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论文_刘建桃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本文概述了矿山环境治理相关理论和构建原则,采用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构建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体系,并且运用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为项目立项、验收以及治理效益后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矿产资源开发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环境成为制约矿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建立一个较为系统的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不仅可以丰富矿山环境治理的理论,而且对规范与指导矿山环境治理的实践活动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1构建原则

1.1.1科学性和可比性相统一

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严格按照其科学内涵,能够对治理效益的数量和质量做出合理的描述。同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注重时间、地点和适用范围的可比性。

1.1.2全面性和可靠性相统一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指标体系反映影响矿山生态全面恢复和重建的全貌。同时,也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尽量少而精。

1.1.3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

矿区生态系统,在人工支持和诱导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动态和静态的统一。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也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既要有静态指标,也要有动态指标。

1.1.4定性与定量相统一

在进行矿山环境治理项目效益评价时,对所选取的指标应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在专家的指导和建议下,进行语言化赋值,做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1.2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2.1经济效益指标

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有资金及劳动投入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行为。矿山环境治理经济效益是指投资行为主体或其他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矿山环境治理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其评价指标见表1。

1.2.2生态效益指标

生态效益是评价项目对项目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从而促进生态环境趋向于平衡的效果。根据特定的项目,分别选用不同的计算指标,进行项目前后对比,评价其变化幅度。其评价指标见表2。

1.2.3社会效益指标

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也可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项目的实施,必须剔除消极影响,争取有更好的效果。作为社会效益评价的定量指标有许多,根据国内外社会效益评价的经验,矿山环境治理项目社会效益评价可以考虑选用一系列指标。当然,在对某一个具体项目进行评价时,要因项目类别制宜,指标应有所选择或有所侧重。其评价指标见表3。

2案例分析

2.1项目基本情况

某项目区废弃工矿用地根据地表表征情况分为五类:采石场地、地表构筑物、附属设施、未开采区、陡坡。其中采石场地主要为开采区,较为平坦,为无土裸岩地;地表构筑物主要为废弃料槽和工棚;附属设施主要为采石路、水池;未开采区为采石场关闭后未及开采区域,有少量土层,厚度在5—10cm;陡坡主要为采石废渣堆积而成的斜坡。

2.2治理后的效益评价

2.2.1经济效益分析

1)根据该市2017年的农作物平均收入为1.85万元/hm2,若治理后的耕地种植农作物,采用静态指标对其分析,项目每年新增的净产值可达24.1952×1.85=44.8274(万元/hm2)。

静态投资收益率=项目年新增净产值/项目总资产×100%=44.8274/972×100%=4.61%

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资产/项目年新增净产值×100%=972/44.8274×100%=22年

由于该项目是非盈利性项目,故不适宜用动态指标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指南》,非盈利性的开发整理项目经济效益分析宜采用单位投资水平指标予以评价。

项目单位投资面积=项目总投资/项目总面积=972.00/45.6797=21.28万元/hm2

新增耕地单位面积投资=项目总投资/项目新增耕地总面积=972.00/24.1952

=40.17万元/hm2

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项目新增耕地总面积/项目总投资=24.1952/972.00=0.025hm2/万元

3)若减少的集体建设用地可作为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在该市农村土地交易所进行地票交易,按8万元/亩的市场价计算,项目实施后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2903.42万元。

2.2.2生态效益分析

1)定量分析

土地垦殖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总面积×100%=24.1952/45.6797×100%=52.97%

绿色植被覆盖率=绿色植物面积/项目总面积×100%=(15.0855+24.1952)/45.6797×100%=85.99%

林草覆盖率=林草地面积/项目总面积×100%=15.0855/45.6797×100%=33.02%

2)定性分析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修建田土坎,改善水利设施和交通条件等措施,基本实现了“田块规则化、沟渠永久化、道路网络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和保持各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良性循环,构成了稳定性强、生产能力高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形成了经济合理的物质能量流,提高其自然灾害抵御能力。为人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空间,为项目区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社会效益分析

1)定量分析

新增耕地率=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建设规模×100%=24.1952/27.0130×100%=89.57%

可得出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的近似值。

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新增耕地面积×(项目所在乡镇总人口/项目所在乡镇耕地的总面积)=24.1952×15×(1546/1546×0.51)=712人

人均纯年收入增加量=项目区农户纯收入增量之和/项目区人口数=44.8274/1546=0.0290万元/人

2)定性分析

项目区原有土地利用效益较低,通过土地复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明显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缓解了人地矛盾。项目实施期间,雇用了矿区当地和周围的群众,为转移农村普遍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途径。同时,本项目的实施为该市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积累了经验。项目区形成的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增进广大农民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增强公众参与矿山环境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进一步全面、深入地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

2.2.4综合效益评价

通过经济、生态和社会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该废弃工矿用地复垦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障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繁荣。

结语

矿山环境治理作为矿山生态系统恢复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是国家实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对优化资源配置、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较新的研究课题,加之现有资料有限,需继续深入加强研究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

参考文献:

[1]周孝.土地复垦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92_93.

[2]林艳丽,闫弘文.农村土地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探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164-167.

[3]付梅臣,王金满,王广军.土地整理与复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200-210.

论文作者:刘建桃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矿山环境治理效益评价方法及实证分析论文_刘建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