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名山区廖场乡中心小学 名山 625100)
害怕写作文是不少小学生通病,提起作文就头痛,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因此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长此下去,不仅学生的作文水平无法提高,也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根据我多年教学积累的经验,谈谈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学生兴趣特点,因地制宜设计教学
感兴趣是最大的动力。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农村小学生成长在乡村,熟悉农村事和物,对小动物、大自然接触多,感兴趣。指导作文就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先写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如: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有的学生家里虽然喂养了一些小动物,但却“视而不见”,抓不住这些动物的特点,写出来的作文难免单调。因此,我买了一只小白兔,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观察兔子的外形特点、行动特点。家里养了兔子的同学,适当补充自己对兔的了解。这样一来,学生就有内容可写了。以此类推,其它动物该怎么来抓住特点写,学生讨论十分热烈,写出来的作文也可圈可点了。还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伺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当然写人的文章,就可以“因地制宜”了,先写班上特点鲜明的同学的一个片段,比如写喜欢搞笑或学习特别刻苦的同学。提醒学生,这个同学的特点是从哪些事上体现出来的,慢慢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把特点写具体的好习惯……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多层次的教学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尽量不搞“一刀切”。我在实际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是命题适度放开,解放学生思路。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不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1)白色的污染,(2)你为什么还用我,(3)假如,(4)塑料袋的诉说,(5)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二是作文上交时间可先可后没有固定要求。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
三是训练疏密有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我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习作,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习作。
三、注重作文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首先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其次鼓励学生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四、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多样化的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一是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用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是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总之,只要我们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确实培养起他们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论文作者:钟先文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他们的论文; 习作论文; 注重论文; 能力论文; 命题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