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调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高炜

煤矿生产调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高炜

高炜

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青龙寺煤矿分公司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煤矿的生产调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给煤矿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并预测了实施后的效果。

关键词;煤矿生产;调度系统;WEB服务技术;B/S结构

1.研究背景

在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保证煤矿生产能够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程序调度设备在相关技术单位的不断改进下,调度用通讯系统在煤矿生产中具有很大的作用,并符合国家相关通讯技术标准。系统主要能够保证产品信息的记录,以及煤炭的数量等问题,对生产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妥善处理了煤矿企业信息分布杂乱,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并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了煤矿生产的工作效率,在煤矿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煤矿生产管理现状

煤矿自然条件差,灾害多,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目前,我国大部分煤矿的调度管理主要是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多变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重视安全工作,但缺乏科学的分析。煤矿生产调度的日常信息分散,各级安检人员在收集信息时,缺乏有效的信息分析手段,而且信息可能被层层过滤,高层管理者难以及时获得需要关注的安全信息,可能会贻误快速处理事故的时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单位逐步开发专门的煤矿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对煤矿调度信息进行计算机进行管理。煤矿调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经历了单机管理和网络管理两个阶段。在单机管理阶段中,煤矿调度属性信息通常存储在Excel或 Auto CAD 绘制,或直接以扫描图件的形式存储在电脑里。尽管部分煤矿建立了自己的调度数据库,但系统功能简单,信息更新不够及时,存储效率低,严重影响了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在煤矿实际生产工作中的应用。在网络管理的初始阶段,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对调度部门的表格数据、文本文件和静态图形进行管理。

3.当前煤矿生产调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为规范调度管理工作、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手段和支撑平台,实现了预防为主的目标,为改进调度信息管理的方式,提供了先进可靠的手段。在计算机引入煤矿调度信息管理之前,煤矿生产调度信息主要以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采取手工记录、绘制和存放,使得资料的保护和信息利用存在着效率低下、共享性差、检索速度慢、信息处理不及时等诸多缺点。

在煤矿生产调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及应用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存储效率低,没有真正实现信息网络共享。由于没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很多重复的信息经常需要重复记录,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许多煤矿生产调度信息只限于调度部门内部甚至个人掌握使用,调度信息共享和管理的程度和水平较低。在没有对调度信息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调度部门的信息不能被其它部门使用,调度信息缺乏共享性,也就不能交互使用。

(2)没有形成完善的信息统计功能。由于信息的共享性差,对调度信息,比如说某段时间内生产指标完成情况、某个时间段的生产事故情况等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统计。不利于对煤炭生产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也严重阻碍了调度信息在煤矿生产中的组织、协调、催办落实作用,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严重的影响。

(3)无法动态生成和查看生产调度台帐和报表。生产调度台帐、报表在生产过程中起着统计、组织、协调的作用。通过采煤工作面循环进度表、掘进工作面调度记录、值班情况表、生产调度日报、月报等可以很直观地对生产进行科学的决策。虽然很多系统都已经实现了对一些基础数据的管理,但是根据基础数据及其数据关系实时生成报表和台帐的功能却没有得到体现。

(4)虽然以往的调度管理信息中也有一些引入了图形管理的方法,但是所使用的图形很多都是静态的模拟图,没有与日常生产有关的图形信息,如动态变化的采掘图等,无法实时直观显示生产信息的变化情况。

4.解决措施

鉴于现阶段调度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在充分了解当前最先进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新一代的网络编程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系统采用先进的B/S结构,并结合客户端脚本技术、数据库技术、ActiveX技术对系统进行开发,最终形成一个易用、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1)通过对当前国内外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的研究,结合各矿和集团公司的需求分析情况,理清调度管理的业务流程,并形成设计思路。

(2)研究B/S体系结构,并基于B/S结构实现基本调度记录和台帐数据的远程操作,包括数据的发布、增加、删除、修改以及查询,为煤矿调度信息提供网络化管理平台。B/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MIS 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平台模式,它把传统的C/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端部分精简为通用浏览器,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第一层客户机(表示层)是用户与整个系统的接口;第二层WEB服务器(功能层)将启动相应的进程来响应客户的浏览器;第三层数据库(数据层)的任务类似于C/S模式,负责协调不同WEB 服务器发出的SQL请求,并管理数据库。B/S模式的特点是简化了客户端,将业务处理逻辑集中放置在应用服务器;从而大大减少了客户端的体积,减轻了系统的维护工作。另外这种三层结构在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任何一层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它层的功能,使得系统的扩展变得相对简单。

(3)客户端的 ActiveX 技术,实现图形控件在系统中的嵌入。从而实现对各种图形的浏览,并能对图形中各种属性信息进行查询。

5.效果预测

通过建立局矿两级的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生产调度各部门的信息高度集成,并通过各种基础数据及其数据关系在线生成报表和台帐,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决策,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系统建设的预测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建设一个基于B/S结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调度台帐、调度记录、生产日报、物理文件等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2)实现报表统计功能,对各种重要信息进行有效地统计。利用华表在线生成各种调度台帐和报表。

参考文献:

[1]陈媛媛,苗连强.基于WEB的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0(12).

[2]黄伟力,刘幸来.煤矿安全生产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工程,2013(6)

[3]薛阳.煤矿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设计与应用[J].煤炭技术,2013(11)

作者简介:

高炜,男,汉,(1986~),陕西府谷人,现就职于榆林神华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青龙寺煤矿分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煤矿生产调度相关的生产与科研工作。

论文作者:高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煤矿生产调度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高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