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桃源小学 251700
摘 要: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时,要注意逆向思维的培养,把培养学生逆向思维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逆向思维 培养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逆向思维的奇才。要是“电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产生电”逆向思维的思考,使科学家法拉第总结出了伟大的电磁感应定律。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们发现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顺逆运算、顺逆公式、顺逆关系。许多数学知识也正是通过这种可逆转换来发展和深化的。
对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挖掘学生的逆向思维,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分析问题的能力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发展了他们的抽象概括、空间想象和判断推理等能力,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思维的方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有些概念之间存在着互逆关系,如加与减,乘与除,大与小,多与少,长与短,等等。备课时教师要把这些可逆因素挖掘出来,并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在按题目条件进行顺向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精心设计互逆式问题,问“小方从前面数坐第几排?”紧接着问“她从后面数坐第几排?”,做一加要想两减,看“运走的”要想“剩下的”,问“把2.3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它的大小怎样变化?”同时问“向左移动三位呢?”,判断“所有真分数都小于1,所有假分数都大于1”正确吗?等等。
以上提问旨在打破学生思维中的定势,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顺向和逆向的积极活动之中。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辨析得更清楚,而且还逐步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二、优化教学,培养学生用逆向思维解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问题
(1)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正面求解感到困难甚至难以下手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考虑,这时往往会很快找到解题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1~500的自然数中有多少个数不是7的倍数?这题如果只朝着“问”的角度去想,就不能很快求出结果,因为在500个数中不是7的倍数的数比7的倍数的数多得多,所以我引导学生先求7的倍数的数有多少个,然后从总数中减掉即为所求。再如:某机械厂今年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产零件0.2万个,一月份比二月份少生产20%,一、二月份共生产零件多少个?解这道题的关键就是引导学生从“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产零件0.2万个”的反面思考,将此条件转化为“一月份比二月份少生产零件0.2万个”,那么学生就能明显地看出,0.2万个即为二月份生产个数的20%,很快求出结果。
(2)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有相当一部分“逆向型”题目。这类题目,一部分是“反叙型”的。如:“二(1)班有女生30人,比男生多5人(或比男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这类“比多”要减,“比少”要加的应用题与“正叙型”的“多加”“少减”的题目,其运算相反,较难理解,往往造成解答错误,是教学的难点,加强此类题目的练习,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再如:“学校六年级人数比二年级人数的2倍多48人(或少48人),六年级有496人,二年级有多少人?”这是一道较复杂的“反叙型”应用题,其逆向分析为:六年级人数减去48人,相当于二年级人数2倍,二年级的人数为(496-48)÷2=224(人)。 另一部分则是“反向型”的,即题目情节发展与生活行为过程相反。 如:“3个学生2天可以植树200棵,照这样计算,5个学生植树700棵需几天?”这道题的情节的发展是反向的,解题时需要改变思维的方向,采用逆向思维进行分析。
2.训练学生双向思维的解题能力
经常训练学生能容纳相对的或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一旦两种相对立的思想能在学生头脑中结合,就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教案,启发引导学生从知识的正用转向知识的逆用,教会学生从正反面去考虑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如教学正比例应用题:用同样的砖铺地,铺地面积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如果铺地面积为24平方米,要用砖多少块?这道题研究铺地面积、用砖块数、砖的面积三种量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把“砖的面积”看作一定量,得出正比例关系式。再引导学生逆向思考,问:“反过来,用砖块数除以铺地面积,得到的是什么量?它是不是一定的量?”通过思考学生能够得出反比例关系。这样学生就能用互逆的两种思路来解这道题。
同理,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出油率”一定的反面就是“榨一千克油需要的大豆的重量”一定。教学工程问题时,由“3天完成一件任务”得出每天的工作效率。这样,经常化的这种思维训练,可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特别是逆向思维的培养,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为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解题的能力,我们还要加强学生用分析法和倒推法解题的能力的训练。实践表明,双向思维能力越强的学生解题思路就越宽。
参考文献
[1]郭小龙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人间,2015,172,(13),71。
[2]吴云清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活跃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年,02期。
论文作者:路其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思维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应用题论文; 能力论文; 题目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