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志[1]2002年在《不同采收季节栽培绿芦笋品质性状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生产上广泛使用UC800芦笋作为实验材料,着重研究了各个不同采收季节江西省资溪县和浙江省富阳市芦笋的营养品质、外观品质和风味品质。结果表明,两地同一时期采收的芦笋的品质不存在十分严格的差异,但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的升高,同一地域的不同采收季节的芦笋的品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在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初步得出了气温是影响芦笋品质一个重要因子。 本文重点研究了全年采收过程中芦笋的各种营养成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芦笋嫩茎在不同采收过程中,干物质、蔗糖、淀粉、维生素C、总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总蛋白、可溶性蛋白和总氨基酸呈下降后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纤维素、可溶性总糖、还原糖、黄酮和芦丁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可滴定酸、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呈一直上升的趋势。芦笋中含有17种氨基酸,比例适当,随季节的变化,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苦味氨基酸则与之相反。各季节中芦笋的矿物质元素各季节变化不大,富含钙、锰、锌和铜等元素,还含有硒、钼等有益微量元素,而铅、砷含量都小于1‰,而汞则低于检测值,这与芦笋无毒是相一致的。 本文还研究了不同采收季节芦笋的外观品质和风味品质的变化。不同采收季节的外观性状得分来看,四月份的芦笋外观得分最高,叁月份次之,九月份位于第叁,六月份得分最低。从外观性状看,四月份的芦笋在长度、粗度、重量、色泽度都最大,而空心率和弯曲率也比较低,故从外观品质来看,四月份的芦笋外观品质最好。芦笋的外观得分与芦笋的长度、粗度、有着极显着的正相关性其(r=0.972**、r=0.964**);与重量呈显着的相关性(r=0.921*):而叶绿素的含量与外观品质存在着正相关但影响不是很大。而叶绿素的含量与外观品质存在着正相关但影响不是很大。鳞片的开散度与芦笋的外观品质呈极显着负相关(r=-0.974**);与弯曲度呈显着负相关性(r=-0.946*)。从整个采收季节芦笋甜味品质来看,四月份的评分最高,其次是9月,3月、5月分别列在第叁、第四位,得分最差的是6月份和10月份的芦笋。甜味得分与蔗糖、还原糖含量、氨基酸含量进行相关得出,蔗糖含量与甜味得分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52**,而黄酮和芦丁则与其呈负相关(r=-O.932*;r=-0962**);而氨基酸与芦笋的甜味评分都没达到显着相关鲜味得分来看,得分最高的是3月份,其次是4月份得分,最低的是6月份的芦笋,芦笋鲜味得分与天冬氨酸呈极显着正相关(FO.966”“),与谷氨酸有显着的正相关(po.921”),说明影响芦笋鲜味品质的主要是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试验还以四月份江西资溪采收的芦笋研究了不同部位营养成份变化。试验表明芦笋各种营养成份与嫩茎的大小没有明显的关系,但是同一类型的芦笋嫩茎其上下部的差异非常明显。总糖、还原糖、蔗糖、可溶性固形物、总蛋白、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随嫩茎上部至下部其含量略有增加而纤维素变化则更为明显下部几乎是上部的两倍,但黄酮从上至下则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有机酸则上下部变化不大。 本文还就如何提高芦笋的营养品质进行了探讨。
叶卢亮[2]2009年在《常熟市绿芦笋生产技术》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分析常熟市露地生产绿芦笋失败的原因,研究绿芦笋生产的可行性,分析我市绿芦笋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限制因子,提出利用设施进行绿芦笋全程覆盖避雨避虫栽培方案。通过研究适用的设施类型,提出对现有大棚的改良方案并观测其使用效果。通过比较芦笋新品种在我市的适应性,筛选出适合我市绿芦笋生产的品种。研究了不同有机肥用量对大棚绿芦笋产量、质量及土质的影响,提出大棚绿芦笋合理的有机肥用量,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常熟市大棚绿芦笋栽培技术规程。本研究结论如下:1、常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日照完全可满足绿芦笋生产的需要。本地和周边芦笋消费人群和人均消费量均有较大潜力,本地绿芦笋生产有较大潜力,发展绿芦笋生产前景较好。2、分析本市露地生产绿芦笋失败的原因,表明本市绿芦笋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我市雨期集中和雨期气温适合芦笋茎枯病的传播,芦笋茎枯病发生严重,次要因子是采用品种不对路和严重的芦笋虫害危害。提出了我市绿芦笋生产的对策:即利用设施进行芦笋的全程覆盖避雨避虫栽培,以控制茎枯病的发生,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开展无公害生产可使我市绿芦笋产量和品质有较大提高。