消化化学知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给与必要的演示和指导,传授给他们正确的实验方法,引导他们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与总结。

比如在《物质的溶解》实验教学中,在给学生们讲解了“物质溶解的性质”内容之后,我并没有安排他们立刻背诵、记忆有关概念和知识点,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理解和体会物质溶解的性质。让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实验用品蔗糖、硝酸钾、食用油等溶质,按照实验程序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质溶于水的不同特点,去验证“物质溶解的性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陶行知教学理论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和创新教学方法,真正把“教、学、做” 合为一体,不断提高我们初中化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冲.教学做合一 让化学课堂绽放魅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08)

[2]汤艳.践行陶行知思想 构建有吸引力的课堂——提高化学课堂吸引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化学教与学,2018(08)

[3]郑璇,廖思彬.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以“镁的提取及应用”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6(11)

[4]韩华平.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化学教学的借鉴意义[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1)

[5]曲艳杰.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05)

论文作者:王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  ;  ;  ;  ;  ;  ;  ;  

融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化学教学研究论文_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