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护理论文_谭丰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护理论文_谭丰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探讨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总结溶栓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6例患者中有22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它的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它也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溶栓要尽快,尽早,充分而持久的使相关梗死血管想通。溶栓治疗,溶栓时间越早,梗死的范围就会越小,而且病死率也会降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以及溶栓后的护理还有并发症的预防都是非常重要的。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对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36例的患者进行调查与分析从心内科室收治的36例均AMI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其中20例男性,14例女性,其中2例合并糖尿病。

1.2 方法

溶栓治疗的同时口服氯吡格雷150mg,然后同时嚼服阿司匹林0.3g/日,3天后改为0.1g/日,以后长期服用。其他治疗包括给氧、静滴硝酸酯类药物等。在0.9的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50万Uivgtt30分钟滴完。以后克塞针剂60mg皮下注射共7天,并给予监护生命体征。

2、结果与分析

2.1 溶栓治疗具备的条件

溶栓治疗具备的条件有:(1)持续胸痛超过半小时,憨硝酸甘油或心痛片症状不缓解者。(2)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mv。(3)年龄小于且等于70,70岁以上高龄患者视具体情况而定。(4)无溶栓治疗禁忌症。(5)发病小于等于6小时或6-12小时,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或不伴胸痛者。

2.2 溶栓前的准备工作

溶栓前的准备工作有:在治疗前需要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型,心联心电图;并立即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吸入3-5L/min,吸氧的时间一般为患病第一周到第二周的24小时高流量吸氧(3-5L/min),以后改为低流量吸氧(1-2L/min),等到病情稳定后就改为间断吸氧。并做好心理护理,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准备工作,所以必须严格做好。

2.3 溶栓前的护理

溶栓前的护理有:采用溶栓治疗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禁忌证,无禁忌证者应做好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心肌酶谱的检测。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前臂较粗、易固定的血管,准备溶栓药物。然后应该迅速的把患者送入一个环境比较安静、抢救设施比较齐全的监护室内进行心电监护,护送时应该要避免振动,送入监护室后必须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外来的不良刺激。并且将患者与监护室的监护仪接起来,监护仪上的报警系统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同时保存检测仪上的心电图记录,以供作为进一步治疗效果比较的依据。要迅速而准确的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因为溶栓开始越早便越好,且愈有利于血栓溶解,早期溶栓治疗可缩小梗死面积以及改善预后。

2.4 溶栓治疗期的护理

溶栓治疗期的护理:(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选择静脉通道时应该注意粗大易固定,但不妨碍心电监护以及血压监测的部位,在溶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穿刺,选用套管针进行穿刺,开通二路以上静脉通道,并且给予维持,保持通畅,确保治疗用药。(2)根据医嘱应用溶栓药,严密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寒颤、发热、皮疹等的过敏反应,密切观察心律、心率、血压以及心功能的变化,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st段和t波的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溶栓开始后30分钟记述一次12导心电图,及时反馈给医生观察胸痛缓解情况以及有无一过性的低血压以及心律失常的观察。(3)争取在发病6h内用药,用药愈早,预后愈好,用药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神志,注意穿刺部位、皮肤黏膜有无出血,观察大小便颜色。若发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穿刺点出血等,应及时使报告医生终止溶栓。(4)掌握血管再通判断指标,凡溶栓后出现下列情况应视为再通:①2h内胸痛显著减轻或消失;②ST段2h内下降大于50%;③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提前,在发病14h以内。④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4)溶栓期间应专人护理,耐心听取患者主诉,评估胸痛的程度,随时与医生联系。

2.5 溶栓后的护理

溶栓后的护理:(1)严密监护,患者发病一周内,应该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由护理人员来照料,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防止情绪激动。监护人员必须认真负责,既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同时也要保证安静和患者休息。(2)要密切关注胸痛情况:溶栓后2h以内胸痛迅速缓解或者消失是判断冠状动脉再通的有效指标,溶栓时每15min记录一次胸痛的部位、性质、程度以及持续时间;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如收缩压降低20mmhg或者降低至90mmhg,应该及时报告医生采取抢救措施;给予盐酸哌替啶50-100mg肌肉注射或者吗啡5-10mg皮下注射,同时注意有无神志变化,血压降低和呼吸抑制。(3)卧床期间预防便秘,训练患者床上排便,避免用力过度;给予易消化饮食、饮食中含有适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必要时给予缓泻剂。(4)排便护理:患者溶栓后的第一周是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防止情绪激动。患者如果出现便秘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排便困难尤为重要,对于不习惯床上排便者,如果心率、心律无异常,可协助患者在床旁坐便桶排便。(5)1周后如病情稳定后可以在床上活动肢体,2周后可做起,3周后可下床逐步活动,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2.6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有:(1)注意并发出血倾向,出血是溶栓最常见的并发症,严密观察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紫斑、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患者意识、瞳孔对光反射以及瞳孔异常变化,有无呕吐等,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并观察患者以及分泌物变化。(2)低血压 AMI 1周内发病率较高,应该严密监视血压变化,在溶栓进行的30min测血压一次,之后每小时测血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3)心律失常,溶栓后24小时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在溶栓后3小时左右发病率更高,以室性、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多见。因此,在溶栓过程中,护士必须注重AMI患者的心电图变化规律以及常见心律失常图形,及时发现心率、心律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且标上时间,协助医生采取有关措施。

2.7 溶栓患者的出院指导

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患者均以老年人增多,所以,便秘的发生率会比较高,可以给予缓泻剂口服,例如:麻仁丸等,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在排便时,叮嘱患者过度用力或者是屛气,以免引起猝死。还需要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的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并且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治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诱发因素的发生以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例如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发病的因素。还有一点,就是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而加剧病情,因此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对待患者要耐心,关心体贴,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加治疗信心,适时适量进行适当的活动,使患者安全的度过急性期进入康复期。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的特点。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流,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者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的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过度急性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为达到心肌血流灌注,急性心肌梗死在溶栓窗口期有溶栓适应症,无溶栓禁忌症患者,应尽量争取患者以及家属的同意,应尽早静脉溶栓,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并对远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以上的综合护理的手段,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的配合了临床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使用方便、安全、费用低,可早期给药,疗效肯定,是基层医院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病例中溶栓成功率达到82.4%,说明溶栓效果较好。22项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发病最初2 h内给予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明显下降20%~44%。另外,溶栓治疗中可能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护士应在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急救准备措施。溶栓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情况并迅速报告医生。要做好心理护理,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结论

综上所述,对患急性心肌梗死实施溶栓治疗的患者,做好溶栓前的准备工作,溶栓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各项护理,对患者康复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指导及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是目前保证疗效,帮助患者生理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治疗过程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此时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且多种多样,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也会因为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有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一个患者,以便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阮满真,卢娅莉.冠状动脉溶栓治疗的术后护理.护理学杂志,1993,8(2):591.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

[3]刘梅.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观察.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44.

[4]王玉玲.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91.

[5]赵兴胜,周银锁.急性心肌梗塞静脉溶栓疗法对QT离散度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9,31(6):343

[6]张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二)院前及急诊处理:恢复冠脉血流及心肌组织再灌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3,15(6):376

论文作者:谭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护理论文_谭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