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性一度”的《旅游规划原理》“金课”建设
徐尤龙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 要】 消灭“水课”、建设“金课”是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根据“两性一度”标准,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旅游规划原理》课程的“金课”建设之道:变革教学内容,体现课程高阶性;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创新性;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挑战度。
【关键词】 旅游规划原理;金课;旅游规划;两性一度
“金课”的概念最早由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6月21日召开的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陈部长向全国教师号召:消灭“水课”,建设“金课”。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金课”就是一流课程,其评价标准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吴司长强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1]。“金课”的基本特征是师生互动、关注过程、严格要求,治理“水课”、打造“金课”的途径是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中心、考试为中心到学习为中心、学科为中心到专业为中心的转变[2]。
The supplier will cut the profile to actual length according to SAP order list and send to our factory. We don′t need to cut again, just directly install them to the truss by the assembly number. This avoid the waste of material, and also eliminate the labor of measure, cut, transfer.
与“金课”建设类似,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于2017年启动了优质示范课程建设评选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聚焦课程建设,促进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促进学校教师相互学习与交流,示范带动学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质示范课程建设的本质就是打造“金课”。笔者讲授的《旅游规划原理》课程有幸入选学校首批“十大优质示范课程”建设名单。虽然这门课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照“金课”标准,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旅游规划原理》该如何建设成为“金课”?笔者根据“两性一度”标准,分别对应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讨《旅游规划原理》的“金课”建设之道。
一、变革教学内容,体现课程高阶性
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1]。总结发现,《旅游规划原理》原先课程存在定位不清晰、内容陈旧、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偏多等问题。
(1)明确课程定位,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注重课程衔接。《旅游规划原理》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尤其是旅游规划与策划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传授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为旅游规划实务提供理论指导,为培养旅游规划专业人才奠定理论功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类型、编制方法与质量要求等知识,具有关于旅游规划的分析、评价、编制、团队协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旅游规划工作的专业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以桂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新版本科培养方案为例,《旅游规划原理》这门课的先修课程包括《旅游学原理》《旅游资源学》《旅游目的地管理》等,后续课程包括《旅游规划设计实务》《旅游文案策划(写作)》《旅游形象策划与设计》等。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课程定位清晰,所学内容为后续课程《旅游规划设计实务》等奠定了理论基础,课程内容衔接得到优化,交叉重复情况明显降低。
(2)团队教学,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本课程采用以吴忠军教授为主讲、五位教师辅讲的团队教学形式,分工协作,每位教师至少负责一章教学任务。团队成员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老、中、青结构分布合理。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演示为主,积极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本课程顺利入选桂林理工大学2018年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与专业机构签订了慕课拍摄协议。《旅游规划原理》线开放课程按知识点进行录制,每个知识点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线上课程总时长约为450分钟。课程脚本力求精炼简洁、重点突出,辅以案例和图表,拟在学校网站、广西“八桂学堂”、超星“学银在线”等平台推广线上自学和认证学习。《旅游规划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为:要求学生课外先在线学习课程内容,课上老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和答疑,打造翻转课堂,实现以老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2)间隙测量:应将整圈法兰平均分成8点,或者更多点测量,并标注各点的配对法兰的间隙值,得出最大最小值及其对应位置,并按照对应位置作为对称轴,重新划分圆周,并标识好各点的间隙值。
二、改进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创新性
《旅游规划原理》原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单向讲授为主,互动不足。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为: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师怎么教向学生怎么学转变[4]。
