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镇企业新工业区的发展理念与特点分析_企业特征论文

我国乡镇企业新工业区的发展理念与特点分析_企业特征论文

中国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发展理念与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中国论文,特征论文,理念论文,新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 —8107(2000)03—0043—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乡镇企业不仅成为农村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农村及农业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主渠道,使农村和农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乡镇企业还是国民经济的必要补充,影响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但近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呈下降态势,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在下降。

1 中国乡镇企业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从1978年到1998年,中国乡镇企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乡镇企业的单位数由152.4万个增加到2004万个,总收入由431.4亿元增加到22186亿元,劳动力人数由2826.6万人增加到12537万人。1998年,乡镇企业利润中用于支农建农的资金达126.3亿元, 农民人均乡镇企业纯收入7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3%, 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27%,并且吸纳城镇下岗职工60.2万人,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从1994年开始, 全国乡镇企业增幅回落,发展速度放慢,截止1998年,达到最低点(表1)。1998年, 全国乡镇企业亏损面为15%左右,比上年增加7个百分点,亏损额600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25%。同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1995至1998年分别为4.5%、9%、4.6%、4.3%,增长趋缓。

表1 乡镇企业产值增长率[2]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增长率(%)

22.4 52.3 65.1 35.0 33.6 21.0 18.0 17.5

中国乡镇企业效益之所以不断滑坡,其原因有产权、体制、社会、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分散布局使农民在从事效益低下的农业生产的同时,兼营非农产业,造成投资的分散化与经营细碎化,企业规模偏小,形不成规模经济,对外部不利因素的抵御力较弱,而且浪费土地、污染环境;此外,乡镇外向型企业多年累积下来的制度方面的问题,以及资金短缺,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产品出口竞争激烈等问题日趋明显,原本外延式的粗放经营已难以维继。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转换现有的分散经营模式,利用区域特点与更多更好的科技成果,建立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发展思想与理念,促进乡镇企业效益的回升。

2 新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2.1 产业区位理论与新产业区的形成

1890年马歇尔发现,创新是存在于一种“空气”之中的。后来,在其《经济学原理》和《产业和贸易》(1919年)论著中,指出了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而获得的外部经济问题[3]。 马歇尔的产业区位理论认为集聚的外部经济,要点不在于产业集聚而导致的产业空间的扩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在于因共享区位,相邻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创新及其扩散在内的“免费服务”。这种外部经济,主要是因大量企业集中在某一地区而形成的产业区进行组织化生产而产生,并通过这种组织大量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

后来,一些学者基于对意大利Emilio—Romagna 区内成熟型产业成功扩张的现象,提出了柔性专业化的概念[4]。 所谓柔性生产方式是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与福特时代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不同的一种较灵活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对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提高企业生产率,有助于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或获得优势;同时,强调了集聚企业的专业化分工、企业之间的协作、企业规模的小型化、企业之间的网络关系[5][6]。这种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及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密集的网络联系导致了“新产业区”的产生。

新产业区与传统的工业集聚区或工业区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产业区多为节约空间成本(区位成本)或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被优惠政策吸引所产生的企业集聚。新产业区是指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中小型企业在一定地理区域内集聚而成的、以结网和植根性为特征既竞争又合作的中小型企业的综合体[3][7],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导、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既竞争又联合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区,以本地结网、企业的本地化、企业之间的对称关系为主要内容,是本地化的一种网络结构。

2.2 新产业区特点

与传统产业区相比较,新产业区首先是企业因为集聚而形成的、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一种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通过高度专业化分工或转包合同而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关系。其次,新产业区强调企业的本地化,也就是企业的植根性。新产业区发展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根植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中,任何经济活动都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环境紧密联系,使得这种根植性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同时也是新产业区存在的重要基础。然而,新产业区的更核心的内容是本地网络。这种网络根植于一定区域内,内部各行为主体通过合同而结成正式的合作关系,或通过长期交往与交流结成非正式的合作关系,这两种合作关系都是相对稳定的。在这种网络中,非正式的合作关系往往存在更多的信任,能够节约交易成本,有时反而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此外,新产业区内各主体均处于平等地位,而非传统产业区中的等级关系。在新产业区内,各行为主体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是相对独立的,均以平等的地位处于本地网络之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信赖、合作参加本地的结网,进行协作与竞争。

