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网运行自动化优化分析论文_郝超越,柳棣

电力配网运行自动化优化分析论文_郝超越,柳棣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 宁夏银川市 750000)

摘要:电力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也是确保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基础设施工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电需求量,这就对电力配网的自动化运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配网的相关单位需要加大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效益,提升配网的自动化水平,确保电力配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工程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配网;自动化;优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电力公司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依靠工作性能稳定的配电设备,实现整个供电网络的监控和运行,确保整个配电网络安全可靠运行,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1电力配网的自动化运行及建设概况

电力配网的自动化技术可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的监控技术有效结合,并对配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离时和实时的自动检测、自动管理。配网自动化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电网整体的安全运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能为电力企业优化服务、创新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并促使电力企业快速、准确、灵活地完成供电任务,在允许的范围内减少电网的运行维护成本,防止电网运行状态出现较大的波动,提高供电品质与安全性能。电力配网的自动化的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其建设过程一般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如今,我国的电力企业针对配网的自动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可行性较高、性价比合适的设计方案,但大部分方案都缺少足够的参考资料与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模式,供电过程的管理与监督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健全。

2配电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配网一次设备水平较差,主要表现:主要节点的站室开关设备不具备电动操作机构,无法实现遥控;环网柜不具备PT,且PT故障率较高,环网柜取电及配电室采集电压困难;现场进出线开关普遍采用双缆结构,间隔较窄,加装CT困难;老旧开关无辅助接点或辅助接点未引出,改造难度较高;后备电源使用年限较长,无专业班组,后续维护不到位。

新建环网柜、箱变各类设备配合问题,由于环网柜PT、开关、保护、综自、DTU、壳体全部单招,造成设备到场的尺寸搭配、接口配合问题较多,严重影响现场使用。柱上开关与FTU分招,造成开关与FTU航叉接口及PT配置需反复协调。

保护与综自通讯的问题,由于各厂家保护装置接口繁多,各类内外部规约充斥(非MODBUS、103规约),进出线保护与保护管理机通讯一直是配电自动化实施的难点。主要表现为管理机需按相应规约开发程序,到现场后反复测试、修改。现有大部分缺陷是在这个层次产生的,而且工期延误也由此产生(许多程序Bug需长期运行才能发现)。由于涉及装置内部程序修改,协调保护厂家与通讯管理机厂家的工作量太大,缺陷处理难度较高。现有终端缺陷主要表现为长时间运行死机、掉电上线后误发遥信、校时缺陷、加密等问题。现有终端厂家过多,后续维护难度很大。

3电力配网自动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3.1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电能的合理调度,它决定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转。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供配电系统将改变原有的电力调度模式,实现电力调度机制的升级,满足社会的电能需求。提高供配电系统的网络安全,必须完善传统的管理机制,将电气自动化技术、PLC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相结合,制定新型的网络安全监管制度,实现电力系统的系统化管理,发挥电气自动化的独特优势。管理部门需重视对工作人员系统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使用合法、有效的措施运行供配电系统,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借助电气自动化可实现供配电系统的双向数据传输,当某个供配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能直接启用备用供配电系统,全面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使用效率。

3.2加强配网的智能化升级建设

配网的自动化运行效果与智能化相关技术的应用力度、应用作用是密不可分的。配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可以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电力计量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进而推进配网系统的电力管理自动化发展。电力企业可以引进智能化的电力故障监测技术和配套系统,对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故障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行智能化的监测,提高故障定位的速率,并通过专业性的故障解决方案迅速处理故障问题,确保配网运行的顺畅、平稳。此外,电力企业要在管理配网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中积极应用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将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等于配网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连接起来,通过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搭建配网的服务管理平台,提高与用电客户的交流沟通,完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进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电力服务的整体质量。

3.3配网自动化运行管理保障策略

要保证城市配网自动化运行顺利实现,需要对其运行管理采取合理的保障策略,通过制定详细科学的规章制度,将工作合理划分和落实,并做好人员组织工作。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维护管理中,要对一次设备、二次终端设备和区域站等科学分配落实到相关部门和班组。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对其严格执行。此外,结合城市配网运行特征来闭环管理以下四项主要工作,即馈线图、设备更动单、设备缺陷单和巡查记录,保障配网整体实现安全运行。其中,一次设备改变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自动化系统,使两者保持一致。

3.4提高防病毒技术

计算机病毒对于通信安全危害极大,随着电力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网络病毒的危害能力日益增大,需要管理人员足够重视。对于网络中的计算机,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见检查维护,保证其安全性。根据病毒传播特性,杜绝非安全U盘接入和外部计算机连接。除此之外,对于外部文件,要提高警惕性。同时要选取有效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保证杀毒软件高效运行。

3.5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核心。为真正实现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需升级现有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将计算机技术与供配电系统充分结合。提高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技术可将不同级别的电网联动,促进多级电网的电能输送,逐渐形成国家电网与地区电网的电网链。当地区电网储存的电能无法满足地区需求时,相近电网可为该地区输送电能。国家电网与地区电网交替输送电能,保障了地区电能的正常使用,提高了电能的使用效率。借助计算机的数据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可收集、处理电能输送数据,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工作效率。因此,地区电网部门需高度重视电气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的提高。

3.6提高配网运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配网的自动化运行与配网的技术操作人员、维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息息相关。供电企业要从企业内部挖掘有潜力的人才,加强配网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加强各部门人才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相关人员的自动化操作和管理水平,不断推动配网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进配网的自动化发展与建设。

结束语

配电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力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基本的动力保障。我国应加强对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努力将更新后的技术应用于供电系统,为促进中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佚名.电力自动化系统在配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379(21):141-142.

[2]赵猛.试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1):63.

论文作者:郝超越,柳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  ;  ;  ;  ;  ;  ;  ;  

电力配网运行自动化优化分析论文_郝超越,柳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