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娇 李 敏 马 芳(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650032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统计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致使攻击行为出现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对策。结果:90例患者中,存在被害妄想症而引发攻击行为者18例,占20.0%;因环境陌生而出现恐惧心理引发攻击行为者24例,占26.7%,有攻击史的患者19例,占21.1%;易激惹11例,占12.2%;因医务人员实施护理的措施不恰当,而出现攻击者5例,占5.6%;因无法控制自身行为而实施攻击行为者7例,占7.8%,因不配合、不依从治疗而导致攻击行为者6例,占6.7%。结论:经过分析研究,找出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XXX【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6-002-01
攻击行为是指出于某种目的,对另一生物体进行伤害的行为。包括物体攻击、语言攻击、躯体攻击、自身攻击等[1-2]。近年来,由于精神疾病引发的攻击行为备受精神科学界学者的重视。有学者报道显示[3],在各种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导致的攻击性行为发生率最高,急性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危重,往往出现危险性较高的攻击性行为,为医务人员正常治疗及病区管理带来很大不便。因此,探讨分析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案,预防危险事件的发生,对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本次研究以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例,探讨分析导致攻击行为出现的主要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90例。纳入标准:(1)符合ICD_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病例中有暴力行为记载。(2)患者监护人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病程>5年,年龄20-60岁。(4)排除有严重脏器受损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90例患者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1.54±6.79)岁。
1.2方法:根据病历中的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测评结果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2.结果
2.1危险因素分析:90例患者中,存在被害妄想症而引发攻击行为者18例,占20.0%;因环境陌生而出现恐惧心理引发攻击行为者24例,占26.7%,有攻击史的患者19例,占21.1%;易激惹11例,占12.2%;因医务人员实施护理的措施不恰当,而出现攻击者5例,占5.6%;因无法控制自身行为而实施攻击行为者7例,占7.8%,因不配合、不依从治疗而导致攻击行为者6例,占6.7%。见表1:
表1.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统计(n/%)
3.护理对策
3.1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到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全面收集患者病史。对患者的个体特征、既往病史、发病诱因、精神症状、有无攻击行为、对疾病的认知度等进行详细记录及估测[4]。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是舒缓患者情绪,降低攻击行为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确保有一个优质的住院环境,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攻击行为上。
3.2细节护理:当患者幻觉症状加重时,护理人员应用适当的方式引导患者采取非破坏性的行为或方式进行发泄或表达,预防暴力事件的发生。通过治疗性人际关系可增强控制行为的能力,引导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宣泄及表达[5-6]。允许患者在限定的环境内自由活动,不要轻易触碰患者身体,若患者有攻击护理人员的倾向,护理人员应做到尽量回避,满足患者合理的要求。尽量避免躁狂患者参与竞争性的活动。护理人员同患者进行交流时,应保持态度温和,不同具有怀疑心态的患者进行争辩。让患者清楚的指导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自身是接纳的,但是对于其暴力行为是不被接纳和认可的。
3.3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避免攻击行为出现的最有效的手段,被害妄想、易激惹等都是受精神状态影响的,如若护理人员与患者不正常的精神状态进行对抗,必然适得其反,使患者不依从心理更加严重[7]。最好的安抚患者的方式就是对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的氛围。可适当通过肢体语言平复患者焦躁、易怒的情绪,取得患者信任。
3.4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患者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的情绪及精神症状,做到按时按量,防止患者出现私自减量及藏药的现象。通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可减缓患者焦虑的情绪,平复心情。
4.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是受陌生的环境、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自身精神状态支配,部分患者发生攻击行为之前并无预兆,具有突然性。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所学的精神科理论知识,及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密切关注患者的表现,及早发现攻击行为的先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及阻止。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注重心理护理的应用,使用良性语言,避免言语刺激。综上所述,及早找出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给予合理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蒋菊芳,费静霞,姚敏红,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 10(7):970-973.
[2]王艳梅,郑爱民.循证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2(5):3-5.
[3]韩树华.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2,07(3):867-871.
[4]俞玮,沈燕敏,顾丽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照顾者疾病负担调查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 11(8):1338-1339+1341.
[5]沈丽珍,丁皎,孔丽华,等.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0(3):1481-1483.
[6]王彩虹,杨永杰,乔霞,等.院外延续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2, 12(6):884-886.
[7]王晓璇,肖根秀,黄瑞儿.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3,3(2):21-23.
通讯作者:马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650032
论文作者:王艳娇,李敏,马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对策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医务人员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6月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