总之,新产业区理论的核心就是依靠内源力量、依靠与当地社会经济的融合来发展区域经济。区内各行为主体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形成一种合作网络,促使企业家与企业不断创新,而使区域的社会、经济得到协调的发展。

3 中国乡镇企业新产业区发展的特点

8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也出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区、经济开发区、乡镇企业集聚区等一系列产业集聚区。截止1998年底,全国建成和建设中的乡镇工业小区达10661个,当年组建企业集团6956个, 我国乡镇企业集聚区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基础。其中一些已具备了新产业区的特征,如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形成了包括上千家庭作坊式钮扣厂和3000余家钮扣摊位的具有新产业区性质的集聚区;与此类似,东莞、惠州等城市也有数千个与电子产业有关的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活力很大[5] 。此外,温州地区的众多企业经济活跃,性质极为类似于意大利的新产业区。

我国具有新产业区性质的乡镇企业集聚区,也是在类似于柔性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具有乡土根植性。由于植根于相同的文化社会背景中,在长期的发展中,处于同一环境中的中小企业形成了稳定的网络关系,具备了发展新产业区的一般基础,并且此类新产业区既具有一般产业区的特点,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社区经济特色:(1 )中国乡镇企业多分布于乡村社会,由于乡村社区相对更封闭,社区内的人际关系等非正式关系网成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在企业经营、交往活动过程中,位于这种血缘、地缘及人情关系网中的经营者相互间具有更多的的信任,更容易交流与合作,使经营风险下降,也更容易形成非合同的交易与协作,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在市场中占有更多的优势。(2 )中国乡镇企业被称为“草根工业”,企业发生、发展于本乡本土,深深植根于社区,具有工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双重属性。这种根植性使乡镇企业在进行现代工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必须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全局,服务于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改善企业的发展环境及社区的生存环境。(3)在乡镇企业新产业区发展过程中, 社区政府将起到极大的作用。社区政府和本社区内的企业是一种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共同体,乡镇企业发展初始靠社区政府快速积聚农村资金等生产要素,形成规模化生产,发展过程中还需要社区政府的协助,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情况下,用非市场的手段配置资源,保障社区内企业的利益,使本地企业可相对低廉地获得本地稀缺资源,而外地企业则要付出相对高昂的代价。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宏观背景及政策较国有企业更为宽松,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协作更加市场化。因此,我国乡镇企业所发展的新产业区,既具有浓郁的社区特性,又较一般的社区具有更多的市场因素在内。

4 中国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发展条件与制约

我国发展的乡镇企业新产业区,因为其中的乡镇企业根植于乡村的社区环境中,又受惠于宏观的经济政策,并直接受市场经济的调控,因而经济机制运行良好,具备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乡镇企业所处的浓郁的乡土环境,相对封闭的社区环境,行为主体的文化素质不高,管理落后,较多短期行为,也造成了乡镇企业新产业区建设中的种种问题。

4.1 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发展优势

4.1.1 我国发展乡镇企业新产业区过程中, 天然或地缘的血缘关系形成的半径较小的合作秩序将是主要联系纽带之一。这种合作秩序包含了深刻的非正式制度[8],包括了当地的文化传统、习俗、 血缘关系等因素,以及村镇两级行政组织为发展乡镇企业所做的一些制度安排(社区性制度安排)。在这种非正式制度环境中,乡镇企业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受到政府的支持,享受优惠的经济政策,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4.1.2 我国的乡镇企业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乡镇企业多为农民自筹资金兴办的,因此产权较为明晰,经营者在投资项目的选择、设备的配置、技术的引进、劳动力的安排、利润的分配等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能够及时适应市场的调整。同时,这种乡镇企业产业区中的企业投资方向多侧重于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的项目,因而避免了较高的风险成本。

4.1.3 新产业区中乡镇企业政策和机制灵活, 变动性与适应性强,以市场扩张为主。乡镇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受市场经济的直接调控,便于及时与市场保持动态平衡,对市场信息的反应灵敏,资本转移及时,产品、资本、劳动力结构便于适时调整,竞争力强。新市场的形成,明显表现为以市场为推动力的市场边缘的扩张。

