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峰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一〇核地质大队
摘要:桂北711矿床外围铀矿化普遍发育,成矿条件良好。通过对本区铀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认为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与铀矿物关系密切,放羊岭地段、牧牛岭地段、三马坪地段具有较好成矿远景。
关键词:桂北;铀矿;地质特征;找矿远景
1. 引言
区域铀源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形成了苗儿山铀矿田,范围集中苗儿山岩体中段,由北部的荣平水至南部枫木岭,西部大坪里至东部的福竹。已知大、中、小型铀矿多处,这些矿床空间上具北西向排列的特点,成矿条件以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复合成矿为主。区内地质条件与区域上铀矿床成矿条件工极为相似。鉴于此,本文通过区内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进行初步研究,进而初步选定成矿远景,对下一步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2. 地质背景
本区位于扬子陆块之桂北地块龙胜褶皱带[1]。区域内出露地层有青白口系、南华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白垩系及第四系。构造以断裂最为发育,加里东运动形成以北北东向为主的紧密线状褶皱带和初期的同生断裂,印支运动是又一次极其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并伴随基底断裂构造的复活,使扬子、南华两个板块碰撞、拼合。燕山运动以块断运动为特征,造成基底断裂再次复活,同时产生了以北北东向为主导的断裂构造,次为北西向、近南北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
3.成矿特征
3.1 构造特征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构造,由西至东依次可见F700、F600、F500、F400、F300、F200、F100、F25、F26、F27带组,以北东走向为主,其中F700、F600带组倾向以南东为主,F400、F300、F200、F100 、F25、F26、F27带组主要倾向北西,F500带组近直立。构造岩岩性主要有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轻碎花岗岩,局部可见后期石英脉、玉髓脉穿插。另外工作区内还见有北西向构造,这些构造与北北东向构造的夹持复合部位往往形成铀矿床及矿点。
3.2围岩蚀变
常见的围岩蚀变种类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水云母化、紫黑色萤石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等。与铀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围岩蚀变主要是有中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碳酸盐化、紫黑色萤石化等。
4.矿床地质特征
4.1 矿体特征
矿体形态较复杂,主要呈透镜状、脉状及扁豆状,产状和空间形态受构造带控制,埋深均在300m以浅。现将主要矿体描述如下:
矿体Ⅰ[5]:赋存于北东向F300含矿带下盘次级带F333中。矿体呈脉状产出,产状与构造带一致,倾向296°,倾角74°,属隐伏矿体,最小埋深78m,最大埋深174m。含矿岩性为蚀变碎裂花岗岩,主要见钾长石化、赤铁矿化、水云母化、硅化、萤石化;矿化与紫黑色萤石化关系密切,紫黑色萤石主要以细脉状发育,脉宽1~15 mm;围岩主要为碎裂花岗岩、轻碎花岗岩,蚀变与含矿岩性相似,只是未见紫黑色萤石化、硅化。
矿体Ⅱ[5]:赋存于北东向含矿带F300上盘次级带F309断裂带中。矿体呈脉状,产状与构造带一致,倾向275°~300°,倾角58°~62°。含矿岩性为赤铁矿化、硅化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裂隙充填肉红色玉髓脉,局部可见蛋黄色硅钙铀矿和黄绿色钙铀云母。
矿体Ⅲ[5]:分布在工作区北部放羊岭地段,赋存于北东向含矿带F600上盘次级带F602中。产状与F602含矿带一致,倾向295°,倾角63°。含矿岩性为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硅化碎斑花岗岩、碎裂花岗岩。
4.2 矿石特征
区内各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钙铀矿、钙铀云母、铜铀云母等次生铀矿物。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萤石、赤铁矿以及方解石等。矿石构造以细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为主。
铀矿石均为氧化矿石,根据矿石矿物共生组合、铀在矿石中的存在形式、分布特征、结构、构造、赋矿岩性等特征将矿石分为:钾长石化赤铁矿化碎裂花岗岩矿石、赤铁矿化硅化碎斑花岗岩矿石、赤铁矿化硅化萤石化碎裂(碎斑)花岗岩矿石等自然类型矿石。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特征性矿物含量低的铀酰磷酸盐、高硅酸盐铀矿石及富含萤石的高硅酸盐铀矿石。
5.矿床成因与成矿远景浅析
5.1控矿因素
根据矿体的形态、产状,矿石矿物的共生组合和近矿围岩蚀变等情况综合分析,本区控矿因素主要有:
1.富铀岩体控矿
大量的铀源供给是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铀矿床的首要条件。苗儿山岩体出露面积大,属硅铝壳层经重熔改造形成的复式岩体。区内燕山早期、加里东期花岗岩岩石当量铀含量高,伽马异常晕大面积发育,说明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促使地壳铀元素活化与迁移,在岩体中产生铀的预富集,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矗
2.构造控矿
