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_连锁经营论文

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_连锁经营论文

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企业论文,物流配送论文,启示论文,模式论文,中国零售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连锁零售企业配送模式

在发达国家大型连锁经营企业的背后,都有一整套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这种物流配送系统,可以有多种模式,可以由连锁经营企业自己拥有,也可以由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向连锁企业提供。这些物流配送系统的存在,使得国外的连锁经营企业能迅速、灵活地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其中美国的物流配送模式主要有:

1.零售型配送中心

最具代表性的零售型配送中心是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中心由公司独资建成,自己经营自己企业的配送业务。沃尔玛把两项重要的物流技术——“交叉作业”和“电子数据交换”(EDI)应用在它的配送中心里。供货商将货物运到配送中心之后,配送中心根据每个分店的需求量对商品进行就地筛选、重新打包,运输。整个输送过程都要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这种类似网络零售商“零库存”的做法使沃尔玛每年都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的仓储费用。

目前,沃尔玛85%以上的商品都是由公司的配送中心供应的,而其竞争对手仅能达到50%的水平。与行业平均值相比,沃尔玛的销售成本降低了2%~3%。此外,沃尔玛还特别投入4亿美元的巨资,委托休斯公司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实现了全球联网,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其高效的配送系统提供保证。通过全球网络,沃尔玛总部可在1小时之内对全球4000多家分店内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以及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

2.批发型配送中心

批发型配送中心以美国加州食品配送中心为代表,它是全美第二大批发型配送中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经营以食品为主的43000多种商品,其中98%的食品是由配送中心组织进货,20%的商品是配送中心开发加工的商品。配送中心经营美国超市中所有的商品,除对国内各店铺进行配送外,还辐射到亚洲的中国,日本等国家。

配送中心采用全信息化管理。业务部通过共享的信息网络获得各连锁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商和运输部门发出订货指示单,生产商和运输部门根据货物指示单的先后急缓情况安排发货的先后顺序。配送中心将分拣后配好的货堆放发货区待装、待运。配送中心24小时运行,配送半径一般为50公里,最远的也达300公里~400公里。

3.仓储型配送中心

设在北加州萨克拉门托市的福来明公司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合理的布局和内部高效的管理:

(1)配送中心内商品存放分类是根据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采取先进先出的原则,货架上层是暂存商品,货架下层是待出库的配送商品。

(2)配送中心针对不同的商品设置了不同的储存区,例如高价药品、滋补保健类食品专门存储,以保证其安全性。

(3)配送中心针对不同商品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配货方式,一般按店铺配货的商品品种多、批量小,采用传动输送带配货;按品种进行配货的是数量较多的整箱货物,使用叉车配货;对于重量轻,体积小的商品采用传动输送带配货;对于体积大的较重商品采用叉车配货。

(4)配送中心与各连锁店实现无障碍信息流通,各商店可通过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实现自动订货。

二、日本连锁经营的配送模式

日本连锁经营业中以7-11便利连锁店为代表,该连锁经营公司成立于1973年,现已拥有9000多家连锁店,年销售额达2兆日元,入店顾客17亿人次,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10倍。完善高效的输送系统是零售企业实现连锁经营的基础条件。7-11便利连锁经营点没有自建的配送中心,而是凭自己的经营实力,利用其他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实现自己的连锁经营战略。其特点如下:

1.整体化发展战略

7-11便利连锁店采取了整体发展的战略,目的在于提高物流效率,获取规模效益。而物流效率涉及生产商、批发商及配送中心,连锁经营总部、便利店和消费者的整体协调和配合。

2.集中建店,集中配送

在一个地区内集中增加便利店数量,并逐步扩大建店区域,这样的经营方式带来的好处有:区域内连锁便利店铺数量增加,缩短配送距离和时间;向该地区便利店集中配送,提高配送效率;提高该地区的企业知名度,有效开展广告宣传。

3.建立高效的配送网络

7-11便利连锁店建立了一套完善高效的综合信息网络,通过该信息网络,实现了连锁经营的整体系统化,该配送网络实现了如下功能:

(1)收集商品销售信息,预测订货,定期发布订货数据。

(2)总部利用POS系统分析各连锁店铺的订货信息,并自动发给供应商;同时还能分析各个连锁店铺的销售数据信息,并自动提供给各连锁店铺,还要分析企业总体经营管理信息。

(3)配送中心接受来自连锁经营总部的POS系统和生产商,批发商发来的商品明细表及交易传票等。根据这些信息,中心对各连锁店铺进行配送,基本实现了物流、商流方面的业务处理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4.一体化配送体制

由生产商和批发商共同投资建配送中心,共同使用和参与经营,生产商和批发商将配送业务和管理权委托给配送中心。7-11便利连锁店同生产商和批发商密切协作,以地区集中建立连锁店和信息网络为基础,创建自己独立的配送系统,此外,7-11便利连锁店还提供联机接受订货系统和自动分货系统,协助配送中心实现系统化和高效化。