(3)根据学生职业需求,重新梳理章、节、知识点。以学生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突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4]。重新梳理的《旅游规划原理》教学内容共分为8章、21节、70个知识点。其中,8章内容为: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典型旅游规划的编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调查、定位与预测;旅游定位、布局与产品规划;旅游设施与容量规划;旅游规划的管理与实施。本课程的核心概念体系包括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区规划、旅游系统、旅游容量、旅游空间布局等。体现课程高阶性的内容包括:旅游规划评审与实施、旅游规划的相关技术方法、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旅游市场预测的方法、旅游空间布局的模式、旅游容量的测算方法、旅游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等。
(1)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学相长。将教师定位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推动者,而学生作为主动学习者、积极发现者和执着探索者,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共同建构知识,模糊老师与学生的界限,实现教学相长。通过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本课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旅游规划相关经典教材、专著、论文、标准以及规划文本等,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探究能力和批判意识。每次课确定一个议题,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学生的基本知识学习和资料收集在课外,课堂上主要是思想的交流和知识重构。
小学生的自制力很差,能够积极主动者很少,所以功课一般都可以说是在师长的“逼迫”下完成。那么,在学生已经是知识学习的“主体”的情况下如何“逼迫”,成为众数学老师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2)教学内容不局限于单一教材,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旅游规划原理》课程之前采用的教材是冯学钢、吴文智、于秋阳于2011年出版的《旅游规划》。作为这门课程的经典教材之一,该书颇受旅游管理专业师生的欢迎,已经多次重印。其实,《旅游规划原理》这门课的经典教材颇多,吴必虎、马勇、陆林、马耀峰等旅游界权威学者都有代表作。吴必虎、俞曦(2010)的《旅游规划原理》是一本绕不过去的经典,被誉为中国旅游规划研究领域“百科全书”式的大成之作[3]。然而该书对本科生而言太过学术化,更适合做参考书而非教材。经过反复权衡,本课程决定不指定单一教材,改列课程内容学习指南。教学内容以冯学钢等的《旅游规划》为基础,广泛吸收各经典教材中见解独到的知识点,如吴必虎、俞曦(2010)的“1231旅游规划模式”和“环城游憩带理论”,马勇、李玺(2012)《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三版)》中的“旅游系统理论”,陆林(2005)《旅游规划原理》中的“旅游规划的层次与类型”,杨晓霞、向旭(2013)《旅游规划原理》中的“旅游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唐代剑等《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应用》中的“旅游专项规划、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等等。此外,教学内容还包括《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等相关国家标准和政策法规文件,以及《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旅游规划案例,并吸收教学团队和权威学术期刊的旅游规划最新研究成果。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本课程革新了许多教学内容,如增加全域旅游规划、旅游扶贫规划等规划类型。
三、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课程挑战度
《旅游规划原理》课程之前终结性考核占的比重较高(70%),考核方式是考查,即让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或研究报告。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导致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专业表现不理想。
(1)强化过程考核,考核标准精细化。《旅游规划原理》这门课程的过程性成绩和终结性成绩权重各占50%。其中,过程性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中成绩,分别占总成绩的30%和20%。平时成绩由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和随堂测试三部分组成,各占总成绩的10%。学生的课堂表现考核的内容包括:遵守课堂纪律,回答老师问题,参与课堂讨论,认真记录学习笔记,敢于质疑学习内容或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等。随堂测试为每上完一章内容开展的在线测试,试题为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便于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期中成绩来自每位学生提交的一份课程论文。论文可以是关于旅游规划经典教材或学术著作的书评,可以是关于旅游规划的文献综述,也可以是关于旅游规划某个学术问题或现实问题的探讨。课程论文要符合学术规范,不少于3000字,考察学生的文献阅读、整理归纳和学术研究能力。
总结:我国干性AMD患者日益增多,但对其有效治疗手段却很少。因此,其发病机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RPE细胞损伤被认为是其始动环节。上述光照损伤,炎症反应,脂褐素积累,玻璃膜疣的形成,氧化损伤以及局部血流关注改变均会造成RPE细胞损伤,促进干性AMD形成。虽然干性AMD发生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如脂褐质的沉积受什么信号机制调控、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减少脂褐质的沉积等,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综述以期为干性AMD的治疗和更早期的干预提供帮助。
(2)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强化课程学习效果。本课程结合学校要求(核心课程原则上都要求考试),将终结性考查改成了闭卷考试。试卷考试范围以课堂或在线讲授的知识为基础,包括《旅游规划原理》参考的经典教材、著作、标准等,建立试题库。考试的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每种题量有100个左右,可供学生网上认证练习。通过闭卷考试,倒逼学生回归基础,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课程核心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本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09):23-25.
[3]李山.一本绕不过去的经典——评《旅游规划原理》[J].旅游学刊 ,2014,29(04):125-128.
[4]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847(2019)01-0143-002
【作者简介】 徐尤龙(1985-),男,湖北阳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旅游形象。
【课题信息】 本文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规划原理》优质示范课程建设阶段段性成果。
标签:旅游规划原理论文; 金课论文; 旅游规划论文; 两性一度论文;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论文;