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5
【摘 要】痹证是由于人体阴阳气血亏虚而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1],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祖国医学对痹证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仲景在秉承《内经》理论的基础上,独具匠心的对其进行更为深入而全面的阐发,笔者现仅就其病因病机作一分析探讨。
【关键词】《金匮要略》;痹证;病因病机
1 病因病机
1.1 肝脾肾是关键
痹证虽以风寒湿三气杂至为致病的外在条件,然脏腑功能低下,正气虚衰则是本病的内在因素。《素问·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2]。如内经所言,正是由于正虚不足的存在,风寒湿热邪气乘虚入侵,正邪相争,经络闭塞,气血不荣,营卫不固导致了疾病的发生。结合相关条文,不难总结,仲景在关于痹证内因的论述中,尤其注重肝脾肾,认为肝脾肾亏虚是痹病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4条:“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寸口脉沉而弱”寸脉位出现脉沉在骨边,表示病在骨,肾主骨生髓,揭示了肾亏;弱脉出现,是主筋病,肝主筋,主藏血,《灵枢·经脉》云:“肝者,筋之合也”,说明了肝虚。肝血亏虚,血不养筋,则筋脉拘急,关节发生疼痛,屈伸不利。肝肾亏虚,若又处在潮湿的环境中,则风寒湿热邪气必然乘虚而入引发痹症。所以肝肾两虚是历节病发生的根本内因。又如第6条:“太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抟,即疼痛如挚”。太阴脉候脾,弱脉表示血虚,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功能失常则气血不足,而脾主四肢,主肌肉,脾虚,卫外不固,肌肤腠理疏松,感受风邪,则脉浮。阴血不足,风邪入侵,经脉痹阻,筋骨失养,故疼痛如挚。又如第9条:“味酸则伤筋,伤筋则缓,名曰泄。骨伤则萎,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便为历节也”。过食酸咸造成肝肾损伤,精血亏虚,久则累及营卫气血不足,四肢关节肌肉筋骨得不到气血的营养,筋脉痹阻,寒湿下注,则发历节。
从以上条文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肝脾肾亏损,脏腑功能低下,造成气血亏虚,筋骨失养,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招致风寒湿热邪气乘虚侵袭流注关节,阻碍气血运行,遂致历节疼痛,形成痹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脾肝肾的亏损是痹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
1.2 湿邪乃主要外因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痹论》中即指出:“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湿土用事之月,或凝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过度,触冒风雨,寝处浸湿,痹从外入。” 《说文解字》中曰:“痹,湿病也。”由上引文中可见,古人已经意识到“痹”的产生乃伤于湿。张子和从中指出痹病与季节性紧密相关,并受到潮湿环境的影响,并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湿邪有关。湿之所以成为致痹的关键因素,是因为:湿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性缠绵,并常与风寒杂合为患,乘袭阴位。其致病或从外而袭,或自内而生。《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第12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汗出当风”之所以能形成风湿,原因在于:汗出之时,肌肤腠理毛窍开,汗出于表,肌表之间津液充斥欲外达而为汗,而此时外感风邪,风即入腠理,与肌腠之间的津液合而为湿。湿浊不得外泄,留滞于肌腠,气血不行,筋脉痹阻,久则成痹。又有第18条:“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一身尽疼痛”原因在于风湿,“值天阴雨不止”仲景更是强调了环境潮湿,湿邪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外湿是形成历节病的重要条件之一。
内湿多因素体湿盛之人,由于脾运化功能不及,水停湿聚而成。如《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第7条:“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本条论述气虚湿盛历节的病机、证候。“盛人”嗜食肥甘,外表虽看似有余,实则内已不足,形盛气衰。长期养尊处优,脾阳不振,加之饮酒助湿,脾胃乃伤,湿邪内生,气血运行滞涩故脉短小。“历节痛,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素体湿盛,加上脾阳不振,卫表不固,汗出腠理空虚,风邪乘虚入侵,风湿内外相抟,留滞于关节筋骨之间,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关节疼痛,不可屈伸,乃成痹。综上可见,无论“脾虚生湿”或“外湿困脾”都为痹证的发生准备了条件,突出了湿邪致痹。
总之,痹证的病因既有内湿、外湿侵袭,也有肝、脾、肾三脏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筋脉关节痹阻不通。
参考文献:
[1]冯兴华.痹证的概念与病机[J].首都医药,2001(09):52-53.
[2]《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林沐晗,1990年生,男,汉族,四川彭州;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仲景杂病证治规律与经方研究。
通讯作者:江泳,1976年生,女,汉族,四川乐山;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医大师郭子光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研究方向:张仲景辨治体系研究及临床运用;中医治疗情志疾病。
论文作者:林沐晗1,江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痹证论文; 气血论文; 关节论文; 腠理论文; 疼痛论文; 风寒论文; 筋脉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