3、我市现有的棚室类型可用于芦笋生产的是GP622型大棚和改良型大棚,通过比较,改良型大棚早春升温、保温性能略低于GP622型大棚,但其夏季依靠自然通风,降温能力较好,可满足芦笋生产需要。加装20目防虫网后可隔绝夜蛾类害虫危害,芦笋产量、品质、种植效益较露地种植有较大提高。4、通过引进的Atlas、Purple passion、Apollo芦笋品种在我市大棚条件下种植,测定了芦笋产量及其时间分布、农艺性状、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 Apollo F1在我市适应性较好,是我市绿芦笋种植的适用品种,Purple passion产量不高,但是产品器官为紫色,品质较好,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5、在芦笋大棚内施用不同用量有机肥,测定不同用量有机肥对土质的改良效果和对芦笋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m2施用2000公斤商品有机肥效果最好,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对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效果最好。6、通过上述试验和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常熟大棚绿芦笋生产技术规程。
谷永丽[3]2009年在《绿芦笋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6~2008年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以从美国引进的阿波罗、格兰德、阿特拉斯3个芦笋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芦笋品种的生产性能,不同氮肥、磷肥用量对芦笋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以及清茬方式和培土厚度对芦笋的产量及笋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07、08年合格笋、日均产笋速率、单株采笋支数、单支重及笋径均以格兰德最高;格兰德的一级笋比例逐年增加:从平均值来看,3个品种不合格笋的比例均在15%左右:格兰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芦丁及大部分矿质元素含量均以格兰德品种的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硝酸盐含量居中。格兰德的同工酶谱带较亮,强度较大。总体上来看,格兰德较其它2个品种的产量及品质都较好。采笋期施氮量在N 0~360 kg/hm~2的范围内,绿芦笋产量和合格笋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嫩茎抽生数和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是笋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施氮促进细茎笋(直径小于0.5 cm)长粗从而降低了不合格笋的比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不大。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矿质元素含量在适宜施氮水平下较高,高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含量均较低。采笋前期芦丁含量较高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采笋后期芦丁含量降低,且处理间差异变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在N 240kg/hm~2左右,不仅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较好的营养品质,而且增产效果明显。采笋期施磷量在P 0~90 kg/hm~2的范围内,绿芦笋产量均随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单支重和其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是笋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增加,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不大。P4处理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粗蛋白、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上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矿质元素含量在适宜施磷水平下较高,高施磷和不施磷处理含量均较低。在试验条件下,施磷量在P 72 kg/hm~2左右,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较好的营养品质。春季清园后进行刨茬处理的合格笋产量较对照增加9.6%,不合格笋产量增加5.8%,其增产的原因是刨茬促进了嫩茎数的增加。适宜的培土厚度具有显着的增产效应,其增产的原因是培土使得笋茎变粗、单支重提高。随着培土厚度的增加散头笋、弯曲笋的比例增加,采笋初日后推,日均产笋速率提高。适宜的培土厚度具有增温效应,不同培土处理均比对照地温高。在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培土厚度以5~10 cm为宜。
