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探析论文_吕春岩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探析论文_吕春岩

广州宏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需求量的日益增加,电力系统应该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利用数字网络科技,建立出智能化的变电站,从而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电力行业必须要将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装置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本文阐述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的特征以及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保障智能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特征;措施

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相对于传统变电站具有更加的智能、灵敏、迅速与可靠性,可以为变电站进行其他设备的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为变电站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智能变电站的构造来看,其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继电保护,即过程层与变电站层,这两部分也是智能变电站实现继电保护的重要媒介。因此推动智能电网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也便于实现管理自动化。以下就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进行探讨。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

通常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是信号采集;第二是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第三就是处理输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点主要有:(1)信息采集数字化。

智能变电站中的电压和电流信息的采集实现了数字化,利用光学互感器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并且实现信息数据的采集。针对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运行信息进行采集和汇总,并且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之间形成较大的电气隔离,有利于实现大范围的信息采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信息应用集成化。智能变电站使用统一的标准,因此可以消除以往由于继电保护系统与建模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导致信息采集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利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信息的集成化处理,使得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都存在密切的联系,从而有效的促进信息资源的传递与共享。(3)信息传递网络化。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运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系统,便可以解决传统变电站信息网络重复使用同一个接口的弊端,减少变电站中使用的二次回路数量,也可以显著的增强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另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分散的数据和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同步传输到相应的装置结构中,提高数据信息的使用率。(4)系统结构完整化。智能变电站机电保护系统克服了传统保护装置体积大且分散的弊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紧凑的系统,将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和体积进行优化,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尤其是中低压智能变电站使用的继电保护系统的结构都十分精巧,可以直接与开关柜连接。

2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其主要特征表现为:(1)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智能变电站就是利用自动化的电子信息技术,对整个电力系统结构进行数字化的保护,所以,其在保护的过程中会应用到许多的电子装置。但是,由于影响电子装置工作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信息数据的同步、电池兼容以及开关设备的频率等,这就使得继电保护设备的可靠性受到影响,继而产生可靠性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变电站在进行继电保护时,其光缆线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电子装置受干扰的频率。对此,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帮助该系统成功实现自我检检测,以便及时的对相应的系统警告快速反应。并且,还可以建立起一个配电保护可靠性的系统模模型,对其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2)保护时间同步性。由于传统的变电站系统使用的互感器设备是不存在保护时间的同步性问题的,所以,我国电力系统在此方面的保护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然而,由于智能变电站采用的是数字化的信息采集方式,因此,其配电保护应该与时间的同步性相连接。提高保护时间同步性的方法有:第一,线路差动保护与同期检测。由于这两个装置需要采集的信号的相位和幅值是来自两个不同的变电站的,不仅需要线路的本侧数据,还需要其对侧数据,所以,必须要保证整个电网系统都能够同步的执行正确的保护动作。第二,过流过压保护。对于电流过流和过压的保护十分简单,并不一定需要时间的完全同步,只是需要工作人员在系统中输入正确的幅值即可。(3)继电保护实时性。在实际的电力系统应用中,其对智能变电站进行继电保护实时性的要求十分之高,但是由于数字式互感器在对数字进行采样工作时,必然会因为交换机交换、合并器出现链路传播以及接收器接受时间被延长等情况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时间性误差,这就使得数据的传授受到严重的影响。其中,合并器排队与交换机转发是导致数字互感器出现时间误差最主要的原因。面对此种情况。我国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采样工作时,应该利用科学的方案在采样之前计算出可能会产生的误差,并将计算结果同采样结果相融合,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延时和误差现象对采样结果的影响,进而提高智能变电站进行继电保护实时性的程度。

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措施

3.1变压器的保护配置方法

智能变电站通过配电线路的电压额度是有限定的,无论电压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对配产生严重的影响。然而,在变电站中,能够有效调节的控制电压的重要装置就是变压器系统,这也是变电站进行配电保护的重要装置。因此,在利用变压器装置进行配电保护时,可以采用分布式的配置办法来促使变压器能够有效的实现差动功能继电保护。同时,对于变压器装置的后备保护,则需要采用集中式的配置手段。此外,还可以采用独立安装法对那些非电量进行继电保护。其具体的安装方式为:将电缆直接通断路器连接。

3.2线路保护配置

智能变电站的线路保护配置都是利用纵联差动的保护方式来对电力系统进行有效保护的。其主要的装置手段为集中式和后备式两种保护手法,采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及时的处理该配置的各项问题,保证其各项功能都能够正常运行。之所以要加强该配置的保护,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和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级电压之间间隔的单元,还具有测量、控制、保护和通信监视等多方面的功能。可以为电力系统中的变电站、发电厂和高低压配电等其他修通提供完善的配电线路控制保护方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配电保护可靠性。

3.3保护电压限定延时时产生的过流电

当智能变电站处于正常的运行模式时,由于电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出现外部断路的情况,从而引发过负荷电流现象出现。在此种情况下产生的过负荷电流,虽然其电流量同正常情况下的电流量无较大的差别,但是却很容易在变电站系统出现外部故障的时候,发生跳闸现象,从而对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可靠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电压限定延时的方式,可以准确的测量出变电站中各线路通过的电流量,从而在发生过负荷电流现象时,及时的向相关系统发出警报和执行保护的命令,提升其继电保护的可靠程度。

结束语:

智能变电站要想做好继电保护工作,必须要选择具有较高可靠性和灵敏度的继电保护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变电站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从而保证各设备都能够满足变电站的工作需要,进而提升其继电保护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鹏,王栋,刘永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J].中国机械,2014(22)

[2]李洪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5(2)

[3]阎忠富.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探索[J].科技视界,2015(16)

论文作者:吕春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探析论文_吕春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