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深圳市某高校用水的调查统计,并对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该校的用水现状和节水潜力,提出了校园节水的合理化建议,为南方地区高校节水改造提供参考。
1学校概况
该校是深圳市人民政府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内最早独立创办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之一。该校现有四个校区,总面积168万平方米,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五千多人,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百余人。四个校区中仅东、西两个校区有较为完善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规模较大,本文仅针对东、西两个校区进行分析。
东校区建于1994年前后,共有建筑26栋,建筑面积23.3万m2;西校区建于2003年前后,共有建筑16栋,建筑面积共20.6万m2,两校区各类型建筑所占比例如图1、2。2010年东校区常住学生人数为12200人,西校区为8440人。
图1 东校区各类型建筑面积比例 图2 西校区各类型建筑面积比例
备注:东校区综合体育馆在改造中,没列入统计范围内。
西校区第二实训楼和学生活动中心在新建中,没列入统计范围内。
2用水分析
东校区采用两种方式供水,一种是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另一种是市政水经加压泵加压后送往水塔,由水塔供往学校相应的用水区域。学校主要用水是生活、办公、餐饮、消防、绿化用水,无特殊用水。人工湖的所有用水来自雨水、地下水、山泉水,无需往人工湖供自来水。东校区人工湖湖面面积约8000m2,水深在1.5~3m之间。水位常年保持相对稳定,水量充裕,每年湖水用于学校绿化灌溉约8064吨,占绿化灌溉总用水的80%以上。
西校区供水方式采用市政水先供往地下水池,再由加压泵加压供往学校的每一个用水单元。西校区主要用水性质是生活、办公、餐饮、消防、绿化用水,没有特殊用水,消防和生活用水都具有独立的供水管道。西校区人工湖水体面积约为1.49万m2,约有3万m2的道路雨水回收至人工湖,人工湖的所有用水是采用的地下水、山泉水,无需往人工湖供自来水,每年湖水用于学校绿化灌溉约5040吨。
如图3所示,东校区学生人均年用水量远高于西校区,约为西校区的1.5倍,主要原因是东校区用水设施落后和部分管网漏水,而西校区多为节水型器具,管网基本不存在漏水现象。与同类校园相比,东、西校区生均用水量均高于92所节约型校园的平均水平,西校区略高于92所高校,东校区是92所高校平均用水量的1.8倍,生均用水过大[2][4]。
图3东、西校区与同类校园学生人均年用水量比较
如图4所示,两校区除1月、2月、7月和8月的用水量较少外,其余月份用水量相对稳定。东校区逐月单位建筑面积用水量和逐月学生人均用水量水平都高于西校区。
图5用水量拆分项中,东校区宿舍类建筑包括四部分:学生宿舍、单身公寓、校外学生公寓、员工宿舍,而西校区仅有学生宿舍,其余各项包括内容基本相同。宿舍类建筑用水量中,东校区总体用水量高于西校区61%,但学生人均用水量仅高于西校区12%。东校区实训楼年用水量为13.2万吨,而西校区仅为1.8万吨,主要原因西校区实训楼没有完全投入使用。东校区其他项年用水量为29.3万吨,占东校区总量的34%;西校区其他项年用水量为4.7万吨,仅占西校区总量的12%。食堂、教学楼、图书馆、行政楼等建筑年用水量水平相当。
图5东、西校区各项年用水量拆分对比
备注:东校区小项合计项包括:洗车、洗衣房、物业办公室、大门岗亭、活动中心、喷泉、绿化、中央空调、产业发展中心和足球训练场;西校区小项合计包括:活动中心、洗车、喷泉、绿化、中央空调、游泳池补水。
3结论
通过用电、用水的调查及现状分析,反映了南方地区大多数高校校园的用水特点,建议从低成本和行为管理上进行节水控制,逐步实现节水目标[5]:
(1)两校区的用水水平相对于节约型校园的水平均有较大差距,节水潜力较大。
(2)南方地区,雨水充裕,高校应注重雨水回收,特别是人工湖湖水的充分利用。
(3)老校区为铸铁类的给水管,容易生锈漏水,但由于埋藏在地下,不易被发现,需要管理人员对逐月水表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的,需要及时对对应管段检查维修,必要时需要对管段更换。
参考文献
[1]李文庄;高校建筑节能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建设信息,2009,(2):56-57.
[2]张福麟,阮应君;推进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J].建设科技,2009,(10):16-19.
[3]胡洋,王厚华;城市建筑节能技术路线分析[J].山西建筑,2007,(28):9-10.
[4]金宝东;我国校园节水的举措与水资源开发的建议[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1):38-41.
[5]薛志峰;既有建筑节能诊断与改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论文作者:杨海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6
标签:用水论文; 校区论文; 用水量论文; 西校论文; 人工湖论文; 建筑论文; 校园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