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冶市郊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山西 长治 046011)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脑出血不同部位及其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与预后关系,以便为脑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脑出血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CT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措施。结果:35例患者经CT诊断均确诊为脑出血,其中丘脑出血者8例、小脑半球出血者5例、脑干出血者7例、脑叶出血者4例、基底节出血者11例;根据患者发病情况以及CT检查结果予以对应治疗后,基本治愈25例,好转6例,死亡4例。结论:对脑出血患者予以CT诊断可获得快速而准确的结果,同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以及血肿动态变化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脑出血;CT诊断;治疗方案;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127-02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出现破裂而引起的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十分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类疾病,同时也是临床上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脑动脉硬化以及高血压等是导致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受到情绪激动或用力等诱因时会发生脑出血[1]。临床调查研究报道,约有80%脑出血患者具有高血压疾病史,由于该病发病快速,病程变化较快,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即可恶化,严重者将出现偏瘫或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所以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关键环节在于予以及时和准确的诊断,并予以尽早治疗[2]。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脑出血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其CT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措施,旨在为脑出血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5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9.3±1.5)岁。既往疾病史包括外伤13例、高血压10例、动脉瘤2例、脑动脉硬化5例、脑血管畸形5例。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头痛10例、眩晕13例、恶心呕吐9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例。
1.2 方法
CT诊断主要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出产的SOMATOM Spirit型双排螺旋CT扫描仪器进行检查,电流为200mA,电压为130kV,扫描层距为(8~10)mm,层厚为(8~10)mm,以眶耳线为基线朝着头顶方向连续进行扫描;发病到首次CT检查间隔时间一般为1~3d,32例患者中未采取CT检查时根据其临床体征和症状表现已确诊,3例患者未能明确诊断;35例患者在第一次进行CT头颅检查后定时或必要情况下对患者行CT复查,对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时采取头颅CT检查,并对比分析,检查内容包括血肿位置、血肿量、周围水肿以及占位效应等。
2.结果
2.1 CT诊断结果
35例患者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头昏、头痛、偏瘫、失语以及意识障碍等临床症状,经CT检查观察其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其中3例患者中未采取CT检查时根据其临床体征和症状表现已确诊,32例患者经CT检查明确诊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肿体积参照多田公式进行计算[(血肿量)=血肿长径(cm)*血肿宽径(cm)*层面(cm)*π/6],其中出血量为18~30ml者7例、出血量为31~60ml者11例、出血量为61~80ml者15例、出血量>80ml者2例;出血位置包括丘脑出血者8例(22.8%)、小脑半球出血者5例(14.3%)、脑干出血者7例(20.0%)、脑叶出血者4例(11.4%)、基底节出血者11例(31.5%)。
2.2 治疗及其预后结果
根据患者发病情况以及CT检查结果以及家属意见,对23例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8例患者为初次头颅CT检查,出血量较少,无手术治疗指征,随后发现意识障碍不断加重,CT复查后发现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增加,具有手术指征,遂予以手术治疗。5例患者予以内科常规保守治疗。经治疗后,基本治愈25例,好转6例,死亡4例。
3.讨论
脑内出血是临床上一种十分严重的脑血管类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因此予以及时有效地诊断和尽早治疗十分重要[3]。脑出血一般分为非外伤性和外伤性两大类,非外伤性脑出血又称之为自发性或原发性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坏死而引发的出血,绝大多数患者由脑动脉和高血压所导致,其次为动脉瘤和脑血管。与患者其临床体征和症状表现比较,CT检查结果可直观反映脑出血病变过程以及严重程度,所以如何使用CT诊断和预防脑出血是目前临床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4]。
脑出血常由脑血管类疾病所引起,常继发于脑肿瘤、动脉瘤、动脉血管硬化、血管畸形以及高血压等疾病,其中又以高血压性脑出血多见。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部位以基底节为主,同时也多见于大脑半球、丘脑、脑干以及小脑等。
脑出血患者CT检查一般表现:因为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常位于丘脑和基底节区域,所以血肿较易入侵至侧脑室,而血肿导致的邻近脑水肿,常表现出占位效应,导致脑组织推移、受压或软化,严重患者将出现坏死[5]。一般情况下脑室内淤血吸收速度要较脑内血肿快,所以破入路径常表现出高密度血肿和脑室内相连。CT扫描发现新鲜血肿常显示出高密度影,边界较清晰,呈类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血肿周围呈现为低密度水肿带。周边脑室具有移位变性样表现,少数脑沟消失,中线结构则朝着对侧移动。脑水肿严重程度一般和占位效应有关,7d内表现最为明显,14d后逐渐缓解。
对于临床上疑似脑出血患者及时予以CT检查,不仅能准确显示出血部位、量的多少、有无破入脑室、脑中线和水肿有无移位等,同时还能参照CT检查结果予以微创血肿清除手术。本文中3例患者根据其临床体征表现未能确诊,其余患者均采取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35例患者中18例患者为初次头颅CT检查,出血量较少,无手术治疗指征,随后发生意识障碍加重,CT复查后发现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增加,具有手术指征,遂予以手术治疗,这表明脑出血患者采取头颅CT扫描可提高诊断率以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及时对患者予以头颅CT复查将有助于观察脑出血量是否变化以及有无新水肿,从而为临床手术治疗争取时间。
脑出血位置和临床症状表现以及预后关系:脑出血部位是判断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报道,基底节部位是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出血位置,本文35例脑出血患者中有11例为基底节出血,比例为31.4%。壳核以及尾状核发生出血后患者预后情况一般良好,若出血部位在丘脑或内囊后肢则可能会出现严重肢体功能障碍,且预后情况不良。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予以CT诊断可获得快速而准确的结果,同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以及血肿动态变化情况,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爱华,邹南安,崔钢等.脑出血CT与预后的关系[J].江西医药,2014,29(3):268-269.
[2]张健.脑出血CT改变与预后关系的探讨(附360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9):13-17.
[3]肖胜,叶娟,郑黄华等.脑出血CT临床征象与预后[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4):1818-1819.
[4]王立江,张吉荣,韩光良等.CT定位下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短期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4):391-394.
[5]王庭忠,刘永军,于剑等.脑出血微创穿刺术血肿CT值与血肿清除率的关系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6):249-251.
论文作者:晋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基底论文; 高血压论文; 症状论文; 部位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