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厦门 361003)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科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6月在本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46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6年10~12月在本监护室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 52例为实验组(活动后)。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我科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从21.1‰下降到3.8‰,超出了预期目标。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新生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减少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增强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0-0048-02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ICC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Zhang Minghua, Zhang Mingjuan.Xiam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Xiamen36100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ICC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in neonatal department. Methods From 2016 5 to June 46 cases underwent PICC catheter in patients in the ICU as control group (before 2016), from 10 to December in our ICU received PICC catheter 52 patients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the event). Set 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group, establish activity topic, carry on curr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alyze the cause of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set target, formulate countermeasure and carry ou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ICC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decreased from 21.1 per thousand to 3.8 per thousand after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which exceeded the expected target. Conclusion Apply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clinical nursing of neonatal department reduces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enhances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solve problem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of nurses.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 Neonate; PICC; CRBSI
随二胎政策开放,高龄产妇增多,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急危重患儿也越来越多,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PICC 置管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不仅会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增加医患矛盾,也会增加医疗成本,增增加医护工作人员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了床位的周转。2016年我科第一季度CRBSI的发生率是0.68‰,2016年5、6月的CRBSI发生率骤然升至21.1‰。因此2016年7月我科成立QCC,确立了“降低新生儿科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5~6月在我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46例为对照组(活动前),胎龄在26~39周;选择2016年10~12月在我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52例为实验组(活动后),胎龄在25~40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品管圈活动的设定与实施
l.2.l.l成立品管圈及选定主题
(1)品管圈成员组成。由12名护士组成。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4名,护士1名。由1名本科学历的主管护师担任圈长,两名副主任护师的正、副护士长担任辅导员,一名有评管圈活动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指导员。圈名为“甜甜圈”其寓意是把小小的你围在甜甜的圈圈里,托着圈里小小的你,让你甜甜的长大。圈徽的寓意是:因为你,小小的他们少受痛,医患甜如蜜。因为你,小小的他们早回家,医患甜如蜜。就是你,甜甜圈,让我们甜如蜜。
(2)选定主题。运用“头脑风暴”法 鼓励圈员根据工作经验,观察工作细节,尽可能多地提出工作中需改进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列出备选题目,再用“5M”选题法从上级政策、圈能力、迫切性、可行性等由全体圈员进行打分评价,以最高分来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最后确定“降低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 为本次圈活动的主题。
1.2.1.2环节问题及原因分析 分析2016年5~6月在我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46例,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21.1‰。分析原因:材料因素11例,操作不规范9例,操作人员不是PICC成员4例,环境因素2例,患儿因素1例,其他2例;累及百分比分别是38%、69%、83%、90%、93%、100%。根据80/20原则(即80%的结果是由20%的原因造成的),得出本圈改善的主要环节是材料因素、规范化操作、操作人员需是PICC成员及环境因素。
1.2.1.3目标值设定 通过品管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对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进行了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在主题选定时根据得分,及我科是省新生儿重症救护中心,有多名资历较深、经验丰富危重症护理专科护士,但年轻护士也比较多,同时本圈是第2圈,考虑实际情况,将圈能力定工作为70%。本圈改善的重点是材料因素及规范化操作的累计百分比(83%)。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即将PICC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降至8.84‰。
1.2.1.4解析及措施 圈员针对改善重点,得出主要原因并制定改善对策。
(1)材料因素原因分析:①新申领的肝素帽是內陷式,不易消毒彻底。②输液用的延长管易断裂。③近批次的消毒酒精棉片质量不过关。改善对策:协助护士长申领平头肝素帽、带螺纹延长管、洗必泰消毒擦片。不合格材料全部销毁,严禁使用。
(2)操作不规范原因分析:操作规程未及时更新,多年的老习惯难改变,以及操作中求速度,质量受损。改善对策:通过整理现有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及时更新;定期一对一考核,考核合格才能上岗操作。
(3)操作人员不全是PICC小组人员原因分析:由于人员变动,PICC小组成员减少,未能及时更新,同时PICC置管例数增加,原有成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改善对策:及时更新并增加PICC小组成员,由他们专门负责PICC维护。白班由助A和正班及护士长负责维护,夜间由护理组长或各区域高年资护士负责维护。这些人员均是PICC成员。
(4)环境因素原因分析:我科虽是层流病房,但人员走动较频繁,无专用操作间,操作前无空气消毒。改善对策:设立PICC穿刺操作室,配有空气消毒机,无关人员禁止入内。picc穿刺前后需行空气消毒及物表消毒。
1.2.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有形成果 收集2016 年10~12月在
我科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52例,其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是3.8‰,超过预期目标值8.84‰,目标达标率141%,进步率82%。
2.2 无形成果
注:由圈员12人评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
3.小结
通过QCC管理工具,采取了查找原因,及时更新操作规程并标准化,加强人员培训,由PICC成员专门负责日常维护,每日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改装PICC穿刺操作室,尤其是更换内陷式肝素帽为平头肝素帽、更换酒精消毒棉片为洗必泰棉片等措施,显著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说明实施对策有效果,我们要继续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值靠近,更好的保障患儿安全。同时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圈内成员解决问题能力,并能更好的交流互助,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建敏,王桂荣,刘秀英,等.品管圈对降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218-220.
[2]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3]史素玲.品管圈活动在降低N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中的护理体会[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版),2015:9(33):227-229.
[4]陈军军,吴丹,田永明,等.中心静脉置管前checklist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4):67-68.
[5]赵晓燕,陈华燕.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探究[J].当代医学,2017,2(5):52-53.
[6]陈志云,武霞贞.品管圈在降低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J].现代实用医学,2017,1(1):135-137.
[7]张小红,许月萍.运用品管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7):19-21.
论文作者:张明华,张明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1
标签:发生率论文; 导管论文; 品管论文; 目标值论文; 操作论文; 成员论文; 原因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