陈学红[4]2012年在《加工工艺对绿芦笋汁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绿芦笋(Asparagas Officinalis L.)嫩茎味美鲜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以及其它营养物质,是一种低热量、营养价值高的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绿芦笋采收期相对集中,采后呼吸旺盛,常温下2-3d后即木质化变老而失去商品性。除了利用控制贮藏条件来延长芦笋的货架寿命外,还需开发芦笋加工产品以延长供应期。芦笋汁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加工产品,其加工过程一般要进行热烫、榨汁、酶解和杀菌等加工单元操作。研究表明这些加工操作对果蔬汁的品质和风味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有关加工工艺条件对芦笋汁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本论文以绿芦笋为试验材料,在研究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绿芦笋的品质、抗氧化活性及其制汁适应性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不同取汁方法、酶澄清、真空浓缩、热力杀菌和超高压杀菌等加工工艺对芦笋汁品质、抗氧化活性和风味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贮藏温度、光照条件和包装材料对芦笋汁贮藏期色泽和汁液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绿芦笋汁产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绿芦笋的品质、抗氧化活性及制汁适应性存在很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6项具有代表性的品质指标a*、维生素C、木质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或总黄酮)和总酚,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绿芦笋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绿芦笋的品质优劣排列顺序依次是“格兰德”、“阿特拉斯”、“UC301”、“UC157"和"UC800"。不同采收期“格兰德”绿芦笋的品质排列顺序依次是5月、4月、7月和6月,春季采收的绿芦笋的品质优于夏季。“格兰德”和"UC157"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依次分别是“阿特拉斯”、“UC301”和"UC800”。5月份采收的“格兰德”绿芦笋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4、7和6月份采收的绿芦笋。“格兰德”绿芦笋的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位列5种绿芦笋之首,且芦笋汁在贮藏期间色泽稳定性好,沉淀量少,较适宜制作芦笋汁。5月份采收的“格兰德”绿芦笋所制汁在贮藏期间色泽稳定性高,沉淀量少,较适宜制作芦笋汁。2.91℃.3min热烫处理能够将绿芦笋中的POD钝化,且能很好地保持绿芦笋的色泽。取汁工艺显着影响绿芦笋汁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热烫、破碎取汁能够保持芦笋汁的色泽,提高维生素C的稳定性。热烫、破碎、榨汁及纤维素酶处理后取汁有利于提高芦笋汁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总黄酮含量,维持芦笋汁的品质,增强芦笋汁的抗氧化活性。但这两种取汁工艺均降低了芦笋汁中的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3.利用响应曲面法(RSM)建立了不同条件下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芦笋汁的二次多项式的数学模型,经检验该模型极显着,拟合度高。通过响应曲面分析,确定纤维素酶的最佳作用条件是温度42.96℃,pH5.03,酶用量0.07%,果胶酶的最佳作用条件是温度40.56℃, pH4.43,酶用量1.45%。经复合酶处理的芦笋汁出汁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着提高,同时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无显着改变。4.浓缩工艺对芦笋汁的品质和抗氧化活性有明显影响。随着浓缩汁固形物含量的增加,芦笋汁的绿色加深,可溶性蛋白、总糖和总酚含量增加,而芦笋汁的色泽亮度、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逐渐降低。采用SPME方法富集芦笋汁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经GC-MS检测,鉴定结果表明芦笋汁中主要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是醛类。其次是醇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和酚类,还含有少量的酯类和有机酸。