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燃油燃气;锅炉系统;问题;策略探究
有关调查资料显示,燃油燃气锅炉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有较广泛应用,确保设备能在使用、检修及升级改造等诸多环节,确保能安全、节能、低耗、有效运行,是设备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实践中不断探究的问题。笔者在长期调查中发现,行业中使用锅炉设备的多家企业未能加强安全运行管理及技术风险控制,有关工作未能全面落实,这对锅炉运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
1、燃油燃气锅炉系统概述
燃油燃气锅炉房是以燃油液体燃料沸点低于火的原理进行设计的,这也是燃油然后始终处于气态状态下的主要原因,经雾化处理后其油粒被喷至炉膛内,在其内部历经多种变化后形成火焰并产出热量[1]。因为以上这种高能量转换过程中可能会滋生安全隐患,故而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部门办法的规范标准设计燃油燃气锅炉,并在其生产运行期间加强管理措施的应用,将危险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燃油燃气锅炉系统运行管理现状
2.1设备管理工作未全面落实
部分使用单位在锅炉设备投用前未能进行现场检测、没有获取使用登记证及水质检验报告等。一些从事锅炉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没有历经专业培训就上岗参与设备管理工作。专业技术指导缺乏深度性、未能统计分析锅炉安全运行参数对应的技术性,未能深度分析锅炉设备腐蚀成因,未能结合本厂工艺特征对水质、烟气等进行监测[2]。
2.2作业文件转换不仔细
针对现场使用的锅炉、蒸汽压及力管道等对应的操作、养护规程等作业文件内,针对单体设备设施安全运转的条件与参数为进行整体转换,具体参数不明确,比如锅炉燃气或燃油的压力、排烟温度的最高作业压力、温度等技术参数。因为检查措施未能全面落实,很可能造成锅炉风险失控与事故升级,在这样的工况下,锅炉房的安全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3对配套水处理设备的安全运行认识不全面
没有严格依照设备厂房要求的技术参数运转,日常检修维护不到位,一些设备未能进行全面的自检与测试;在具体管理实践中,设备与工艺程序存在的缺陷未能得到足够关注,预防检测、维护工作不全面,若出现设备自控系统效能丧失或执行不全面、反应盐量过多等,普遍采用停用设备、牺牲正常工艺程序的形式开展作业,为锅炉系统内本级或下一级设备安全运行埋了隐患。
3、应对策略
3.1加强在用锅炉的安全技术管理
在设备运行管理中,若发现安全等级<2级的分汽缸缺陷,则应及时实施定期检查措施;针对锅炉及冷凝水回水系统内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等装备,要做到定期检测其负荷、出力及有关主要参数,并加以统一分析,可以采用对比现场手工表格和数采系统数据的方法,更全面的掌握设备运行实况[3]。
3.1加强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
可以通过分层、分岗位开展该项教育培训工作,持续强化有关人员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岗位职责,强化设备运行管理相关行为的规范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锅炉系统的生产管理人员,应积极进行设备使用管理及安全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以锅炉结构。水处理装置构造、工艺程序、腐蚀机制及不安全因素控制方法的培训。比如,针对锅炉积灰腐蚀的问题,技术人员在分析其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如下措施去减轻腐蚀程度:(1)减少烟气内二氧化硫的生成量;(2)降低烟气内水分含量;(3)提升受热面管壁温度,促使其高于露点温度等办法。而针对水处理人员,进而的培训内容以水质化验和指标分析为主。检修人员需培训的内容较多,比如系统设备的检修、养护、自检、自查等。
3.3建设并完善理化监测体系
结合锅炉系统实际运行工况,规划与之相对应的理化监测项目,扩充监测手段,这样对锅炉系统运行风险的预知及控制能力就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而以上目标的达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锅炉使用单位依照锅炉自体材料及现有原水、回水、给水、锅水、烟气的成分,在监测原水的基础上,增设监测分析氯离子和再生盐液的项目;在给水监测中,增设溶解氧、浊度、全铁、电导率项目;在烟气增设氧气、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的监测项目。
3.4加强对锅炉系统的维修、改造
在运行管理实践中,针对被维修、改造的项目,要加强安全技术论证,以确保项目执行后对初有系统的安全性不会形成损耗。依照国家、行业倡导的“节能减排”理念,对能耗量较高的锅炉系统实施技术改造措施,若事前对投用的安全技术未予以充分论证,则很可能造成项目实施以后对初有装置、工艺系统运行状态形成扰乱或冲击,尽管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但新的安全隐患也随即衍生出来,在这样的工况下锅炉系统运行安全性相应降低。故而,针对系统检修、改造方案,一定要在前期对其技术安全进行论证分析,一方面能科学选用相关工艺设备设施,另一方面也能和初有系统进行化学、物理、热力、流体以及介质的接口实现有效对接,这样在确保系统运行安全的基础上,达成节能减排目标[4]。
3.5合理应用新型设施——锅炉集气罩
锅炉燃烧器是立式顶置。燃烧器、燃烧系统的控制阀件、辅助构件及管路在运行期间均可能泄漏出可燃易爆气体与原油。业内将锅炉上方燃烧器区与泄漏原油聚集位置定义为Ⅰ类危险区。为有效规避泄漏情况,可以采用的安全隔离措施是规划一个规格为6. 0m×2.7m×2.6m、重量大概为12吨的集气罩,其属于气密性的箱型空间,罩下有一个3592mm×1608mm开口。在具体设计期间,考虑到管线连接位置燃料有泄漏的可能,故而集气罩设计期间还在其内部安装了两个可燃气体探头(H2S)及两个硫化氢(H2S)计测装置,作用以传递出危险信号及系统运行安全控制为主。
结束语:
总之,锅炉系统的设备设施管理和安全技术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为从根本上保证燃油燃气锅炉能安全、有效运转,要求企业人员应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全面分析锅炉系统运行工况,加强技术创新,重视方法及经验的总结,以进一步优化技术管理效果,从根本上保证锅炉系统风险管理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明磊.燃油、燃气锅炉爆燃事故的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47(13):144-145.
[2]曾庆猛.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19):120.
[3]何淑英,金颖.上海市中小锅炉低氮达标排放改造路径分析及相关建议[J].上海节能,2019,17(06):504-507.
[4]马孝纯.燃油燃气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原理[J].锅炉制造,2019,17(02):23-25.
论文作者:韩亮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锅炉论文; 系统论文; 燃油论文; 设备论文; 燃气锅炉论文; 烟气论文; 工况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