三、中国连锁零售企业配送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表面上看,我国的零售业物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配送效率逐步提高。但就国内整个零售业来说,物流水平仍比较低。以连锁零售业为例,我国连锁零售每年由于物流的原因导致商品缺货,就造成83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极大削弱了零售业的竞争力。总之,我国零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物流效率低下

(1)物流设备的使用率低。我国零售企业在流通环节中对物流设备的使用率较低。在配送系统的设计合理状态下,车辆的货物实载率应达到70%以上才能保证经济性。而我国零售企业车辆装载不当,配送过程中路线往复太多,返程或起程空驶等不合理运输情况严重,因而我国零售企业配送的运输空载率高达49%。

(2)物流机械化程度低。我国零售业的物流活动现代化程度低,大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零售企业处理的货物数量有限。在日常操作中,人工仍然充当主要的角色,因而我国零售业的物流生产率和国外大型零售业相比有小小的差距。

(3)物流流程设计不合理。环节过多,流程不合理也是物流效率低下的重要表现。以目前发展迅速的农产品为例,我国的大宗农产品一般都要经过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这几个主要环节,才能到达零售商手中,时间过长,节点繁多,又由于运输工具的限制,因而物流损失巨大。据统计,我国生鲜蔬果等农副产品在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26%。

2.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多数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信息技术水平落后。物流信息技术对零售业物流效率的改善,零售业运营成本的节约有巨大的作用。但中国国内零售企业在信息化技术水平上与跨国零售企业有很大差距。2006年中国零售行业的IT投资是8亿多美元,日本的同期水平是51.87亿美元,是中国的5倍多;IT总体投资目前在中国零售企业占零售总额的比例小到0.2%,国际零售巨头基本占到2%以上。从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零售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信息化运用层次低。物流信息化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要对门店管理的辅助决策起支持作用。但我国大多数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运用主要停留在信息的采集和传输上,对信息的处理、分析、挖掘还很少。我国大部分连锁零售企业在信息数据深入分析的能力方面与外国零售业巨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企业利用信息系统获取的信息,只是用来查看库存情况和一般的商品信息,进行基本的物流订单管理,物流成本分析,而更高层次的流程优化,客户关系管理及辅助决策等功能则几乎没有用到,这是对信息化资金投入的一种浪费,连锁零售企业的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配送中心效率低下

配送中心在零售业的物流活动中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但目前我国零售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配送效率较低。在那些建立了自有配送中心或利用第三方物流中心实现商品配送的零售企业中,配送中心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配送中心进行统一配送的比率非常低。据零点咨询公司对国内304家已经开展配送的商业企业的调查,20%的企业统一配送率在40%左右,67%的企业的配送效率介于50%~70%之间,配送效率达到70%~90%的商业企业不足15%。而在零售业高度发达的国家,零售业物流中心的配送效率一般在80%以上。

(2)配送中心设施落后,现代化程度低。配送中心是一种动态型仓库,其高效的运作需要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来支持。国外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一般都配有自动分拣机、电动升降机、自动传送带、真空包装机等自动化机械设备,其中设备的操作也采用自动化管理,可以提供快速、准确的配送业务。而我国的很多配送中心,设施落后,没有专业的分拣设备和电子扫描装置,日常操作中手工占很大的比重。这必然降低了配送中心的使用效率,加大了配送过程中的物耗,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3)物流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物流配送中心是集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服务设施,强调采购,运输、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功能的有机组合。但是我国零售业配送中心功能比较单一,信息处理及信息反馈的能力比较弱。由于不能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的利用率较低,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效的数据收集,分析和传递也无法实现。

四、提出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面对美、日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特点的分析及我国零售业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我国跟美、日零售业发展水平的差距较大,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程度,配送效率、配送中心服务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方面。

1.选择适合企业的配送中心模式

我国零售企业在配送中心建设上明显落后,配送中心效率低,现代化程度低,而国外的零售企业都具备了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这种现代化把分散的产品流动转变成为系统的物流活动,既协调了产销关系,又缩短了中间流通渠道,大大降低了商品成本,提高了物流的效率,增加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合理规划配送中心的建设,选择适合我国企业的配送中心模式,是我国零售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拓展配送中心的服务功能

零售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是集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不仅要求达到物流配送的高效率,而且强调各功能的协调和一体化。在当前物流成为商品流通瓶颈的情况下,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应该考虑如何提供增值性的物流服务。这些增值性物流服务是配送中心基本功能的合理延伸,其作用主要是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降低零售企业总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提供增值性服务是现代配送中心提高效率,零售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

3.加快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在现代流通体系中,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是几种基本的“流”,特别在零售业中这几种“流”显得更加重要。零售企业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涉及到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其中这种实体的流动过程就包含了其他“流”的流动,因此要很好地管理好这些“流”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费用。要达成高效的管理各种“流”的目标,就必须把物流与先进信息技术相融合,实现物流信息化。

标签:;  ;  ;  ;  ;  

美日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对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启示_连锁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