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方案的研究论文_喻勤富

基于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方案的研究论文_喻勤富

中工武大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湖北省 430000

摘要:坚强智能电网是一个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现代电网。智能变电站在智能电网建设中是衔接发、输、变、配、用和调度六大环节的重要环节。智能变电站对比常规变电站具有很多无法比拟的优点,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必将代替常规变电站。文章对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方案优化

1前言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可靠、集成、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基本功能,同时,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2智能变电站对比常规变电站的优点

2.1电缆通信被光纤通信取代

智能变电站中为节约二次电缆,同时使二次系统的布线更加的清晰和简洁,采用光纤通信取代电缆通信的方式。因为光纤通信有很多明显的优势,可以减少因通信过程中的电磁干扰而导致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提高其通信的可靠性。而且对于采集到的信号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到后台主机,更加确保了其通信的可靠性。

2.2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

传统的互感器具有磁饱和、二次线圈不能开路以及不能短路等问题。电子式互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响应宽、无饱和现象、抗电磁干扰性能佳、无油化结构、绝缘可靠、便于向数字化、微机化发展等诸多优点。在智能变电站中,对于一个电压等级,电子式互感器使用一台就可以同时实现在线监测、保护以及计量等功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一次设备的投入,减少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和设备的维护工作量。

2.3智能终端的应用

在智能变电站中智能终端与一次设备采用电缆连接,与保护、测控等二次设备采用光纤连接。智能终端能够接收保护跳合闸、测控的手合/手分断路器及隔离刀闸、地刀等GOOSE命令,还具备跳/合闸命令输出的监测功能。当智能终端接收到跳闸命令后,可以通过GOOSE网发出收到跳令的报文,智能终端的告警信息通过GOOSE上送。智能终端的应用可以减少二次电缆的敷设,简化主控室的控制设备。

2.4合并单元的应用

智能变电站中应用了合并单元,可以使系统设备得到简化以及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合并单元MU(Merging Unit)是智能变电站特有的功能单元,其主要作用是接收并处理电流、电压信号以及实现独立采样的电压、电流信号的同步。合并单元对整个通信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5高级应用

智能变电站对比常规变电站的核心区别就是高级应用功能。智能变电站除有信息采集、测量和保护控制等基本功能外,还有顺序控制、远程浏览与智能告警、数据辨识等高级应用功能。

3基于国家电网通用设计方案的220kV户内变电站总平面布置的优化

3.1工程概况

该变电站建设规模为:电压等级220kV/110kV/10kV,远期3×240MVA三相三卷有载调压变压器,本期主变容量2×240MVA;220kV本期及远期均为双母线接线,出线最终8回,本期3回;110kV本期及远期均为双母线接线,出线最终12回,本期10回;10kV远期为单母线三分段接线,本期单母线分段接线,出线最终36回,本期24回;无功补偿最终按照每台主变10kV侧装设(2×10+2×8)Mvar共4组并联电容器、1组10Mvar并联电抗器,预留1组10Mvar并联电抗器位置。本期每台主变10kV侧装设(2×10+1×8)Mvar共3组并联电容器、1组10Mvar并联电抗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电气总平布置方案

本工程采用国网公司通用设计220-A2-4方案,电气总平布置的主要特点如下:

整个变电站采用1幢综合楼建筑,地下层设置电缆层及主变油坑,地上一层设置主变、接地变、电抗器及10kV配电装置,二层设置220kV、110kV配电装置、二次设备室及功能房间,三层设置电容器,综合楼四周设环形道路。220kV、110kV采用户内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Gas Insulated Switchgear),10kV采用户内开关柜,双列布置在一层。主变220kV侧利用GIS套筒与GIS设备连接,110kV侧采用电缆连接,10kV侧采用矩形铜母线进线。1)220kV户内GIS采用电缆出线,配电装置室横向为54m,纵向为12m。2)110kV户内GIS采用全电缆进出线,间隔宽度1.5m,配电装置室布置横向为36.2m,纵向为11m。3)10kV配电装置采用中置式开关柜户内双列布置,主变进线及母线跨线采用架空封闭母线桥,出线均采用电缆。

3.3配电装置布置优化

(1)220kV及110kV配电装置优化

配电装置室高度受两个条件限制:试验套管安装及设备吊装高度。通用设计220-A2-4中220kV、110kV配电装置室吊装净高分别为7m、6.5m,220kV、110kV配电装置室高为10m。本方案将220kV、110kV由架空进出线优化为电缆进出线,合理设置吊钩位置及吊装高度。考虑一定的操作裕度,设备吊装高度按7.5m设计。

(2)10kV电容器组布置优化

通用设计将电容器布置在主变本体上方。每台主变的电容器采用纵向布置,电容器室横向为11m,纵向为13.5m。每组电容器预留一个横向为7m,纵向为3m的走廊,建筑面积为4×11×13.5+2×7×3=636m2。

本方案电容器由主变本体上方优化布置为10kV配电室及二次设备室上方,电容器组横向分别为2.45m和2m,设置1.5m巡视检查通道。每4组电容器间设置一面防火隔墙,厚度为0.2m。考虑裕度及结构柱的影响,横向为40m,设备纵向为6m。考虑设备一侧距隔墙2.6m,另一侧距隔墙1.4m布置,纵向为10m,电容器室建筑面积为400m2。相比通用设计,建筑面积在同等规模下(12组电容器组)节约了236m2,层高由4.5m优化为4m。

(3)配电装置层高优化

通用设计220-A2-4方案为错层布置,建筑物总高为16.5m。通过优化,10kV配电室、二次设备室层高为5m,电容器层高为4m,220kV、110kVGIS层高为9m,建筑物总高度由16.5m优化为14m。

(4)10kV站用变的优化

采用接地变压器兼作站用变压器,减少2面10kV站用变柜、2台站用变压器及电力电缆,节约投资约32万元;同时利用限流电抗器室空隙布置接地变消弧线圈,节约建筑面积29.4m2。

(5)电缆敷设方式优化

电容器室10kV高压电缆支架吸顶安装,10kV电缆敷设在电容器室上部的电缆支架上,充分利用了电容器室的上部空间,节省占地,方便电容器组进线,易于电缆的检修和维护,并实现了动控缆的分隔敷设。

4结束语

按照模块化设计,对220kV配电装置、110kV配电装置、10kV配电装置、主变压器、10kV无功补偿等几个基本模块进行组合拼接,以达到配电装置及生产综合楼最优的布置方案。

参考文献:

[1]路志英,葛少云,王成山.基于粒子群优化的加权伏罗诺伊图变电站规划[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16:35-41.

[2]王世举.考虑供电能力提升和分布式电源接入的变电站优化规划[D].天津大学,2015.

[3]李慧.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变电站优化规划[D].天津大学,2007.

[4]《国家电网合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110(66)~500kV 变电站分册(2011年版)》

论文作者:喻勤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基于22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优化方案的研究论文_喻勤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