4.1.4 乡镇企业所发展的新产业区将主要由地缘、 血缘联系密切的同一社区的乡镇企业组成,这些企业在长期的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企业间信任感强,容易交流和产生共鸣。同时,这种新产业区中,众多的中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中形成了密集的信息、销售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企业不仅节省了搜索市场信息的费用,而且降低了企业交易费用,从而充满活力与竞争力,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2 乡镇企业新产业区发展的制约

4.2.1 乡镇企业发展新产业区一般由于基础设施落后, 整体投资环境较差而难于一举形成。我国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村地区基础设施更是匮乏。虽然社会网络相对发达,弥补了部分不足,但整体环境效果仍然很差,影响了产品、信息的交流及资金的引入,制约着新产业区的形成与区域的发展前景。

4.2.2 社区政府的作用,有利于地缘、 血缘关系联系的既竞争又合作的网络的形成,使新产业空间由等级组织演变成网络组织,但社区政府的保护主义却不利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专业化协作。非本社区的企业进入需要付出高昂的进入费用及相对高的交易成本,既不利于国际化协作以及国际开放市场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组织的发展。

4.2.3 企业操作主体文化素质不高, 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竞争越来越趋向于技术、信息等高层面,企业中的设计、生产、营销等环节均要求操作主体具有较高的素质与道德修养。同时,管理水平与效益水平的提高、产业区整体创新环境的发展也要求主体素质的提高。

4.2.4 乡镇企业发展新产业区过程中,尽管体制上较灵活, 但往往由于乡镇企业普遍技术设备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在乡镇企业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意识,为获短期内的高额利润,搞短期行为,忽视技术改造,忽视专业化协作联合,并且不注重环境保护,造成了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5 乡镇企业发展新产业区的趋势

虽然中国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目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乡镇企业在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发展理念与趋势应当是予以鼓励和推进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应当注重营造以下的趋势,以适应新产业区发展的需求。

第一,良好的投资环境 国际上新产业区的发展,首先具备的是优美、舒适的环境,便利的交通,我国的乡镇企业新产业区建设中则由于普遍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生产与投资环境恶劣,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创新与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形成。因此,首先应当完善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新产业区区位选择时,对整体环境有所考虑,以使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的创造成为可能,促进整体效益的提高。

第二,创新的氛围 新产业区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企业充满活力,这正是“创新空气”所产生的结果。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发展无疑将以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为导向,以多样化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这就要求企业能够进行不断地技术更新改造,开拓新的市场空间,调整组织结构,并努力营造开放、规范的社区人际关系网络,重视创新氛围的培养,为发展提供背景和动力。

第三,规范的市场 目前,乡镇企业新产业区建设中的行为主体——乡镇企业,因兼有社区内模糊产权与企业内部相对清晰的产权的益处,因而在社区社会、经济网络中处于有利地位。但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社区政府必将最终退出对企业的干预,产权明晰的企业将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公平、规范、有效的市场将是新产业区发展的必要条件与趋向。

第四,科学的管理 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多地表现为技术、管理水平等高层次的竞争。乡镇企业新产业区要求企业的高度灵活性与高效性,要求企业能够有效地组织资金、人员,以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的变动。因此,我国乡镇企业迫切需要改变目前的管理组织落后、服务意识淡薄、高级管理人员短缺、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差等方面的状况,以高效、科学的管理使乡镇企业的经济绩效得以进一步提高,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第五,急需高素质的人才 乡镇企业新产业区的发展理念,要求企业无论是发展高科技产品、向高层次产业转换,还是建立密集、通畅的物资、信息、交流网络,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这种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满足,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人员的引进,但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素养高、文化视野广阔、道德修养好、行为规范的企业家的培育,而后者将成为乡镇企业发展新产业区的关键所在。

收稿日期:1999—06—17;修订日期:2000—07—0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乡镇企业的集聚动力与激励方式”(49901006)的部分成果

标签:;  ;  

我国乡镇企业新工业区的发展理念与特点分析_企业特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