区内经历多期次、多阶段构造运动,北东向断裂带组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已知铀矿床均受北东向断裂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这些断裂组的主带及其上下盘次级带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矿体的空间定位受两组以上不同方向构造交叉复合控制,大都与295°左右方向的北西西向密集的裂隙带组有关,北西西向密集的裂隙带组与北北东向、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复合部位,往往是重要的成矿地段。在本区,北西西向裂隙带组与北北东向、北东向断裂带的复合部位是最重要的控矿因素。
3.热液与围岩蚀变控矿
区内热液脉体发育,多种围岩蚀变发育并叠加,是铀矿成矿的重要因素。围岩蚀变的种类和强度控制着矿化的富集程度,铀的工业富集是随脉体活动的多期次、多阶段逐步集累而成,因而脉体活动期次多、围岩蚀种类杂、且强度越高矿化越好。其中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与铀矿物关系密切。中等硅化、细粒黄铁矿化、深红色赤铁矿化、细粒紫黑色萤石化、碳酸盐化是与成矿较为密切的围岩蚀变。
5.2找矿标志
1.北北东向主构造带上及上下盘次级断裂带中复杂的构造组合;两组构造带夹持部位的次级断裂带中;两组构造交汇地段,这些都是工作区重要的构造找矿标志。
2.矿区内与铀矿化关系的中等硅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紫黑色萤石化、红色方解石化等,都是重要的蚀变找矿标志。
3.物化探晕圈叠合部位,特别是反应深部矿化信息的钋-210晕圈,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5.3矿床成因
前人对苗儿山岩体内矿床的研究表明,铀矿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晚白垩世至早第三世。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频繁,导致北北东、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产生继发性活动。构造热液活动强烈频繁,持续成矿作用时间长,深部热液在上升途中从富铀围岩中浸出铀源,在物理化学条件改变条件下而富集成矿。期间在区域上还伴随有小规模的中、基性岩浆活动,地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区内陆地普遍遭受剥蚀。矿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区,构造氧化带持续发育,风化淋积作用参与部分成矿改造。工作区是区域内生、外生联合持续作用发展演化的产物。主导成矿作用是热液成矿,其次是风化淋积。矿床成因为热液+风化淋积成因。
5.4成矿远景浅析
通过对区内岩性、构造及异常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合前人对该区有关地段的工作程度,对本区成矿远景有了一定认识。
1.放羊岭地段:
位于本区南东面,前人对F600带组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发现矿体3个,分别受F600和其下盘次级带F602控制,矿体的北侧和南侧均未控制,且矿体在走向上有约200m等间距分布的规律。该地段矿体南北方向均有矿体尚未封闭。
目前F600带组内施工工程见矿标高均在750m以上,仍处于氧化还原的混合带及氧化带上,矿石矿物主要以次生铀矿为主,既保留有热液成矿作用的特征,也有风化淋积的特征。矿体的大致垂直分带是浅部氧化残留矿体、中深部属混合型矿体,而深部应该存在还未被发现的热液成因的原生铀矿体,也是即今后找矿的方向的。开展深部找矿,发现富大的原生铀矿体是完全可能的。
2.牧牛岭地段
即白毛冲矿床一带,前人已作详细揭露工作,共圈定出大、小矿体36个。矿体主要产于F300断裂带组内,矿体产状与F300带组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呈透镜体。地表可见北西向断裂带发育,且伽马、钋-210晕圈均有沿北西向呈串珠状展布的特性, F300及其上盘次级断裂带还有部分矿体走向、倾向上尚未控制,因此,该地段具备较多北西向构造与F300断裂带交汇复合地段,只要加强北西向构造特征、产状的研究,进行规律找矿,该地段仍是值得重新认识,进一步开展工作的。
3.三马坪地段
该地段位于F300断裂带和F400断裂带夹持部位,次级带教密集发育,地表有较多伽马异常点和钋-210异常点,伽马晕圈和钋-210晕圈具长轴方向沿北东向展布的同时,沿北西向具串珠状排列的现象,显示北西向断裂带在该地段对矿化的控制和影响。且3-102线以南地段物化探探晕圈发育,F300断裂带组产状变化大,且地表与铀矿化关系密切的紫黑色萤石脉发育,因此,认为该地段是值得进一步工作的远景地段。
6.结语
矿区属于苗儿山矿田的一部分,位于苗儿山岩体中段,具有优越的区域地质成矿条件和成矿物质基矗矿体往往受构造控制,北东向断裂为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交汇部位,铀矿物与红色玉髓脉、紫黑色萤石细脉、方解石细脉共生。由于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性,本文对本区矿床地质条件与成因以及成矿远景作了初步定性分析,在今后将作更进一步的研究,以便对矿区的深部与外围找矿提供更好的理论参考。
参 考 文 献
[1]杜乐天,我国热液铀矿床分类及其成因分析[J]放射性地质,1980(3):1-10
[2]杜乐天,中国热液铀矿基本成矿规律核一般热液成矿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3]胡瑞忠,花岗岩铀矿床一种可能成矿模式[J]科学通报,1990,(7):526-528
[4]杨顺田、张友帮、陈宋球,苗儿山岩体中段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R],中南地质勘探局三一O大队科研队。
[5]广西壮族自治区数字地质图(1:50万,2006年)
[6]汪添福、王桂峰、叶土生等,广西资源县豆乍山南部铀矿普查报告
[7]葛义林、曾攀、周琪等,广西资源县马家铀矿普查地质报告
论文作者:王桂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铀矿论文; 矿体论文; 成矿论文; 东向论文; 萤石论文; 赤铁矿论文; 围岩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