浓缩处理对芦笋汁挥发性风味成分有明显影响。浓缩芦笋汁固形物含量达10%时,芦笋汁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醛、醇和酮均有损失;随着浓缩程度的增大,风味成分含量增加,当固形物含量达30%时,风味成分含量最高,其醇、醛、酮及其它化合物的含量均达到最高,风味最佳;进一步浓缩至固形物含量达45%时,芦笋汁的风味成分含量降低,风味变差。5.121℃、3min的热杀菌(TP)处理能有效杀灭芦笋汁中的微生物至未检测出水平,延长芦笋汁的贮藏寿命。TP处理有效抑制了芦笋汁可溶性蛋白和总糖含量的降低,抑制了芦笋汁总酚、总黄酮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下降。这些研究结果充分表明了热力杀菌技术在延长芦笋汁贮藏寿命、保存芦笋汁品质方面的有效性。然而热力杀菌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芦笋汁的品质产生了负面影响,如维生素C的破坏和绿色的损失等。超高压杀菌(HPP)处理较TP处理能更有效地保持芦笋汁的绿色,保存较高的维生素C、芦丁含量及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保留了更多的醇和酮类物质含量,并且显着增加了醛类物质的含量。400-600MPa的HPP处理能够确保芦笋汁的安全性,有效保持其品质和抗氧化活性,并有利于保留芦笋汁中的风味成分。经GC-MS检测鉴定,结果表明醛类物质是芦笋汁中的主要风味成分,代表性物质是己醛,其次是2-庚烯醛、戊醛、2-丁烯醛(或2-甲基-2-丙烯醛)、2-戊烯醛、2-辛烯醛、2-己烯醛、壬醛和辛醛。醇类物质的含量仅次于醛类,代表性物质是1-辛烯-3-醇,其次是壬醇。酮类物质的代表性物质是1-辛烯-3-酮,其次是3-辛酮、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兰酮。在其它化合物中,甲氧基苯基肟含量最高,其次是2,4-二叔戊基苯酚和2-戊呋喃。酯类物质主要是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有机酸主要是已酸。6.贮藏温度、光照和产品包装材料对芦笋汁色泽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采用低温(5℃)、玻璃瓶包装和避光贮藏可有效延缓芦笋汁叶绿素、维生素C、总酚和还原糖含量的降低,抑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上升和聚合体色泽的产生,从而较好地维持了芦笋汁色泽的稳定性。芦笋汁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糖,其次还包括蛋白质、果胶和总酚。果糖是芦笋汁沉淀物中主要的糖,葡萄糖也参与了沉淀的形成。芦笋汁沉淀物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芦笋汁贮藏前后酚酸类物质明显减少,这些酚酸如绿原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等有可能与芦笋汁沉淀的形成有关。芦笋汁贮藏前后组氨酸和赖氨酸明显降低,而沉淀中这两种氨基酸的比例相对较高,因而它们有可能是易与多酚发生相互作用的氨基酸。芦笋汁沉淀中脯氨酸含量虽相对较高,但由于芦笋汁贮藏前后脯氨酸含量并没有明显降低,因而芦笋汁沉淀的形成有可能与脯氨酸没有直接关系。
白建波, 周银丽, 陶宏征, 李荣春[5]2013年在《个旧地区冬春两季绿芦笋营养品质分析与比较》文中研究指明对个旧地区8个芦笋种植点的冬春两季芦笋中的蛋白质、还原糖、维生素C、黄酮、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春季芦笋的蛋白质、维生素C、黄酮、有机酸、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冬季;芦笋中蛋白质、还原糖、维生素C、黄酮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小,有机酸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大。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对所有样品的综合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表明春季芦笋样品的综合营养品质隶属函数值均大于冬季的,个旧地区春季芦笋的品质优于冬季芦笋。
参考文献:
[1]. 不同采收季节栽培绿芦笋品质性状比较研究[D]. 黄锡志. 浙江大学. 2002
[2]. 常熟市绿芦笋生产技术[D]. 叶卢亮.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3]. 绿芦笋高产优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谷永丽.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09
[4]. 加工工艺对绿芦笋汁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 陈学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2
[5]. 个旧地区冬春两季绿芦笋营养品质分析与比较[J]. 白建波, 周银丽, 陶宏征, 李荣春. 北方园艺. 2013
标签:园艺论文; 芦笋论文; 季节变化论文; 营养品质论文; 外观品质论文; 风味品质论文; 碳水化合物论文; 蛋白质论文; 纤维素论文; 氨基酸论文; 黄酮论文; 芦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